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独处,学会拒绝
- 学会拒绝
- 利益拒绝模型
- 损害拒绝模型
- 学会独处
前言:最近一段时间没有更新技术博文了,转而代之的是一些随笔类文章。因为最近太忙了,又加之分手从而感觉压力比较大,因而对自我的思考和反省也比较多。我希望这些好的思考不要被时间带走,所以我选择用这种方式记录下来。成长就是人格的塑造与能力的历练。技术博文的更新打算从下周开始(这周有一场国际交流学会,时间太紧张实在是抽不开更新一篇规范的技术文)。
还有一句话要说在前面,感谢一直以来所有人的支持,不管是我的挚友、狐朋狗友、曾经的恋人、严格的同事与上级、甚至对我抱有恶意的拳击手,对这些人献以真诚的感谢。没有你们,就不会促使我不断地成长。
学会拒绝
拒绝: Say NO。拒绝是一个简单的定义,可是对于很多人而言,却不是那么容易去操作。比较常见的难以拒绝的场景有上级的要求、职场的固有氛围、自己对其有所求时的帮助……这些东西,我想每个人都经历过。当然,事情的难度也是分人的,有些人性格直爽豁达,不喜欢藏着掖着。她们能轻松说出自己心里话,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果断拒绝自己不想做的事。但是我也相信,每个打工人都会有的行为逻辑就是——难以拒绝或者不敢拒绝。我们都知道,上述那种人活的豁达开朗,但是他们这种行为模式,在体系化的社会环境下容易面临很多弊端。 因为,上下级分明,或者说需求分明的市场或组织内部,我们个人能力有限,有很多事不得不仰仗他人的帮助。而他人的帮助往往需要付出代价,因此每当我们遇到想要拒绝的事,大环境下的人们会先权衡利弊,并根据结果选择。而大多数职场上的选择,是很难拒绝的,因为拒绝它们的弊端可能是巨大且未知的、所以多数人选择不拒绝,从而令自己十分匹配的忙于应酬。
利益拒绝模型
最简单的利益模型:我请前辈帮我一个忙,我为他买一杯咖啡。这种模型上是大多数人觉得很轻松的模型,为什么?因为买一杯咖啡不需要消费你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再去扩展一下结论呢?
结论就是:能用金钱去换取收益的事情,不会令人感到压力。而用人情或道德去换取收益的事情,往往会让人感到压力。一杯咖啡也好,甚至点一顿外卖,为TA买一份礼物,只需要花钱就可以。在这个温饱不愁的年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面临更严峻的生存问题,它们很多时候没有拒绝的权力因此不在此讨论),求人办事也好、社交生活也好,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一定的经济支出。小情侣吃顿饭花个几百块也好,请帮助自己的朋友或同事吃饭也好,这些实际上并不会令人获得压力。因为这个模型里面有两个要素。第一是经济的支出,既然你付出了经济,换言之对方就享受了这部分付出,因此你对其的亏欠和心理压力就会大幅减少;第二是自我的意愿,不管是恋人还是对你有过帮助的人,你是真心的想要在这一次行动里去付出、去报答,因此你会感受到更少的压力。
那么为什么工作应酬那么难呢?因为核心要素就是你没有付出(不论经济上还是心意上),对方也没有因你获益,因此这个模型上你不占据有利的拒绝优势。所以其实是一个有解的问题。你付出心意或者金钱,就代表着你可以说服你自己的内心去拒绝你不想要的东西。只需要一点点对应的社交辞令,你就可以塑造出一个方便拒绝应酬的人格,并帮助你以后拒绝更多同类型的应酬。
举几个例子:
- 唤起他人注意。添加以适当的称呼以及合适的表情(不假就可以)。
- 我这次不能够出席xxxx,深表遗憾(社交辞令+阐述目的。)原因是xxxx。(解释清楚问题的原因,问题的原因可以是短期的或长效的)
- 补偿措施。请对方喝咖啡(经济付出)/帮助其完成其个人任务(心意付出)。这一条可以帮助你更好的说服自己的内心。
上述模型仅适用于利益拒绝模型,即拒绝对象在你的心理是有一定分量的,你不想要让TA对你失望,因此你在拒绝的同时要施加一些补偿措施来保证双方的感受是好的。且该模型的好处时,一旦你的印象被大家深入人心,你以后即便不做3这一步骤,大多数人也会对你表示理解而不是穿小鞋说坏话。能够拒绝的有风度且不失礼仪就能让双方舒服地在一个环境中共存。
该模型一般适用于职场、亲密关系、朋友同事相处。避免杠精抬杠,补充一句:我相信如果你有一场你非常不愿意去的应酬,这个应酬结束后你能签一个大单或者促成一段亲密关系的结果(比如你去见另一半的父母,这是非常有压力的一件事,但是却很少有人拒绝却做,因为这是必须做的,且做到之后收益也是巨大的。)即有足够大的利益的你讨厌的应酬,那这个应酬本身你就不会讨厌它。因为你辛苦几个小时给你带来的困难是巨大的回报,这种巨大的回报足以抵消你的消极感受。而这个模型讲述的是拒绝那些无足轻重的、切实困扰你的应酬模型。
损害拒绝模型
这个模型更简单,即某些行为已经触犯了你的底线,你必须果断拒绝,令对方清楚的知道你的底线何在。如果说之前的模型你可以做适当的让步,这些则是绝对不可以让步。因为你的让步可能会给你的未来带来一些极大的消极影响。我们应正视人性的缺点并勇敢面对它。
我们先来聊聊不拒绝的危害:
