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总结了10个针对数据库的性能提升技术手段,助数据库系统彻底告别卡顿,让系统运行流程流畅
1. 索引(Indexing):为数据表创建索引,提高查询速度,定期使用EXPLAIN命令分析慢查询,确保索引被正确利用
2. 垂直扩展(Vertical Scaling):升级数据库所在服务器硬件(如提升 CPU、内存、存储),
将数据库部署在SSD(固态硬盘)上,其I/O性能远超机械硬盘。
确保数据库服务器有足够的内存(RAM),以便将频繁访问的“热数据”缓存在内存中
3. 缓存(Caching):在应用与数据库间设缓存层,热门数据先从缓存取,减轻数据库查询压力,提升响应速度。
4. 分片(Sharding):按规则(如数据范围、哈希)拆分数据库,把数据分散存于多个子库,分摊单库负载。
5. 复制(Replication),读写分离:采用主从复制(Master-Slave Replication)架构。
主库(Master)专注处理写操作(如数据录入、修改),
多个从库(Slave)承担读操作(如报表生成、数据查询)。
有效分摊负载,提升整体并发处理能力
6. 查询优化(Query Optimization):优化SQL语句、避免使用SELECT *,只获取必要的字段。
警惕LIKE '%keyword%'这种前置通配符导致的索引失效。
多表关联时,确保关联字段有索引且类型一致。
7. 连接池(Connection Pooling):连接池维护一组活跃的数据库连接,
供应用程序复用,避免了每次请求都建立新连接的开销
8. 垂直分区(Vertical Partitioning):按列对数据表进行拆分,把多个字段分开存储。
9. 反规范化(Denormalization):适度打破范式,增加冗余数据,
减少多表关联查询,换取查询性能提升。
10. 物化视图(Materialized Views):预计算并存储查询结果,后续查询直接用存储的结果,加速复杂查询 。
#sql# #数据库##mysql# #oracle##编程# #程序员##计算机# #转码##数据科学# #大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