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问我:北京竞争这么大,到底用了什么具体的方法,在 8 年时间内,获得了时间和经济上的相对自由呢?今天的文章,记录了我通过 4 次选择,如何从职场小白转变成一个在家工作月入 10 万的自由职业者,希望可以带给你启发。
大家好,我是唐韧。
我的职业是互联网产品经理。
跟其他行业的经理不同,互联网产品经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理,只是一个岗位的称呼。
大家熟悉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微信之父张小龙,他们都是产品经理。
我每天 5 点起床,坚持写作 8 年,累计数百万字,30 岁前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
书名叫《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目前累计销售 30000+ 册,在专业图书领域,销量 5000 册以上就算畅销书了。
o唐韧的书
做产品经理之前我是做技术的,就是大家所说的程序员,因为喜欢产品,所以转行成了产品经理。
我有 4 年的创业经历,用 3 年时间,就从产品小白成长为公司产品总监,独立带团队负责两条产品线,推动了公司业务增长。
后来去京东工作了 2 年,去年离职后成了一名自由职业者,副业转正。
我运营了自己的公众号,名字就是「唐韧」。两年前开设了星球「唐韧的知识星球」,目前有 1100 多人在星球内每天活跃。
在多年的产品工作中我发现,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款产品,完全可以用做产品的方式去打造和经营自己。
以下,是我的真实经历,全面的展示了我是如何将自己打造成一款有价值产品的完整过程。
01
如果起步落后,那就赢在途中
每一次改变
都源自内心的极度渴望

我的老家在湖南安化,一个六线外的县城小镇,直到去年,我的家乡才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上大学前的我,视野很窄,能见到的新事物不多,只知道读书可以走出去。
从小地方出来的人,和大城市孩子能获得的资源相比,起步是落后的,这是现实。
小镇青年,是我的 1.0 版本。
2007 年,我上大学来到了省城长沙,学校是湖南商学院,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这是个很神奇的专业,计算机课程和经管类课程都学,是那种学的很多,但什么都不精的专业。
大学开始我就对技术着迷,因为学校开设的课程有限,我就全部自学,然后去外面找外包项目做。
别人接项目要钱,我不要钱,只要给我实践的机会,我就愿意帮他们干。
做的项目多了,我对技术的掌握度超过了同龄人,之后再接其他项目,我就可以开出符合自身价值的价格。
2010 年,我决定考研,但是距离考试只有不到 3 个月的时间。
我死磕自己,按照 7117 的节奏拼命复习,早上 7 点到自习室,晚上 11 点回去,一周 7 天不间断。
冬天的自习室没有暖气也没有空调,脚上长出了冻疮,但决心和坚持让我挺了过来。
终于,我考上了!
2011 年,我来到了北京,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专业。
读研期间赶上移动互联网爆发。
凭借着大学积累的技术优势,我钻研 Android 和 iOS 开发,成了国内早期的 App 开发者。
业余时间接了很多技术外包项目,读书那几年我没有问家里要过一分钱。
2012 年,我开始写作。
最初是在技术社区 CSDN 开设了自己的技术博客,专门写作技术类相关的文章。
那段时间我开始疯狂输出,把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分享出去,并且慢慢有了一批读者。
2014 年,我研究生毕业,同时面临大公司 offer 和创业机会,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因为我知道,这个选择,能让我这款产品升级更快。
我是公司前 5 号员工,创始团队成员。
当时是跟随我在学校的企业导师一起加入的,刚加入时,我们连办公室都没有。
从零开始搭建团队做产品,我负责移动端的技术开发。
完成这次升级,我跨越了 1600 多公里从湖南来到北京,熬过了很多个学习的夜晚,每一步都很艰难。
技术创业者,这是我的 2.0 版本。
如果想在单位时间内实现快速成长,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提高实践的密度和质量。
就像一款产品,如果想持续优化和迭代,就得经过用户的不断检验并适应各种场景。
我对自己的定位从来都不是做一辈子技术,技术是我的切入点,是立足点,也是我的桥梁。
凭借技术,我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然后获得了了解这个行业和相关岗位的机会。
2015 年,我放弃技术,转行做了产品经理。
这是一次很大的转变,意味着我原有的知识体系需要重构,我需要从零开始学习,这是一次落后很多的追赶。
我进入了从 2.0 到 3.0 版本的重构升级阶段。
那段时间,只要是跟产品相关的工作,我都自己亲自上手做,从不挑活儿。
我认为,如果没有特别的天赋,重复去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就能够成为专家。
多做事、重复做,能提高实践密度。但有了密度还不够,还需要提升做事的质量。
所以我会去跟领导请教和讨论,有一次和我领导聊到凌晨两点,也特别感谢他当初的耐心指导。
同时,我会找其他公司做产品的前辈取经,从别人身上学习做事的方法和技巧,然后再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除此之外,我还会主动去跟领导要工作。
创业公司本来就很忙,我会尽可能快速的把安排的工作做完,省下来的时间都算是赚到的。
有了密度和质量,短期内实现快速成长就不是不可能的事。
不到 3 年,我就从一个产品小白成为产品总监,最多的时候负责一个 15 人的团队和两条产品线,进入公司核心管理层。
2016 年开始,我早上 5 点起床,还利用业余时间写完了一本书。
死磕自己,成了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凌晨 5 点的北京,我见过很多次。

