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接触执行力的概念是看余世维的《赢在执行》。刚开始对执行力的认识就是执行力是员工的事,领导安排了工作,员工不及时做,或者说不按领导的要求做就是执行不力。这种观念可以说在我的脑海里存在了很长时间。最近学习公司领导讲话,又看到了“执行力”这几个字,不由得就进行了思考,而且我自己还给执行力做了个解说:“执行力就是做,立即做,做到位”。还想着是否建议公司在显眼的地方树立个牌子,应该明确写上什么执行力,也就是对执行力做个更明确的解说,就像现在公司办公楼大厅等显眼地方树立的牌子上写的“开会+不落实=零,好思想+不行动=零,好制度+不执行=零,布置工作+不检查督促=零,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一样让人更理解。为此,我专门找百度搜索了一下执行力的解说。在百度里,对执行力是这样解说的:“执行力可以理解为: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而衡量执行力的标准,对个人而言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对企业而言就是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其表象在于完成任务的及时性和质量,但其核心在于企业战略的定位与布局,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内容。”
最近,无意间又看到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对执行力做过的一个评论:“所谓执行力就是选拔合适的人员到恰当的岗位上”。细细体味柳总的话,确实很有道理。刘总说自己选择了杨元庆,盘活了一个产业。刘邦在和属下谈论自己为何能战胜项羽,也说道:“坐在帐帷里定计划,算得准千里以外的胜利,这一点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给前方运送军粮,这一点我比不上萧何;统领百万大军,开战就打胜仗,攻城就能拿下来,这一点我怎么也赶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当代的豪杰。我能够重用他们,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项羽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所以被我灭了。”刘备无产无业,白手起家,三顾茅庐,得了一个诸葛亮,遂三分天下,成就霸业。如何用人,是中国史学家谈论最多,最注重的一个特点。在中国往往事情的成败在用人上,用对一个人,事情可能会成功,用错一个人,事情就会失败。为什么?因为中国的文化就是人治,而非法制,注重的是人情,而非法理,所谓“面子第一,道理第二”就是有人总结出的中国人处理问题的经验。在西方国家,法制的观念比较深入人心,所以做事情比较注重规则的制订,而非人的选拔使用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外企的中国人做事情比较一丝不苟,在中国企业就不一定这样了。
可见,一个企业执行力是否强,关键在于领导层的执行力,在于执行文化的营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