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我们来探讨raid(独立冗余磁盘阵列),大家都知道,目前我们已经处在大数据时代,所有的数据正在以几何倍的增长之中,我们在使用这些数据的同时也必须把他们储存起来以便以后使用。也许我们个人的pc机除了储存些个人内容之外就不会再有别的需要,但服务器在使用时就要储存成千上万用户的上传的数据,这么大的数据量一块硬盘无论如何都容纳不了,那么就需要多块硬盘一起储存,把多块硬盘按一定机制同时储存数据的形式我们就可以简单理解为raid,它是一种硬盘储存管理的机制。下边我们来详细介绍raid的各方面内容:

Raid的级别分类

首先我们要了解raid的级别仅代表磁盘组织的方式不同,没有上下级之分。

Raid级别按数字分别为012345100150和特殊的jbod,其中234已不用了,那么他们都有什么不同呢?

0:条带(数据以多份带式分别储存)

       性能提升: 读,写

       冗余能力(容错能力):

       空间利用率:nS

       至少2块盘

1 镜像(以另一个硬盘备份原数据)

       性能表现:写性能下降,读性能提升

       冗余能力:有

       空间利用率:1/2

       至少2块盘

5: 轮流校验(以不同磁盘轮流做校验盘,校验盘用来储存校验信息,以便核对找回丢失数据)

       性能表现:读,写提升

       冗余能力:有

       空间利用率:(n-1)/n

       至少需要3

10:先镜像在条带

       性能表现:读、写提升

       冗余能力:有

       空间利用率:1/2

       至少需要4

01:先条带再镜像

       性能表现:读、写提升

       冗余能力:有

       空间利用率:1/2

       至少需要4

50:先轮流校验在条带

       性能表现:读、写提升

       冗余能力:有

       空间利用率:(n-2)/n

    至少需要6

jbod:多块磁盘当做一块大磁盘使用

       性能表现:无提升

       冗余能力:无

       空间利用率:100%

       至少需要2

 

raid的实现

要实现raid的功能就分为硬件raid和软件raid。硬件的不在本次主要探讨的范围,这里就不再过多讲解了,它主要靠多块硬盘和raid控制芯片来完成的。我们主要来讲一下如何实现软件raid。在linux中要实现raid我们主要靠内核之中的md模块来实现,主要使用一些命令来完成。

Madam:将任何块设备做成raid,它是一个模式化命令。

创建模式:-C

  专业选项:

-l:选定级别

-n 数字:设备个数

-a{yes|no}:是否自动为其创建设备文件

-c:指定分区块大小,为2n次方倍,默认为64k

-x 数字:指定空闲盘大小

管理模式:--add, --remove, --fail

mdadm /dev/md# --fail /dev/sda7

监控模式:-F

增长模式:-G

装配模式:-A

查看RAID阵列的详细信息

mdadm -D /dev/md#

       --detail

停止阵列:

mdadm -S /dev/md#

              --stop

另外将当前RAID信息保存至配置文件,以便以后进行装配:

mdamd -D --scan > /etc/mdadm.conf

 

这就是raid的简单运用,说的再多不如自己动手试试,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留言给我,谢谢大家的阅读,希望和大家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