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看的社交APP是网易新闻,网易新闻也能推送一些内容过来,由于我需要常给上初中的女儿找点数学题,于是涉及数学就被推送了过来,其中不乏往年的高考题。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以我过去的经验,我知道刚恢复高考那几年,高考是比较简单的,但我没想到的是,五六十年代高考更简单,基础的二次方程和根式方程也能作为大题出现,小题更奇葩,居然还有数列找规律填数出来。前者现在的初中生必会,后者现在小学三四年级就会了。想到原来小学家长群一个老头吹嘘自己是五十年代大学生就笑了,这水平到现在根本就不够看啊。
封建社会的两千多个状元,其知识全面性尚不如今天的初中毕业生;五十年代大学生,可能就是今天的初中水平;七八十年代大学生,最好也就是今天的高一二水平;学了大学里的模电数电,到今天的IC行业可能基础图都看不明白;拿江苏去年今年的高考数学理科卷穿越给十年前二十年前的同等考生去考,估计当年的状元都要跳楼。知识爆炸到这种程度,不内卷都不行。
其实高中生尤其是高中男生是很可怜的,一边需要应付比初中膨胀几倍的知识,由河流到深海的难度变化,一边又要抑制心中不断成长的怪兽。天人交战久了,疲惫了,有些人就妥协了,有些人满身伤痕的迈过去了,貌似成功,其实更可怜,在合适的年龄没做该做的事,都去做卷题机器了。这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整体悲哀!进一步说,菲尔兹奖限制在四十岁,对社会福利完善分配相对公平的欧美人是很有利的,对基尼系数极大的社会比如中国人是极其不公平的,除非家境优渥没有生存和生活压力,谁能在四十岁前都保持不断前冲,罔顾其它的态势?在生活面前,我国大部分人都是一只小小鸟。多少能拿奖的天才,大学一毕业就必须为工作房子妻子车子孩子连续奔波忙碌,连兴趣都被迫放弃了,还谈什么拿奖?!
但真的没办法,现代社会,不加强自我学习,被淘汰几乎是必然的。大家基本都是簇拥着往前走,你不走就要被拉下。被人群挤着走,总比被挤到边缘或是踩踏死要强。做题总比打螺丝送快递强,也只能用这种对比性的观点说服孩子了。
2023年4月1日09点5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