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结
- TensorBoard,主要的实现方案是构建一个
SummaryWriter
,然后通过add_XXX()
函数来实现。 - TensorBoard的基本逻辑:文件的读写逻辑。写入想要可视化的数据,然后TensorBoard自己会读出来。
-
torchinfo
可视化网络结构:模块信息(每一层的类型、输出shape和参数量)、模型整体的参数量、模型大小、一次前向或者反向传播需要的内存大小。 - CNN可视化有多种方法:CAM和flashTorch(可视化梯度和可视化卷积核)。
文章目录
- 2.1 CNN卷积核可视化
- 2.2 CNN特征图可视化方法
- 2.3 CNN class activation map(CAM)可视化方法
- 2.4 用FlashTorch实现CNN特征可视化
- 3.1 TensorBoard可视化的基本逻辑
- 3.2 TensorBoard的配置与启动
- 3.3 TensorBoard模型结构可视化的完整栗子
- 3.4 TensorBoard图像可视化
- 3.5 TensorBoard连续变量可视化
- 3.6 TensorBoard参数分布可视化
一、可视化网络结构
- 为了更好确定复杂网络模型中,每一层的输入结构,输出结构以及参数等信息,在Keras中可以调用一个叫做
model.summary()
的API能够显示我们的模型参数,输入大小,输出大小,模型的整体参数等。 - 在PyTorch中有
torchinfo
工具包 (torchinfo
是由torchsummary
和torchsummaryX
重构出的库,torchsummary
和torchsummaryX
已经许久没更新了) 。
1.1 使用print函数打印模型基础信息
将使用ResNet18的结构进行展示。
通过上面的两步,我们就得到resnet18的模型结构。在学习torchinfo
之前,让我们先看下直接print(model)的结果。
我们可以发现单纯的print(model),只能得出基础构件的信息,既不能显示出每一层的shape,也不能显示对应参数量的大小.
1.2 使用torchinfo可视化网络结构
- torchinfo的安装
- torchinfo的使用
trochinfo的使用也是十分简单,我们只需要使用torchinfo.summary()
就行了,必需的参数分别是model,input_size[batch_size,channel,h,w],更多参数可以参考documentation.
- torchinfo的结构化输出
我们可以看到torchinfo提供了更加详细的信息,包括模块信息(每一层的类型、输出shape和参数量)、模型整体的参数量、模型大小、一次前向或者反向传播需要的内存大小等
注意:当你使用的是colab或者jupyter notebook时,想要实现该方法,summary()
一定是该单元(即notebook中的cell)的返回值,否则我们就需要使用print(summary(...))
来可视化。
二、CNN可视化
卷积神经网络(CNN)是深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模型结构,它广泛地用于图像处理,极大地提升了模型表现,推动了计算机视觉的发展和进步。但CNN是一个“黑盒模型”,人们并不知道CNN是如何获得较好表现的,由此带来了深度学习的可解释性问题。
如果能理解CNN工作的方式,人们不仅能够解释所获得的结果,提升模型的鲁棒性,而且还能有针对性地改进CNN的结构以获得进一步的效果提升。
理解CNN的重要一步是可视化,包括可视化特征是如何提取的、提取到的特征的形式以及模型在输入数据上的关注点等。本节我们就从上述三个方面出发,介绍如何在PyTorch的框架下完成CNN模型的可视化。
2.1 CNN卷积核可视化
卷积核在CNN中负责提取特征,可视化卷积核能够帮助人们理解CNN各个层在提取什么样的特征,进而理解模型的工作原理。例如在Zeiler和Fergus 2013年的paper中就研究了CNN各个层的卷积核的不同,他们发现靠近输入的层提取的特征是相对简单的结构,而靠近输出的层提取的特征就和图中的实体形状相近了,如下图所示:
在PyTorch中可视化卷积核也非常方便,核心在于特定层的卷积核即特定层的模型权重,可视化卷积核就等价于可视化对应的权重矩阵。下面给出在PyTorch中可视化卷积核的实现方案,以torchvision自带的VGG11模型为例。
首先加载模型,并确定模型的层信息:
卷积核对应的应为卷积层(Conv2d),这里以第“3”层为例,可视化对应的参数:
由于第“3”层的特征图由64维变为128维,因此共有128*64个卷积核,其中部分卷积核可视化效果如下图所示:
2.2 CNN特征图可视化方法
与卷积核相对应,输入的原始图像经过每次卷积层得到的数据称为特征图(feature map),可视化卷积核是为了看模型提取哪些特征,可视化特征图则是为了看模型提取到的特征是什么样子的。
