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大前研一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社
I S B N : 9787508612027

读大前研一《思考的技术》-锻炼解决问题的思维_生活


简单说两句对这本书整体的感觉。作者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他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做事的方法论,他非常信赖这套自己创造的方法体系,他也列举了很多案例来说明他的方法是见效的。并且向读者介绍了如何训练自己,来使用这套体系做事。

我觉得他提出的很多理论方法是值得我们去好好训练,至少是借鉴的。但是我不相信有任何的方法论的东西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或许某些技巧心机是可以被许多组织或个人通用的,但是这些绝对不是一个组织或者个人的核心价值所在。

简单概括一些好的方法和理论。

1.解决问题的历程

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是重复地进行认清现象、分析原因、提出假设、验证实验直到得出结论。我们常常错误地进行、忽略或者混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阶段,而造成最终的失败。

【认清现象】最糟糕的是试图改善所有的现象。“全方位努力”的想法是错的。

【分析原因】认清现象和原因的不同。证实假设到导出结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弄清楚“发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大多数人只看到问题的现象,却看不到产生问题的原因。不找出真正的原因,就别指望能够解决问题。所以最重要的是思考“在各种现象之中。如何找出真正的原因”,绝不能在列举了各种现象之后就停止思考了。

【分析原因】公司虽然有各式各样的问题,但是大多数都只是现象,问题产生的原因几乎都只有一个。因此,首先解决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

【提出假设、验证实验】在解决问题之前,必须不断重复假设、验证、实验。

【验证实验】不要把假设和结论混为一谈。分析数据后所整理出来的资料,只不过是假设。需要对假设进行证明才能得出真正的结论。

【验证实验】实地的验证过程是绝对有必要的。面对问题时,只要对所搜集的资料做到某种程度的分析,的确隐隐约约就可以看到结论了。但是即使真的如此,在导出结论之前,还是必须实地验证一番。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

【验证实验】大多数人都会在提出假设的阶段,就认为已得到结论了。事实上,真正的成败挑战才正要登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为印证假设不辞辛劳的行动力,也可以说是为获得绝对正确的答案,彻底动脑的深层思考力。

【得出结论】不能作为解决对策的就不是结论。很多时候,我们通过实验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无法回答当初提出的问题的,这时候必须认识到所有的事情还没有做完。其实目前推导出的还不是最后的结论。

2.达成一个结论的“金字塔结构法”
“金字塔结构法”的根基,是源自于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概念,直译就是“彼此独立,互无遗漏”。也就是对于一个重大的议题,能够做到不重叠、不遗漏地分类,而且能够借此有效把握问题的核心,并解决问题。

下面的的图表,是饭店业者利用金字塔结构法,导出提升收益方法的例子。首先,我们要搜集和饭店业以及业界劳动力相关的资料,再将类似的数据集中在一起进行分类。接着将每一项填入长方形的格子中,再分别找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顺序关系,并以此为根本,构成金字塔。

读大前研一《思考的技术》-锻炼解决问题的思维_思考的技术_02

就以这个例子来看,每个格子里所填的并不是“收益性”、“成长性”等单一项目,而是分别独立的结论或主张。金字塔形就是这样构成的。实际运作时,按照下列5个步骤进行会更有效率。

①查看资料及事态,将导出的结论、主张列成一张表。
②把表上的结论、主张根据主题的类似性做分类。
③将同一类型的结论、主张,按顺序区分。
这个时候,把有因果关系豹主张或结论分别放好,原因放在下面,结果放在上面。属于同一过程中的项目,再依步骤的快慢排列。如果这些项目属并列关系,则根据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数字大小(营业额的高低等)、社会习惯(从北海道到冲绳)、重要性(从最重要的一点升始)等等做排序,采用横式并列。
④讨论同一层中的共通结论、主张,将从中导出的结论、主张,放在上一段的位置。
⑤反复重复以上的作业,直到所有的主张都出现了金字塔形结构。

3.异质型组织
让自己置身于一个同质的群体中,就会失去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构型的特质,会让具有相同性质的人更容易黏在一起,形成色彩鲜明的立场、部门或者派系。所以遇到问题时,第一个考虑的往往是心情好不好,是不是可以继续维持同构型。因此当公司面临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时,这些人既无法坦然接受事实,更没有勇气接受这个对公司、对自己的巨大挑战。如果要问世界优良企业有什么共同之处,那应该就是它们都具有吸收异己特质进入企业文化,并让这些异质推动企业向前迈进的本事。对于个人来说,需要设法让"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举手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