如果你有一件特别讨厌的事,只要你让步过一次,就很容易给他人造成一个你可以为这件事让步第二次的印象。如果你不喜欢单位应酬,但是你却每次都去,则你讲非常难以拒绝接下来的任意一次应酬。如果你特别讨厌某些奇葩同事让你给他付款,哪怕这个付款要求是谈笑间的戏说,而且付款金额非常小,小到几元钱,这几元钱不会对你的生活造成影响,但是你从本质上非常讨厌这行为本身,则你就要确切的拒绝甚至发一场火,让对方明确你的边界,这样他们才能在日后的相处中把握分寸。
之前和一位朋友交流,这位朋友是个社交达人,他特别擅长于社交,以至于所有类型的人基本上都吃的来。用它的话而言就是碰到人说人话,碰到鬼说鬼话。它能够了解对方想要从一段交流中获得什么,然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满足对方的需求,所以他经常能够掌握他人的对话,他也见识到了形形色色的不同类型的人。
这里列举一下他的几个比较特殊的朋友的例子,我们从例子中筛选一下基本的原理和道理。
- 一个月收入1800元的男人,他天生长得很矮且相貌不扬,又完全不学习,因此其择偶竞争力很差。从来没有找过女朋友,但是谁都会有这样的期许,他却选择了一条错误的方式——嫖娼。这位小哥,月收入1800,现在每个月要支出800元的嫖娼费用。在嫖娼之前,他虽然有需求,但是确实没有忍不住这一说。但是当他的朋友向他介绍这种途径后,他尝试之后,却再也收不住了。不断的沉浸于这种方式中,压榨自己的肉体、精神、经济,百无一用。所以,有些事情,真的不要做,一旦做了就可能从人性的角度上再也难以收住。往小里说也可以是游戏,如王者荣耀这个游戏,我身边的大多数大学同学,它们要么不玩王者荣耀,要么被带入坑,然后就出不来了,只有少数人,从不玩王者到开始玩王者后,还能够真正放下这个游戏且没有其他的游戏作为注意力转移器。
有些事情,你不拒绝,你可能会在错误的路上一去不复返,再难回头。
- 当你想要出售精心培育了十多年的游戏账号来释放你的时间,你会觉得非常困难和艰难,因为你为其付出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包括感情、时间、金钱、特殊的联系纽带(有些朋友当你不做某些事的时候,你就很难与其建立联系了)。
随着沉没成本的增加,人会越来越难放弃某些明知不正确的事情。
- 但是当你真的决心放下某些东西,当你真的决定一定要做到某件很困难的事情。哪怕你很难去开始,哪怕你很难坚持做完,但是当你去开始做了,做到一定程度了,做到你自己满意了。回头看看,其实很多东西真的没有那么难,而且它们可能会给你带来非常好的体验与感受。这些事比比皆是,不管是开始去学习、适应新工作、减肥这种客观性的困难;还是你适应着去开始进入第一段亲密关系、试着去学会怎么爱一个人这种主观性困难。你会发现,只要你逃避,你永远无法在这些方面领悟和成长。因此,很多事情,必须经历过、必须受到磨练,才可以收获更多。
真正有意义的拒绝,往往伴随着丰厚的回报。
- 逆人性是一件困难的事,也是绝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事。而且人们会以从众行为来获取心里的安全感,当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时,它们会选择不做选择——或者跟着绝大多数人做选择,而这种选择往往不是它们想要的。有些人安于现状,应该也不会看到这篇文章,它们能够从自己从众的行为中获得安全感,而想要拒绝却不能拒绝的人,大多数想要的不是安稳的生活,而是对自己的突破,他们的很多行为可能不被支持,可能被大众讥笑。
想要做非凡的事就要抵得住平凡的讥讽。
- 说个很简单的例子吧。当一个300斤的胖子第一次去健身房的时候,他将会收获不少冷眼相待、恶意、讥讽嘲笑,而他的心理也会备受煎熬,有时候想放弃可能是出于外界压力;而当这个胖子能够做到几乎每天都去健身房的时候,他不再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别人对他的目光也从内心的一种鄙视转变到了能够自然接收的程度;当他成功减肥一定程度,他开始和健身房的各种大佬熟络起来,健身房的常客们也都认识他并且与他热情的交流;当他减肥成功并一身腱子肉时,他将收货所有人的敬意与称赞,而所有人都会对他表达钦佩与赞赏。然而在这个模型中,实际上4个阶段中的前三个阶段,大多数外界人士对他的恶意看法并没有减少(因为身材歧视),但是他自己的心境在改变,他实际上越来越不担心别人会怎么看他,并且十分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成长是自己的认知与心态的改变,而非外部人对你的看法的改变。
学会独处
那么,拒绝别人后面临的是什么,面临的是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很多时候要学会独处。因为之所以有现在的这些困扰,是因为你现在生活在一个不喜欢的圈子内,你需要不断的跳出当前的舒适圈去面临新的挑战,你才能成长。而大多数时候,你的这种行为会引来你这当前全层的人的抵抗与诋毁,或是你自己对其的不舍。战胜它们就是学会独处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