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子谈管理】:管理的基本思维(二)


最初接触管理的时候,以为这些东东基本上只发生在企业以及项目里面,当时因为自己根本都没有接触到企业管理,所以就对“管理”这些东西觉得莫名高深;事实上,管理这门学问,贯穿于我们生活中的所有,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问题,都会出现管理的影子,因为有管理思维的引导或者没有管理思维的引导,就造就了处理问题的千差万别。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觉得做事情非常难,觉得人生好多的意外,觉得总是那么多纠心的事情。


比如说:创业团队要开发一款软件,但是团队里面是没有充足的技术力量的,这时候怎么办?自然就只有外包给别人开发了。外包,就涉及到预付款这样子,于是选择好了合作伙伴,打了预付款,可能大家都会以为开发的事情基本告一段落了,就等着验收;可事实上,人生总是充满着很多的意外,合作公司开发不完整,只交付一个半成品,尾款自然是不会给了,预付款是否能够拿得回来还是一个问题、、、而这个时候容易出现的最大问题,并不是预付款,而是团队内部人心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出现这些问题之后,团队基本上都会处于情绪之中,团队内部会出现指责、怀疑、猜忌、萌退等多种想法。出现了这个问题,负责的人难辞其咎,当初的选择是如何甄选的?把控是如何把控的?有没有可能出现中间有什么人情猫腻?负责人的能力欠缺,这么一点事情都办不好,咱们拿着钱和这样的人共事,是没有前途的、、、有以上的想法其实非常非常的正常!出现问题之后,要找原因分析前因后果的话,有无数种可能值得大家推敲,也就是这样思考问题的方式,所以,很多时候人们遇到事情之后,长时间的陷入讨论斗气扯皮之中不能自拔,反而是问题得不到解决。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出现问题或者意外,其本质是问题本身,所以,出现问题或者意外第一时间应该做的就是“处理问题”。就刚才开发意外那个案例而言,开发外包本身是为了让整个创业过程加快速度,出现了意外,但开发的目的没变啊,还是得为了项目继续走下去,所以,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时候就是:找下一家开发合作,准备接下来的开发;至于出现的意外或者问题,不能就此算了,这不符合管理原则,,得在继续合作确定后或者开发完成后,专门召开讨论会来分析总结这次意外发生发展的过程。

而这,就是一种管理思维。


只有具备管理思维,处理事情的时候才能够分清楚主次,把握本质,如刨丁解牛一样将事情处理得顺顺当当;而不具有管理思维,则遇到事情的时候只能是一团乱,心急火燎忙碌不堪甚至头破血流,但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