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文件 一切皆文件:open(),read(),write(),close() 设备类型: 字符文件:char,c,存取单位字符,键盘 块设备:block,b,存取单位块,磁盘 设备文件:/dev/下关联至一个设备驱动程序,进而能够与之对应的硬件设备进行通信 设备号码:主设备号(标识设备类型),次设备号(标识同一类型下的不同设备) 硬盘接口类型: 并行:IDE,SCSI 串口:SATA,SAS,USB

复制设备文件cp -a 例如:在/data下创建字符设备:mknod /data/zerofile c 1 5 创建10M的test文件:dd if=/data/zero of=test bs=1M count=10 hexdump -C test查看二进制,里面全是0

CHS 磁盘三维 sector 扇区 head 磁头 track磁道 cylinder 柱面(柱面数等于磁道数) 6bit sector 8bit head 10bit track 采用24bit位寻址 最大寻址空间8GB

LBA(逻辑块寻址) LBA是一个整数,通过转换成CHS格式完成磁盘具体寻址 LBA采用48个 bit位寻址 最大寻址空间128PB

使用磁盘 1.分区 2.创建文件系统,格式化 3,挂载:分配目录名

磁盘分区: 为什么分区: 优化I/O性能 实现磁盘空间配额限制 提高修复速度 隔离系统和程序(如数据库数据和日志分开存放不同分区) 安装多个OS 采用不同文件系统

两种分区:MBR ,GPT MBR(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32位表示扇区数,分区不超过2T 0磁道0扇区:512bytes 446bytes:boot loader 引导系统使用 64bytes:分区表,16bytes标识一个分区 2bytes:55AA,硬盘分区标识位(hexdump -C /dev/sda -n 512 -v) 4个分区,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N个逻辑分区)

GPT GPI:GUID(Globals Unique Identifiers),partition table 支持128个分区,使用64位,支持8Z(512Byte/block)和64Z(4096Byte/block) 使用128位UUID(unive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表示磁盘和分区GPT分区表,自动备份在头和尾两份,并有CRC校验位 UEFI(统一扩展固件接口)硬件支持GPT,使操作系统启动 磁盘上有文件调用uuid:cat /etc/fstab 图形界面下直观查看磁盘管理功能工具:gnome-disk

BIOS+MBR与UEFI+GPT 开机---bios初始化--bios自检---引导操作系统---进入系统 开机----UEFI初始化----引导操作系统---进入系统

管理分区 列出块设备:lsblk -f可以列出文件系统类型 创建分区使用: fdisk创建MBR分区 centos6分逻辑分区应注意缝隙问题,centos6是以柱面为单位,centos7是以扇区为单位 gdisk创建GPT分区 parted高级分区操作 echo -e "n\n\n+2G\nw" | fdisk /dev/sda &>/dev/null

partprobe-重新设置内存中的内核分区表版本 centos7同步内存分区表:partprobe centos6同步内存分区表:partx -a /dev/sda (只适合于新增分区使用) centos6同步内存删除分区:partx -d --nr 6-8 /dev/sda(6-8是分区号)

parted高级分区操作(交互式执行),操作都是实时生效,小心使用 parted /dev/sda print显示磁盘信息 parted /dev/sdb mklabel msdos创建MBR分区 parted /dev/sdb mklabel gpt创建GPT分区 创建分区:parted /dev/sdb mkpart primary 1 1000(以MB为单位) 查看分区:parted /dev/sdb print 或 parted -l /dev/sdb 删除分区:parted /dev/sdb rm 1 删除磁盘上分区操作:dd if=/dev/zero of=/dev/sdb bs=1 count=512 查看确认:hexdump -C /dev/sdb -n 512

fdisk -l是读取硬盘上的分区表,lsblk是内存中读取的分区表

备份64字节分区表:dd if=/dev/sdb of=/data/partition bs=1 count64 skip=446 破坏64字节分区表:dd if=/dev/zero of=/dev/sdd bs=1 count=64 seek=446

