风车叶片作为风力发电系统的关键部件,长期暴露在复杂恶劣环境中,极易遭受各类损伤。一旦叶片出现损伤,不仅会降低发电效率,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近年来,因风车叶片损伤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给风力发电行业带来巨大损失。传统检测手段,如人工巡检,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因人为疏忽导致漏检。而基于改进 YOLOv8 的风车叶片损伤检测算法,通过先进的深度学习技术,能够实现对风车叶片损伤的实时、高精度检测。该算法可快速识别叶片表面的裂纹、磨损等各类损伤,为及时维修提供准确依据,有效提升风车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助力风力发电行业构建更智能、高效的运维体系。

基于改进YOLOv8的风车叶片损伤检测算法
在风力发电领域,确保风车叶片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保障发电效率与设备寿命的关键。风车叶片长期暴露于户外恶劣环境,面临强风、暴雨、紫外线侵蚀以及机械疲劳等多重考验,极易出现裂缝、磨损、腐蚀等损伤。及时且精准地检测出这些损伤,对预防叶片断裂、保障发电系统安全运转意义重大。然而,实际检测过程困难重重。风车所处环境复杂,光照强度随时间、天气大幅波动,叶片表面污渍、灰尘积累,再加上无人机采集图像时可能存在的角度偏差与分辨率局限,使得损伤区域在图像中特征微弱,传统检测方法常常陷入漏检、错检的困境。
为攻克这些难题,本章精心构建了一种基于改进 YOLOv8 结合 CBAM 的风车叶片损伤检测算法,并实现了配套检测系统。该算法以 YOLOv8 强大且高效的目标检测框架作为核心支撑,在此基础上巧妙嵌入 CBAM(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模块。CBAM 模块宛如一位智能 “观察者”,能够在通道与空间维度上,自适应地调整网络对特征的关注度。在通道维度,它敏锐捕捉损伤特征对应的关键通道,赋予其更高权重,增强对损伤相关特征的敏感度;在空间维度,精准定位损伤所在区域,抑制无关背景干扰,让网络能够更聚焦地 “凝视” 损伤细节,从而显著提升损伤检测精度。与此同时,YOLOv8 自身具备的高效网络架构,确保了在复杂环境下对大量风车叶片图像进行快速处理,满足实际检测场景中对检测速度的严苛要求。
为全面验证所提算法与系统的性能,开展了一系列严谨的消融实验与对比实验。消融实验细致剖析了 CBAM 模块对整体算法性能的影响,验证了其在强化特征提取、提升检测精度方面的关键作用;对比实验则将改进后的算法与多种主流检测算法置于相同风车叶片损伤检测场景中进行较量,结果清晰表明,基于改进 YOLOv8+CBAM 的算法在检测精度、召回率等关键指标上表现卓越,充分彰显了该算法在风车叶片损伤检测实际场景中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所实现的检测系统在实际应用测试中,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用价值与广阔的推广前景。
1.检测算法研究与优化
传统的风车叶片损伤检测,主要依靠人工巡检以及一些简单的物理检测手段。人工巡检方式下,技术人员需攀爬至风车高处,近距离对叶片进行逐一查看。但这一方式存在严重缺陷,一方面,风车通常分布在偏远且地形复杂的区域,交通极为不便,技术人员前往各个风车站点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导致巡检周期长,难以做到对叶片状态的实时监测。很多时候,当技术人员发现叶片损伤时,损伤已经发展到较为严重的程度,给维修工作带来极大难度,甚至可能引发叶片突然断裂等严重安全事故。另一方面,人工检测受主观因素影响大,不同技术人员的检测标准和经验存在差异,在面对叶片表面细微裂缝、隐蔽性腐蚀等损伤时,极易出现漏检情况,检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难以保证。而且,人工巡检需要大量人力投入,成本高昂,对于大规模风电场而言,这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飞速进步,利用先进的图像识别算法进行风车叶片损伤检测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基于此,本章研发出一种基于改进 YOLOv8 结合 CBAM 的风车叶片损伤检测算法,并成功搭建了相应的检测系统。该算法以 YOLOv8 为核心,其高效的网络结构能够快速处理由无人机或地面监控设备采集到的海量风车叶片图像数据。风车所处环境复杂,光照条件因昼夜、阴晴变化剧烈,叶片表面还常附着灰尘、鸟粪等污渍,加之无人机拍摄角度难以始终保持理想状态,这些因素使得损伤特征在图像中难以清晰呈现。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算法中创新性地嵌入了 CBAM(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模块。CBAM 模块能够像智能探测器一样,在通道维度上敏锐捕捉与损伤相关的关键特征通道,赋予其更高的权重,增强对损伤特征的感知能力;在空间维度上,精准定位损伤所在区域,有效抑制背景噪声和无关干扰,让网络能够更专注地识别损伤细节,从而大幅提升损伤检测的精度。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实验对比,充分验证了该算法在风车叶片损伤检测场景中的显著优势与极高的实用价值,为风电场的安全高效运营提供了先进、可靠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有力推动了风力发电行业在设备检测维护领域的技术革新。
YOLOv8网络结构
为了契合对检测性能与实时性的高要求,本文选用以 YOLOv8 为根基的单阶段目标检测算法作为基准。YOLOv8 模型作为新一代实时目标检测框架,凭借其卓越的检测速率以及更为出色的检测精度,在众多同类算法中脱颖而出,其网络结构如图所示。本文深入研究的算法正是在 YOLOv8 的基础上开展改进与优化工作,旨在进一步增强目标检测的准确性与实时性,进而完美适配特定应用场景的多样化需求。