创业公司待了 4 年后,我感觉自己进入了瓶颈期。我明确的知道,我需要进入下一个产品升级阶段。
2018 年,我放下创业公司的事情,去了大公司,来到了京东。
在京东负责的是京东健康旗下大药房产品的工作,如果大家在京东上买药品和保健品,用的就是我们做的产品。
这是一次全新的产品体验,京东有海量的用户,数据体量也更大,这给了我做产品更大的发挥空间。
这次去大厂,我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去做体量更大的产品,去处理复杂度更高的问题,把实践密度和质量再提升一个台阶。
由此,我完成了自己的第三次产品升级。
死磕自己的产品人,这是我的 3.0 版本。
真的!只要开始干,你就已经赢了 90% 的人。
如果给我每一次的产品升级赋予内因,我认为就是内心的极度渴望。
渴望变得更好,渴望更好的发展。这种最原始的动机,能让一个人的思想发生转变,从而改变行动。
我渴望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所以我拼命学习。
我渴望掌握一门吃饭手艺,所以我勤学技术。
我渴望实现人生杠杆效应,所以我选择了创业并持续写作。
我渴望实现第二曲线增长,所以我从技术转型产品。
所有的改变,都源自内心的极度渴望。
02
凭借一台电脑、一个决心、一份坚持
成为自由职业者
在家月入 10 万不是梦



改变源自渴望,如果只是单纯的渴望,那只能叫欲望,没有行动的渴望永远都无法变成现实。
事情是干出来的,结果是靠自己拿到的。
靠着决心和坚持,我一直在做自己热爱的事,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写作,一直都是。
03
把自己当成产品打造
剩下的交给时间
虽然在家办公,但我一直有早起的习惯。
早上 5 点左右起床然后跑个步回来,趁着思维效率最高的时候写文章或者写书。
我现在每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坐在我的书桌前写东西,那种只有文字陪伴的感觉,你会觉得全世界都是你的。

此外,写作还给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
我的公众号现在有 4 万多粉丝,相比几十上百万粉丝的大号,我可能只是个小角色。
但在产品经理这个小圈子里,也算是不少了。
内容有价值,就会积累用户基础,从而有了商业价值。
我写作的 8 年时间里,前 6 年都是默默无闻的,也没从写作中赚到一分钱。
但从 2019 年开始,我每月通过写作赚到的钱,比我原来的工资要高出很多倍,这就是时间带来的回报。
在刘润老师的启发下,我结合自身的情况搭建了一个属于我的增长模式。
也算是我 4.0 版本产品的内核。
知识是第一推动力,它会推动知识产品化,进而形成影响力,然后带来商业价值从而产生变现。
我现在的主要商业模式是广告、课酬和服务型收入,包括了写书的稿酬。

o唐韧的个人模式
我是做产品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方式都会受产品思维的影响。
所以我现在的策略就是把自己做成产品,把自己做成品牌。
为此,我设计了一套结构。
以「唐韧」为品牌,从产品定义、用户人群、核心服务、商业收入几个角度,列出了我具体要做什么以及我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o唐韧的产品结构
于我而言,这其实也是一个实验,就跟做产品一样,需要不断优化和迭代。
数据会告诉我如何优化,实践会帮我修正路线。
很多人好奇像我一样的自由职业者到底每天干什么?
这里我画了一张图,基本能概括我现在的主要工作有哪些,并且还在持续完善中。
o唐韧的工作内容
每天都很忙,不焦虑是假的,毕竟现在一切靠自己,需要持续创新和持续优化我的产品。
一款产品的沉淀和价值放大是需要时间的,对个人也是如此。
我一直相信,选择并坚持,时间会带来最好的回报。
2020 年,我成了只工作不上班的自由人,进入 4.0 版本的全新阶段。
在家工作自由人,我的 4.0 最新版本。
介绍下我的星球
星主唐韧:说了这么多,接下来介绍下我的星球吧,你们不一定要买,但至少通过这篇文章也了解了另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
我的星球运营到现在两年多了,目前有 1100 多人加入,也是我花时间花精力最多的地方。
我奉行用产品思维解决难题,并把自己当成一款产品去打造。
我的星球有一句口号,叫「一起见证彼此成长」。