备份分区表:dd if=/dev/sda of=/data/mbr_bak bs=1 count=512 hexdump -C /data/mbr_bak或者hexdump -C /dev/sda -n512 -v 把文件拷贝到其他地方:scp /data/mbr_bak 192.168.30.233:/data/ 破坏分区表:dd if=/dev/zero of=/dev/sda bs=1 count=512 破坏分区表后可以查看:ls /dev/sda*,cat /proc/partitions 破坏最后分区标识位2位:dd if=/dev/zero of=/dev/sdd bs=1 count=2 skip=510 seek=510 跟破坏分区表效果一样 设备未重启的情况下:dd if=/data/centos7_mbr_bak of=/dev/sda bs=1 count=512 重启的话有两种办法修复: 一、拆下硬盘到其他设备上修复,恢复分区表 二、进入救援模式恢复: 手动给网卡配地址:ifconfig ens33 192.168.33.6/24

文件系统:

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和存储文件信息的软件结构称为文件管理系统 从系统角度看,文件系统是对文件存储设备的空间进行组织和分配,负责文件存储并对存入的文件进行保护和检索的系统,具体来说,为用户建立文件,存入,读出,修改,转储文件,控制文件的存取,安全控制,日志功能,压缩,加密等 查看当前系统支持的文件系统:ls /lib/modules/uname -r/kernel/fs Linux文件系统:ext2(Extended file system),ext3,ext4,xfs(SGI),btrfs(Oracle),reiserfs,jfs(AIX),swap 光盘:iso9960 windows:FAT32,exFAT,NTFS 网络文件系统:NFS,CIFS 集群文件系统:GFS2,OCFS2(oracle) 分布式文件系统:fastdfs,moosefs,mogilefs,Lustre RAW:未经处理或者未经格式化产生的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的分类 根据其是否支持journal功能: 日志型文件系统:ext3,ext4,xfs... 非日志型文件系统:ext2,vfat 文件系统的组成部分: 内核中的模块:ext4,xfs,vfat 通过vfs传给内核 用户空间管理工具:mkfs.ext4,mkfs.xfs,mkfs.vfat

free命令里面的buffers和cached, buffer(缓冲)一般是内存中做写缓冲用的,cache是磁盘上读缓存用的

查看文件系统: blkid /dev/sdb1 -U uuid,-L 卷标名 通过UUID查对应的分区: blkid -U cat /etc/fstab|grep -E /data|grep -oE "[a-z0-9-]+"|head -1 blkid -U sed -nr '/data/s@^(.*)=([0-9a-z-]+).*@\2@p' /etc/fstab df -T查看当前系统用的文件系统,只能显示已挂载的 创建文件系统自动生成uuid,uuidgen可以生成uuid(128位) 改UUID:tune2fs -U 'uuid= '(或·uuidgen·) /dev/sdb2 建议以后脚本用uuid表示分区

创建文件系统:mkfs.ext4或mkfs -t ext4 -b{ 1024 | 2048 |4096 }指定块大小 -i #:为数据空间中每多少字节创建一个inode;此大小不应该小于block的大小 -N #:指定分区中创建多少个inode -l 一个inode占用空间大小(123---4096) -O指定特性 -m #;默认5%为管理人预留空间占总空间的百分比,-m 0.1(1/1000) 或mkfs.ext4 /dev/sdb2 -b 1024 -m 0.1 mke2fs /dev/sdb1 创建ext2文件系统或mke2fs -t ext2 | ext3 |ext4 /dev/sdb2创建ext4文件系统 mkfs -t ext4 /dev/sdb1等价于mkfs.ext4 /dev/sdb1 mkfs.ext4 -L /data/mysql /dev/sdb1创建带/data/mysql标签的分区 mkfs -t ext4 /dev/sdb1 -b 1024指定文件系统时指定块大小 mkfs命令会有提示 通过脚本方式创建分区:echo -e "n\np\n\n\n+2G\nw\n" |fdisk dev/sdbc 多行重定向:fdisk -l /dev/sdc<<EOF