CBAM混合注意力机制
混合注意力机制MAM模块(又称作CBAM)是在2018年提出的一种轻量卷积注意力模块,可以嵌入到任何网络模块中以提高性能,模块结构如图所示,MAM模块由通道注意力模块和空间注意力模块构成,通道注意力模块首先使用全局平均池化和全局最大池化对输入特征图进行计算压缩,然后经过一个三层感知器构建共享网络先降维后升维,最后通过Sigmoid运算得出新的特征图;空间注意力模块采用通道最大池化和通道平均池化操作对输入特征图计算得到新特征图,将新特征图进行合并并经过卷积层和Sigmoid运算得到特征图。混合注意力机制MAM模块将提取的特征依次进行通道与空间维度融合,使得提取的高层语义信息更加丰富并且更加关注目标区域同时抑制无用信息。

2.实验分析
实验数据集
本算法研究数据集来源于公开数据集WindDataset进行实验,WindDataset数据集信息如图所示。本文共选取风车叶片损伤的4945张图像,每张图像的大小为640像素x640像素,包括污垢、漏油和针孔三种损伤类型。然后通过在线标注工具MakeSense进行标注,将标注后的图像划分为3957张图像作为训练集,988张图像作为测试集。



实验参数设置
本实验的环境在Window操作系统上进行,采用的深度学习框架为Pytorch 2.5.1,编程语言为Python 3.9.0,CUDA版本12.6,GPU为NVIDIA GeForce RTX 4060,显存为8GB。在模型训练过程中,模型的批处理大小BatchSize设为32,总次数Epochs设为100,初始学习率被设置为0.01,动量参数因子为0.937,优化器权重衰减系数设为0.0005,以使其更快收敛并获得更好的性能。
实验评价指标
本文选取的评估指标包括综合精确率Precision和召回率Recall的F1-Score、平均精度均值mAP、计算量GFLOPs和权重大小Model Size等。mAP表示IoU阈值取0.5时的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TP为真正例,FP为假正例,FN为假负例,AP为平均精度,P为精确率,R为召回率。
实验结果

训练损失 验证损失 精度

F1

PR曲线

效果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