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是IT人的任督二脉(之一)。打通这跟筋,便可功力精进,横扫天下。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操作系统如此重要?原因如下: 1)只要你搞软件,就离不开OS。即便你是玩Cisco的,也还要面对IOS吧。 2)大规模架构设计和系统集成,需要对底层OS的能力和容量非常熟悉,才能驾轻就熟。 3)诊断纠错需要熟悉操作系统。 4)性能优化需要熟悉操作系统。 5)搞计算机和网络安全更需要懂操作系统。 5)软件开发需要懂操作系统,如果对OS和API平台不熟悉,那就是两眼一摸黑,出了问题立刻抓瞎。 操作系统,百度百科上是这么解释的:操作系统是控制其他程序和后台服务运行(控制程序),管理系统软硬件资源(管理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提供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这句话写得太好了,把OS的三个职能清晰的展现给我们了:控制程序、管理资源、提供界面(用户图形界面和编程API/SDK)。百度上操作系统这个词条写得非常不错,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看。我认为,修炼操作系统,应该从两个角度入手,分别是静态的和动态的。静态的,是指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结构和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动态的,是指搞清楚程序在操作系统中运行
目录服务的出现是计算机网络化和分布式处理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微软的活动目录。其实早在AD出现之前的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存在很多产品化的目录服务软件,比如Xerox的Grapvine、Netware4中的NDS等等。简单的说,目录的内容,就是存储网络中的各类资源(帐户、计算机、组等等),类似网络中的电话黄页;目录的服务,就是指一系列针对外部应用程序和用户的外围服务,实现基本的查询、更新、复制、认证等功能。 “目录”本质上是一个数据库,但是目前的目录服务软件背后,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分布式数据库。不同于以前NT的PDC/BDC,现在企业的网络都很大,跨越城市甚至国家,分布式数据库的特点是在每一个数据库节点(域控制器)都可以进行修改,然后通过同步机制,保证整个数据库的一致性。理解分布式的概念,这很重要。目录服务作为一个数据库,它不局限于一台物理计算机,而是由若干计算机一起构成的一个基于网络的分布式数据和服务的体系。因此,目录服务的管理比一般的单机软件要困难,你没办法备份或者Ghost整个目录,错误的操作,往往会通过网络复制,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
最近看到不少朋友留言,对“IT人的十八般武艺”这一系列非常期待。在此非常感谢大家的信任和厚爱。 目前这一系列中有四篇文章已经同时开始进入构思和写作阶段了。在正式开始连载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写一个简短的序言,一方面告诉大家我打算写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也说说我的写法,争求大家的意见和反馈。
IT人的学习方法论这个系列已经接近尾声了,接下来我计划写一个跟技术比较贴近的系列,名称叫“IT Pro的十八般武艺”,具体如下(顺序可能会有所调整): 1、目录服务 2、电子邮件/UC 3、虚拟化 4、数据库 5、OS/操作系统 6、排错能力 7、企业级存储 8、机房管理和维护 9、ERP系统 10、如何作系统迁移 11、网络的规划和管理 12、电话系统,PBX和VoIP 13、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 14、高可用性 15、性能优化 16、安全、安全、安全 17、桌面标准化和应用程序的统一部署及维护 18、Helpdesk支持/打电话的艺术/client troubleshooting
Copyright © 2005-2025 51CTO.COM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