tune2fs:重新设定ext系列文件系统可调整参数的值 Centos6查看ext系列文件系统元数据(只能查看ext系列):tune2fs -l /dev/sdb2 -L ‘LABEL’:修改卷标 或e2label修改ext系列卷标:e2label /dev/sb2 /data/mysql 改为/data/mysql -O文件系统属性启用或禁用,-O ^has_journal -o调整文件系统的默认挂载选项,-o ^acl -m #:修改预留给管理员的空间百分比 -U指定UUID:tune2fs -U uuidgen /dev/sdb2 tune2fs -c # /dev/sdb2,更改最大挂载次数触发fsck tune2fs -C # /dev/sdb2 ,更改当前挂载次数 Centos6 改变默认挂载选项:tune2fs -o acl /dev/sdb1 Centos6系统默认分区有acl功能,手工创建的没有 tune2fs -o acl /dev/sdb2 执行后必须取消挂载再重新挂载才能生效, 取消acl:tune2fs -o ^acl /dev/sdb2 或者mount -o acl /dev/sdb1 /data/sdb1 不取消挂载的情况下取消acl:mount -o noacl,remount /dev/sdb1 /data/sdb1 Centos7文件系统默认都有acl功能 findfs:查找分区 查找已知UUID对应的设备: findfs UUID=8e8e4838-15c0-400d-8349-e203659c41c5 blkid -U 8e8e4838-15c0-400d-8349-e203659c41c5

Centos6查看块设备(超级块):dumpe2fs /dev/sda1,适合ext系列,0-10的奇数块有备份块 Centos7查看块设备:xfs_info /dev/sda1 分页显示块信息:dumpe2fs /dev/sdb2 |less dumpe2fs -h /dev/sdb2

修复文件系统 fsck可以修复文件系统-a 自动修复,-r交互式修复,实际是调用e2fsck clean表示文件系统正常,noclean文件系统有问题

破坏性操作:dd if=/dev/zero of=/dev/sdb1 bs=1M count=20 tune2fs -l /dev/sdb2查看情况, 修复分区一定要确保文件系统未处于挂载状态,fsck和e2fsck是ext文件系统修复, xfs文件系统修复用fsck也行,会自动调用xfs_repair命令 fsck /dev/sdb1 -y可以修复文件系统损坏 e2fsck /dev/sdb1 -f强制修复

挂载mount 把设备关联到文件夹上才能使用 一个挂载点(目录)同个时间点只能挂载一个设备 一个分区可以挂载多个文件夹目录,看到的东西是一样的,避免循环挂载 挂载点文件夹最好是空文件夹,否则之前的文件则无法访问,造成垃圾文件 挂载点目录必须存在,挂载可以写设备名,也可以写卷标,也可以写uuid 普通用户不能挂载

查看挂载: df ,mount, cat /etc/mtab(会根据挂载情况自动更新),cat /proc/mounts内核记录挂载的设备 查看ext4文件系统元数据:tune2fs -l /dev/sdb2,有挂载次数 tune2fs -c # /dev/sdb2,更改最大挂载次数触发fsck tune2fs -C # /dev/sdb2 ,更改当前挂载次数 mount 命令 -a自动挂载,读取/etc/fstab配置文件 -r只读挂载,-w读写挂载(默认rw), -n:不更新/etc/mtab,mount不可见,隐藏挂载,centos7不起作用(指向了proc下的文件) -L ‘LABEL’:以卷标指定挂载设备 -B(--bind)绑定目录到另一个目录上 -o 后跟挂载属性: async:异步模式,默认 sync:同步模式,内存更改时,同时写磁盘 atime/noatime:包含目录和文件,网站中的文件可以设置 diratime/nodiratime:目录的访问时间戳 auto/noauto:是否支持自动挂载,是否支持-a选项 exec/noexec:是否支持将文件系统上运行应用程序 dev/nodev:是否支持在此文件系统上使用设备文件 suid/nosuid:是否支持suid和sgid权限 remount:重新挂载 ro:只读 ,rw:读写 user/nouser:是否允许普通用户挂载此设备,/etc/fstab使用 acl:启用此文件系统上的acl功能 loop:使用loop设备 _netdev当网络可用时才对网络设备挂载,如NFS系统 defaults:相当于rw,suid,dev,exec,auto,nouser,async