- 获取特征图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从输入开始,逐层做前向传播,直到想要的特征图处将其返回。尽管这种方法可行,但是有些麻烦了。
- 在PyTorch中,提供了一个专用的接口使得网络在前向传播过程中能够获取到特征图,这个接口的名称非常形象,叫做hook。
- 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数据通过网络向前传播,网络某一层我们预先设置了一个钩子,数据传播过后钩子上会留下数据在这一层的样子,读取钩子的信息就是这一层的特征图。具体实现如下:
这里我们首先实现了一个hook
类,之后在plot_feature
函数中,将该hook
类的对象注册到要进行可视化的网络的某层中。model在进行前向传播的时候会调用hook的__call__
函数,我们也就是在那里存储了当前层的输入和输出。这里的features_out_hook
是一个list,每次前向传播一次,都是调用一次,也就是features_out_hook
长度会增加1。
2.3 CNN class activation map(CAM)可视化方法
class activation map (CAM)的作用是判断哪些变量对模型来说是重要的,在CNN可视化的场景下,即判断图像中哪些像素点对预测结果是重要的。除了确定重要的像素点,人们也会对重要区域的梯度感兴趣,因此在CAM的基础上也进一步改进得到了Grad-CAM(以及诸多变种)。CAM和Grad-CAM的示例如下图所示:
相比可视化卷积核与可视化特征图,CAM系列可视化更为直观,能够一目了然地确定重要区域,进而进行可解释性分析或模型优化改进。CAM系列操作的实现可以通过开源工具包pytorch-grad-cam来实现。
- 安装
- 一个简单的例子
结果有点神奇哈哈,都注意在吴恩达大佬的衣服像素点上了:
2.4 用FlashTorch实现CNN特征可视化
- pytorch的FlashTorch工具也能实现CNN的可视化。Backprop类的核心就是创建显著图。安装:
pip install flashtorch
。 - 在实例化时,它接收模型Backprop(model)并将自定义钩子注册到网络中感兴趣的层,以便我们可以从计算图中获取中间梯度以进行可视化。由于PyTorch的设计方式,这些中间梯度并不是立即可用的。FlashTorch会帮你整理。
- 具体参考FlashTorch的github文档。
(1)可视化梯度
(2)可视化卷积核
三、使用TensorBoard可视化训练过程(下载模型时更改本地路径)
训练过程的可视化在深度学习模型训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优化的过程,我们需要找到最优的点作为训练过程的输出产物。
- 一般会结合训练集的损失函数和验证集的损失函数,绘制两条损失函数的曲线来确定训练的终点,找到对应的模型用于测试。那么除了记录训练中每个epoch的loss值,能否实时观察损失函数曲线的变化,及时捕捉模型的变化呢?
- 为了可视化其他内容,如输入数据(尤其是图片)、模型结构、参数分布等,这些对于我们在debug中查找问题来源非常重要(比如输入数据和我们想象的是否一致)。这就要用到TensorBoard了。
【TensorBoard安装】
在已安装PyTorch的环境下使用pip安装即可:
也可以使用PyTorch自带的tensorboard工具,此时不需要额外安装tensorboard。
3.1 TensorBoard可视化的基本逻辑
- 原本是tensorflow的可视化工具,pytorch从1.2.0开始支持tensorboard。之前的版本也可以使用tensorboardX代替。
- 调用tensorboard中的SummaryWriter作为上述“记录员”,它可以记录我们指定的数据,包括模型每一层的feature map,权重,以及训练loss等等。将记录下来的内容保存在一个用户指定的文件夹里。
- TensorBoard程序不断运行中TensorBoard会不断记录。记录下的内容可以通过网页的形式加以可视化。这一步通过命令行运行tensorboard完成。
3.2 TensorBoard的配置与启动
(1)TensorBoard的配置
- 在使用TensorBoard前,我们需要先指定一个文件夹供TensorBoard保存记录下来的数据。
- 然后调用tensorboard中的SummaryWriter作为上述“记录员”。下面的操作实例化SummaryWritter为变量writer,并指定writer的输出目录为当前目录下的"runs"目录。也就是说,之后tensorboard记录下来的内容都会保存在runs。
可以手动往runs
文件夹里添加数据用于可视化,或者把runs
文件夹里的数据放到其他机器上可视化。
(2)模型训练(可以参考3.4的栗子),保存tensorboard记录结果到对应文件。
(3)TensorBoard的启动,在命令行中输入:
- 其中“
path/to/logs/
