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Python之前,先复习一下网络的基本概念。
比如TCP/IP 4层模型,最上面的应用软件发送数据包,数据包在运输层加上TCP或者UDP的报头,然后在网络层加上IP的报头,然后在数据链路层根据ethernet协议分割成帧,每个帧TCP的最大数值为1500个字节,因此一个3200字节的包可以被分割成3个帧,然后依次从物理层发通过高低电压(对应0和1的二进制)发送出去。接收方通过同样的方式逆向的组合帧,然后依次去掉每一层的报文,最后获得数据。
对于程序开发人员而言,如果直接和每一层的协议打交道会非常麻烦,所幸有了socket这样一个抽象的接口,可以通过socket来进行网络通信的编程。
Socket的基本流程如下所示
简单的理解一下基本函数:
socket()因为socket的本质就是一个特殊的文件,这个相当于普通文件的open操作。打开的时候 可以指定IP地址类型,TCP或者UDP等等;
bind()绑定端口和IP地址
listen()指定backlog的数目,即可以排队连接的最大个数。
accept()可以监听指定的socket地址,阻塞直到有客户端发送请求连接
connect()客户端可以发送请求,连接到服务器
read()读取数据
write()发送数据
close()双方可以随时终止连接
其他函数的具体解释可以参考
http://www.cnblogs.com/wupeiqi/articles/5040823.html
为了更好的理解socket的连接和断开,我们需要了解TCP的握手和断开的流程。
TCP 3次握手连接
当客户端调用connect时,触发了连接请求,向服务器发送了SYN J包,这时connect进入阻塞状态;
服务器监听到连接请求,即收到SYN J包,调用accept函数接收请求向客户端发送SYN K ,ACK J+1,这时accept进入阻塞状态;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 K ,ACK J+1之后,这时connect返回,并对SYN K进行确认;服务器收到ACK K+1时,accept返回,至此三次握手完毕,连接建立。
TCP 4次分手断开连接
某个应用进程首先调用close主动关闭连接,这时TCP发送一个FIN M;
另一端接收到FIN M之后,执行被动关闭,对这个FIN进行确认。它的接收也作为文件结束符传递给应用进程,因为FIN的接收意味着应用进程在相应的连接上再也接收不到额外数据;
一段时间之后,接收到文件结束符的应用进程调用close关闭它的socket。这导致它的TCP也发送一个FIN N;
接收到这个FIN的源发送端TCP对它进行确认
下面看个简单的例子:
server.py
import socket ip_port=('127.0.0.1',5555) s=socket.socket() s.bind(ip_port) s.listen(5) conn,addr=s.accept() while True: try: recv_data=conn.recv(1024) if str(recv_data,encoding='utf-8')=='exit':break print(str(recv_data,encoding='utf8')) send_data=recv_data.upper() conn.send(send_data) #如果客户端断开连接,服务器会抛出异常,自动停止 except Exception as ex: break conn.close()
client.py
import socket ip_port=('127.0.0.1',5555) s=socket.socket() s.connect(ip_port) while True: data=input('>>').strip() if len(data)==0:continue #如果直接输入空格或者回车,直接会卡住,因为服务器方面recv不会接受空值,会导致阻塞 s.send(bytes(data,encoding='utf8')) if data=='exit':break recv_data=s.recv(1024) print(str(recv_data,encoding='utf8')) s.close()
结果如下:
客户端效果
"C:\Program Files\Python3\python.exe" C:/Users/yli/pycharmprojects/Exercise/week9/client1.py >>aaa AAA >>bbb BBB >>Exit EXIT >>ex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