更改分区的卷标名:e2label /ev/sdb2 / /data/sdb2 mount /dev/sdb2 /data/sdb2或者mount LABEL=/data/sdb2 /data/sdb2 mount命令可以查看挂载点,或者cat /etc/mtab(该文件会自动更新,记录当前设备挂载情况)

查看目录谁在用:lsof /data/html 或fuser -v /data/html 强行踢出:fuser -km /data/html,终止前先发公告通知 取消挂载 umount /data/sdb2(写卷标名,挂载点都行)

只读挂载:mount -r /ev/sdb1 /data/sdb1 不取消挂载的情况下重新挂载更改设置:mount -o remount,ro /data/sdb1 Centos6有用,7没用隐藏挂载:mount -n /ev/sdb1 /data/sdb1,只能通过cat /proc/mounts查看

目录挂载目录:mount -B(--bind)/data/sdb1 /mnt/sdb1 查看文件夹目录是否是挂载状态:findmnt /data/sdb2 ※查看目录是否是挂载状态 findmnt /data/sdb2 &> /dev/null || mount /dev/sdb2 /data/sdb2

自己创建的块设备挂载目录: dd if=/dev/zero of=/root/p1 bs=1M count=100,mkfs.ext4 p1,blkid p1 mount -o loop /root/p1 /mnt,Centos7不需要加-o loop 想要永久保存,需要写入/etc/fstab里面,不能用uuid添加,需要用设备名: /root/p1 /mnt/p1 ext4 loop 0 0

loop losetup -a 可以查看文件设备和系统自动分配的loop#的映射关系 centos6最多可以挂载8个块设备,其他的需要自己添加, mknod /dev/loop8 b 7 8,自己创建loop8设备 指定loop8需要人为关联,losetup /dev/loop8 p2 如果需要很多,需要改kernel文件,vim /boot/grub/grub.conf,在kernel那行尾加 max_loop=100 生效需要重启设备

文件夹挂载文件夹保存到文件: /etc/fstab应该这样写:/boot /mnt/boot none bind 0 0,然后mount -a ※想要永久挂载光盘,只能写设备名: 如:/dev/sr0 /mnt/cdrom iso9660 defaults 0 0,然后mount -a挂载/etc/fstab下的所有文件系统 ※/etc/fstab 可以把分区挂到文件夹,可以把文件夹挂到文件夹,可以文件挂文件夹 也可以把网络资源挂载到目录,挂载即关联 挂载重启后会失效,mount命令是临时挂载 要是生效必须存文件:/etc/fstab 改配置文件之前一定先备份:cp /etc/fstab{,.bak} 最后的两个数字第一个1表示1天备份一次,第二个是开机是否检查0不检查,其他是检查次序 如果最后一个是非0,uuid对应设备不存在会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挂载点不存在不影响 文件编辑保存后,运行mount -a后会自动挂载 如果修改fstab里面的参数,例如添加acl,需要取消挂载重新挂 不取消挂载生效:mount -o remount /data/sdb2

