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阿甘说:人脉_工控

JZGKCHINA

工控技术分享平台

尊重原创 勿抄袭

勿私放其他平台

工控阿甘说:人脉_公众号_02


工控阿甘说:人脉_微信_03

工控阿甘说:人脉_工控_04

北京疫情刚刚好转的5月,约了B&R的晓鹏、志昌和老陶,一起去天津拜访我的老朋友/老客户SX和JR。

这两位老朋友老客户是我2002年进入RA时开发的客户,所以与SX的航总,JR的正总也是18年的交情了,那时我们都还年轻,航总负责SX海外业务,正总开始接班,大家都努力在自己的职责中找到发展的机缘,一晃,我们都老了18岁。

工控阿甘说:人脉_公众号_05

疫情期间的相聚

当晓鹏看到JR正总派车到天津南站接我们,并在大门口迎接我们,亲自走在前面陪同我们一起参观现在的厂区和设备产品,他很吃惊,作为乙方我们这么被热接热待,他感到很难得;我告诉晓鹏,其实我也很感动,自从我离开一线后,我和正总大概有8年多(甚至更长)没有见面了。当我电话正总我想去拜访他时,听到正总立即高兴地答应了我,并告诉我派车接我们,当时我就被感动了。中午一起和正总吃午饭时,正总告诉我,虽然我们很久没见面,但是通过微信,他知道我这么多年的变化,知道我经常和儿子一起踢球,仿佛我们离得并不远。我知道心性相同的人不需要热热切切,我们彼此心里都记得对方,所以一如我们当初相见相识的感觉。


下午去SX我们见到了SX负责非成型机部的老朋友刚总和成型机部的年轻一代健总,一位是曾经喝过大酒的老朋友,一位是刚刚到SX上班时就和我们一起开发巨胎成型机的曾经的年轻人,很开心地交流了一下午最新的技术应用,离开时晓鹏说今天我们的拜访非常成功,而且明显地大家都感觉非常自由,没有那种客户和厂家间的拘束,而是像好朋友一样的谈心,而这都是航总在出差前安排好的。

工控阿甘说:人脉_微信_06

去年离开外企,进入朋友的民企后,打算为公司开发些有技术含量的客户群及应用,所以开始联络一些很久没有联系过的老朋友老客户,或者一些老同事,有些甚至都未曾谋过面,只是彼此知道对方,但当听到我的声音后,大家都很开心,在电话中就聊了很多,还是过去那个感觉,还喜欢聊起彼此一起干过的事儿或者共同的情怀。突然就感觉到其实人脉绝对不是我们认识了谁?认识了多少人?而是反之,有多少人认可了我们,有多少人和我们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和追求。


年轻的时候看那些所谓励志的书,说要积累人脉才可能让自己发展地更快,所以让大家去认识这样那样的人,不断地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但实际上走过来自己从来没有觉得人脉是我们每天去多见人、多认识人建立起来的,反而是我们自己是否一直在向上努力,是否一直没有让自己坐井观天,是否每天都在进步,比认识人来得更重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思考总结,不断地去获得那些符合自然之道的原理原则,就是这些积极的价值观指引着我们往前走,我们的能力和认知就会不断提高,我们和他人沟通的深度和对事情本质的认识就会越来越深刻,彼此的信任就会越来越强,因为对方看到了我们的本性、我们的三观,这样建立的关系其实就是古人说的君子之交,这应该就是大家希望的正向的人脉。


所以多年以后我们会明白,是吸引力法则发展了我们的人脉:我们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吸引来的;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就能吸引什么样的人做朋友。那些普世的、有利于大众的、利他出发的、能惠及到周边人的想法和做法将影响到周围人对我们的态度,而不是因为我们认识了多少人才发展了我们的人脉,最后真正的人脉是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人之间,相互认可,相互欣赏,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提高,才让彼此有了更大的发展。古人已经为我们总结过: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所以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阳光地面对生活,一直保持着自己正觉正知正能量的积极状态,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让自己保持赤子之心,坦诚地对待他人,让更多的人看清自己,无论我们是否在一起,我们彼此都能看到或感知到对方,我们都是那个积极向上,从未停止追求进步的自己,所以我们一直相互吸引,友谊一直就在那里,那是一份相互的认可。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其实做好自己,

就会收获一生最大的人脉。

工控阿甘说:人脉_公众号_07

写在后面

工控阿甘说:人脉_公众号_08


Industrial Sales

关于阿甘——闫瑜

二弟剑思庭好多年前鼓励我开个公众号,发一些自己写的文章;但一直还是喜欢在实践中体会那些实实在在的真情实感,自己还没到那个写书的年龄,所以就一直没有动过发表文字的念头。几天前网上和二弟戏言我也在剑指工控上写点东西吧,二弟说来真的啊!就真的开始有些心动了。

自己在工控行业摸爬滚打了26年,经历了国企(纺织部机电研究所),外企(RA&FESTO&LGIS)和民企(Dream&Do科技),见识了很多,总结了很多,尤其在销售和销售管理,人才培养上有些许心得,也取得了很多好的结果,如果分享出来让更多的人受益或者感同身受,难道不是我希望得到的结果吗?

于是决定试一试,用一周到两周出一篇的频次写出来,这样既不影响我的工作,又能在一个小天地中与志同道合的人分享彼此的感悟,难道不快哉!那就让我们一起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