“是指定的保存tensorboard记录结果的文件路径(等价于上面的“./runs
”,port是外部访问TensorBoard的端口号,可以通过访问ip:port访问tensorboard,这一操作和jupyter notebook的使用类似。如果不是在服务器远程使用的话则不需要配置port。 - 为了tensorboard能够不断地在后台运行,也可以使用
nohup
命令或者tmux
工具来运行tensorboard。
3.3 TensorBoard模型结构可视化的完整栗子
writer对象可以拿出传入它参数路径里的数据,这个writer对象也包含多个方法。首先来了解几个API:
- 可视化模型结构:writer.add_graph
- 可视化指标变化:writer.add_scalar,比如针对数值,可以调用
- 可视化参数分布:writer.add_histogram
- 可视化原始图像:writer.add_image 或 writer.add_images
- 可视化人工绘图:writer.add_figure
首先定义模型:
输出如下:
可视化模型的思路和1.1中介绍的方法一样,都是给定一个输入数据,前向传播后得到模型的结构,再通过TensorBoard进行可视化,其实是使用add_graph
:
展示结果如下(其中框内部分初始会显示为“Net",需要双击后才会展开):
在左侧栏也可以download当前的流程图片:
3.4 TensorBoard图像可视化
当我们做图像相关的任务时,可以方便地将所处理的图片在tensorboard中进行可视化展示。
- 对于单张图片的显示使用
add_image
- 对于多张图片的显示使用
add_images
- 有时需要使用
torchvision.utils.make_grid
将多张图片拼成一张图片后,用writer.add_image
显示
这里我们使用torchvision的CIFAR10数据集为例:
依次运行上面三组可视化(注意不要同时在notebook的一个单元格内运行),得到的可视化结果如下(最后运行的结果在最上面):
- 注意上方menu部分,刚刚只有“GRAPHS"栏对应模型的可视化,现在则多出了”IMAGES“栏对应图像的可视化。左侧的滑动按钮可以调整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
- 除了可视化原始图像,TensorBoard提供的可视化方案自然也适用于我们在Python中用matplotlib等工具绘制的其他图像,用于展示分析结果等内容。
3.5 TensorBoard连续变量可视化
TensorBoard可以用来可视化连续变量(或时序变量)的变化过程,通过add_scalar
实现:
可视化结果如下:
如果想在同一张图中显示多个曲线,则需要分别建立存放子路径(使用SummaryWriter指定路径即可自动创建,但需要在tensorboard运行目录下),同时在add_scalar
中修改曲线的标签使其一致即可:
- 这里也可以用一个writer,但for循环中不断创建SummaryWriter不是一个好选项。此时左下角的Runs部分出现了勾选项,我们可以选择我们想要可视化的曲线。曲线名称对应存放子路径的名称(这里是x和y)。
- 损失函数的可视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模型的训练情况,从而确定最佳的checkpoint。左侧的Smoothing滑动按钮可以调整曲线的平滑度,当损失函数震荡较大时,将Smoothing调大有助于观察loss的整体变化趋势。
3.6 TensorBoard参数分布可视化
当我们需要对参数(或向量)的变化,或者对其分布进行研究时,可以方便地用TensorBoard来进行可视化,通过add_histogram
实现。
结果如下:
Reference
- https://andrewhuman.github.io/cnn-hidden-layout_search
- https://github.com/jacobgil/pytorch-grad-cam
- https://github.com/MisaOgura/flashtorch
- javascript:void(0)
- datawhale notebook
- 如何利用CAM(类激活图)动态可视化模型的学习过程
- Tensorflow Tensorboard 报错 “No dashboards are active for the current data set.“ 解决方案 原因分析
- 解决问题:AssertionError: Torch not compiled with CUDA enabled
- 一个库可视化类激活热力图Grad-CAM pytorch版本
- torchkeras,像Keras一样训练Pytorch模型
- TensorBoard可视化
- 扁扁笔记
- PyTorch 下使用 Tensorbo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