※实验:centos6上修改/etc/fstab下的文件导致系统无法启动,输入root口令 修改文件,由于文件系统是只读的,需要输入命令修改: mount -o rw,remount /,可以修改uuid或者直接用分区名,或者把最后一个数字改为0 ※利用光盘制作iso镜像(centos6):(dvd1,dvd2和二为1) 1、先把两个光盘分别挂到目录dvd1,dvd2下,先拷贝第一个光盘内容到新建目录(dvd)下,然后拷贝第二张光盘中Packages中*.rpm到dvd目录的Packages目录中; 2、合并TRANS.TBL,cat dvd1/TRANS.TBL dvd2/TRANS.TBL|sort >dvd/TRANS.TBL 3、制作iso文件:mkiso -r -o Centos-6.10-x86_64.iso dvd/,然后把iso文件挂载(-r是全部文件读取权限)mount -o loop Centos-6.10-x86_64.iso mnt/cdrom,centos7不需要加-o loop 4、备份原来的yum配置文件,新建配置文件指向iso文件 5、更新yum源:yum clean all ,yum repolist ※把根下的home文件夹挂到单独分区 把之前挂在根下的/home挂到单独分区上 1、备份数据 2、磁盘分区,要足够大 3、创建文件系统:mkfs.ext4 /dev/sdb1 -L /home 4、创建临时目录/mnt/home,把分区挂载到mount /dev/sdb1 /mnt/home 5、init 1 切换到单用户模式,runlevel可以查看确认,或通知用户停止使用文件,以免文件丢失 6、复制/home下的文件,cp -av /home/** /mnt/home 7、确保目录已经全部迁移,然后删除原home目录 8、vim /etc/fstab,(!blkid /dev/sdb1生成uuid),添加到文件,然后保存生效mount -a 9、init 3切换到正常模式,可以切换账号测试 10、取消挂载临时目录,umount /mnt/home,rm -rf /mnt/home

swap

查看swap使用情况:free 默认是kb单位,free -m,以MB为单位,或者free -g,-h(易读方式) swap和实际内存的比例为:如果实际内存是4G以内:2:1,4个G以上配8个G swapon -s(cat /proc/swaps)可以查看正在使用的swap分区,并且查看优先级,priority, 需要改/etc/fstab 里面想要调高的swap分区,在defaults后面添加pri=100,例如defaults,pri=100 需要先swapoff /dev/sdb1然后再swapon -a生效 buffer(缓冲)一般是内存中做写缓冲用的,cache是磁盘上读缓存用的 测试:dd if=/dev/zero of=/dev/null bs=2G count=1

增加swap分区,最好是有独立的磁盘 1.fdisk /dev/sdb,分区后需要改ID,选t,然后选L,选82,然后w保存退出 2.创建文件系统:mkswap /dev/sdb1 -L swap_sdb1 3,挂载并永久保存,/etc/fstab, UUID=XXX swap swap defaults,pri=100 0 0 4,生效需要运行:swapon -a

增加swap分区,用文件来实现 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2024M/2G count=1 2.创建文件系统:mkswap /swapfile -L swap_file,查看blkid /swapfile 3,挂载并永久保存,/etc/fstab, /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s 0 0 4,生效需要运行:swapon -a

取消操作: 1、取消swap分区:swapoff /dev/sdb1 ,swapon -s 等同于cat /proc/swaps 取消swap文件:swapoff /swapfile, swapon -s查看 2、/etc/fstab里面的增加的两行删掉 3、rm -f /swapfile 或删除分区,fdisk /dev/sdb,d,w

df 查看文件系统占用等信息(默认以K为单位) -H 以10为单位 -h 以易读的方式 -T 显示文件系统 -i 显示节点编号 -P以POSTIX标准格式输出 du 查看某目录总体占用空间状态(默认以K为单位) -s 是显示总大小,不加是分别显示 -h 是以人类易读的方式显示 --max-depth=#指定最大目录层级 dd:convert and copy a file if=file 从所命名文件读取而不是从标准输入 of=file 写到命名的文件,而不是标准输出 ibs=size 一次读size个byte obs=size 一次写size个byte bs=size block size,指定块大小 cbs=size 一次转化size个byte skip=blocks从开头忽略bolcks个ibs大小的块 seek=blocks从开头忽略blocks个obs大小的快 count=n 复制n个bs

备份/dev/sdx全盘数据,并利用gzip压缩,保存的指定路径 dd if=/dev/sdx | gzip > /path/to/image.g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