我是个长期主义者,做一件事坚持并等待时间带来的回报是我的信条。

星主唐韧:你希望在个人成长上得到突破,并愿意把自己当成一款产品去打造。
找到属于你独一无二的产品定位,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行动策略,积极推广自己,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产品思维是一种通用思维,是人人都可以学习和具备的核心能力。我在星球里,会完整的分享给你。

1、用产品思维解决人生难题,把自己做成产品。
星主唐韧:我做过很长时间的产品经理,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都是产品导向,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
这些方法,能给你提供实际落地指导和帮助,帮助你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
目前已经为 485 位星友完成了专项能力提升和个人发展咨询,很多人成功入职 BAT、京东、美团、小米等大型互联网公司。
带动近两百人开始写作或发展副业,在把自己做成产品的路上,我们始终在一起。


星主唐韧:星球里有一群长期主义者,在这里坚持学习、坚持连接优秀的人,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事,一起成长。
用产品思维解决难题并创造价值,这是我们的价值共识。
疫情期间,我们用做产品的方式组织了一场公益行动,虽然过程曲折,但我们做到了。
从项目发起、明确需求、搭建团队、联系物资和医院,全程有一百多位同学共同参与。

最终,我们筹集了 16071.87 元。
为武汉市第三医院捐赠了 4000 双医用手套,向古典公益抗疫济困专项基金捐款 10829.87 元。


我们不仅是一个知识社群,还是一个能一起做事并创造价值的队,未来,我们还可以一起做很多事情。

星主唐韧:星球里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大公司的一线产品人,还有来自海外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
这里有最完整的学习资料和产品信息,我们会分析并拆解互联网产品,提升你对产品的认知。
只要你足够优秀,这里还有大厂岗位直推机会。

星主唐韧:把自己当做一款产品去打造,完成产品定位、价值主张、运营模式、持续迭代,交付自己的成长档案。
在星球中坚持一年每日打卡,分享成长进阶日记,星球费用双倍返还,并送第二年星球门票。
在星球中坚持两年每日打卡,分享成长进阶日记,星球费用十倍返还,并送第三年星球门票。


星主唐韧:星球成员可以无限次向我提问,不限制问题类型,我会把我知道的毫无保留都告诉你。
关于互联网产品、技术、设计,以及写作、求职面试、职业规划、副业发展等所有经验,我都会在星球里给你最全面的回答。
很多回答的篇幅都已经超过了一篇长文。


星主唐韧:每周四晚上 9 点,星球都会有一场主题直播,由我或者星友或者请来的业内大咖,奉上一场完整的知识讲座。
主题覆盖互联网行业、产品、设计、商业模式、职场发展、个人规划等,目前已累计举办十几场,好评度很高。

(2)每周一文
每周,我都会在星球内发布一篇独家文章,都是对星友成长有帮助的干货,外面看不到。

(3)各种资料
大量由我和其他星友提供的产品学习资料,包括电子书、内部学习素材、行业报告等。

(4)读书会:我们每月组织为期 21 天的星球读书会。
推荐好书的同时会有专人带读,目前已经连续举办 7 期,产生 5000 多条高质量读书笔记。


星主唐韧:我们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举办了星友专属聚会,主题分享、经验交流,让很多人都彼此认识,成为了朋友。
加入一个高质量社交圈,从线上到线下,结识一群优秀的人,一起见证彼此成长。




未来,成长进阶的路上,我们一起同行。
「唐韧的知识星球」
适合哪些朋友加入
星主唐韧:非常欢迎有以下 6 种需求的朋友,加入我的星球,我相信我们会一起变得更好。
1. 敢于为自己投资的人
星球是付费的,如果你觉得吃一顿饭或者买一件衣服要胜过投资未来的自己,那这里可能不适合你。
2.如果你对互联网行业感兴趣
想认识更多各行业优秀的人,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机会,这个有 1100+ 人等着与你连接
3.如果你喜欢读书、热衷写作
也想开展自己的副业并规划自己这款产品,这里有丰富的经验与你分享。
4.如果你处于成长期
对自我发展和职业规划有困惑,这里会有你想要的答案,会有你希望认识的人。
5.如果你是产品经理
这里再适合你不过了,这是集产品知识和实践为一体的大家庭。
6.如果你对产品感兴趣
毕业后或者以后计划转型产品经理,这里会成为你的前哨加油站和未来补给站。
已加入的星友反馈



最后,邀请你加入我的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