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VLAN1. 什么是VLAN?VLAN(Virtual LAN),翻译成中文是“虚拟局域网”。LAN可以是由少数几台家用计算机构成的网络,也可以是数以百计的计算机构成的企业网络。VLAN所指的LAN特指使用路由器分割的网络——也就是广播域。在此让我们先复习一下广播域的概念。广播域,指的是广播帧(目标MAC地址全部为1)所能传递到的范围,亦即能够直接通信的范围。严格地说,并不仅仅是广播帧,
今天做一个项目的网络测试,一台电脑运行两个上位机程序,通过网线连接两个下位机;首先设置两个下位机IP地址在同一个网段的不同IP地址;然后就出现状况了,我发现两个下位机不能同时连接网络,有时能连上,但是不稳定,这是什么问题呢?后来我查下位机程序发现虽然两个下位机设置了不同的IP地址,但是它们的MAC地址是相同的,所以
转载
2024-07-13 15:23:42
155阅读
之前写了《Linux bridge开启hairpin模拟测试macvlan vepa模式》,记录了Linux bridge开启hairpin,模拟测试macvlan vepa模式下,同一父接口下两个子接口的网络通讯情况,文中缺少了子接口与外部网络通讯的部分,本文补上,详见下:参考1.Linux bridge开启hairpin模拟测试macvlan vepa模式 2.Linux虚拟网络设备—之使用V
一、路由概述1.什么是路由跨越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的一个互联网络来转发数据包的过程通俗来讲就是:路由器为数据包选择转发路径的过程称为路由2.具有路由功能的设备路由器(主要学习)三层交换机等二、路由器概述1.路由器与网段路由器连接两个不同的网段,两个路由器之间用网线相连这就是最简单的局域网,此时端口1和端口2处在同一个网段(IP是给网卡和接口配的,所以端口1的IP和端口2的IP都是40网段的)。交换机
TCP的主要特点:
1、TCP是面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在应用程序使用TCP之前,必须要建立TCP连接。在数据交互完成之后,必须要进行释放连接,不然之前建立的连接的端口会被内核维护,使得不能再使用这个端口号了。整个过程就像是在打电话:打电话前,必须要进行拨号建立连接,才能进行通话,通话结束之后就要进行挂机释放连接,不然电话线路一直占用着,其他的电话打不
二、VLAN间路由的四种解决方案: 3、VLAN间路由的解决方案之三:使用带有两块网卡的服务器主机图1-4这种解决方案也被我们称为是传统的(老式的)解决方案。基本上是这样做:我们将图1-4中的一台服务器比如文件服务器(File Server)额外添加一块网卡,这时该服务器就有两块网卡了。两块网卡分别连接到交换机上的两个VLAN并且在每块网卡上都要分配合适的IP地址。比如第一块网卡分配的IP地址是:
转载
2024-05-12 18:51:09
1171阅读
3 网络寻址 在同一个域中,每台设备都会有两个地址,分别是MAC地址和IP地址3.1 MAC地址每台设备都至少拥有一个【MAC地址】,确切地说,应该是每一块网卡都拥有一个【MAC地址】,如果你的机器有多块网卡,那就会拥有多个【MAC地址】。网卡从被生产出来就会被烧录一个永久的【MAC】地址 可通过MAC地址来找到同一局域网中其他设备3.2 IP地址除了【MAC地址】,每台设备同时拥有【IP地址】,
目录基本配置二层vlan、三层路由LSW1、LSW2配置二层VlanCE1、CE2、CE3运行路由协议,使得VTEP地址互通配置静态Vxlan(集中式网关)创建BD域,绑定VNI(Leaf、Spine都配置)选择报文进入Vxlan隧道(Leaf上配置)创建VTEP接口,建立Vxlan隧道配置Vxlan三层网关(Spine上配置)绿色配置是相比于只有二层互访时的不同配置基本配置二层vlan、三层路由
转载
2024-08-11 22:55:59
508阅读
首先要知道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网络之间传输数据都需要MAC地址和IP地址,比如说点对点线路之间的通信就不使用MAC地址,网络层使用IPX协议时就没有IP地址,但是在当前的主流网络中,我们都同时使用IP地址和MAC地址一.有MAC地址为什么还需要IP地址有MAC地址固然可以寻址,但是却不方便。MAC地址是出厂自带的,至于后续设备到了哪里都是不可控的,所以MAC地址没有规律可循。就好像快递员只用身份证号
文章目录一、场景介绍二、多网络环境配置三、单网卡多 IP 配置四、总结 一、场景介绍 在某些大型互联网公司中,由于知识产权是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个公司的发展命脉,所以,往往对网络的限制比较多严格。公司内部产品采用内网实名制访问,外部网络也受到公司网络部门的监控和管理。 基于以上的需求场景,我们的操作系统就必要配置两个网络 IP,内网 IP 用于访问公司的产品、代码和相关的文档,外网
转载
2024-10-01 22:32:30
195阅读
本笔记是本人在学习期间做一个网络项目拓扑的简单模拟,过程中将所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记录在这里,方便以后回顾。也希望能够帮助他人解决一些相同的问题。--百家菜2017-6-16【实验环境】华为模拟器eNSP、Windows系统【实验目的】熟悉华为设备的配置、构建一个简单的项目拓扑【实验内容】依据给出的拓扑图,用自己的方式简单搭建一个类似的网络,实现基础的网络功能1、备份信息2、配置地址3、划分vlan配
和windows相比,mac由于他的系统架构,比Windows安全性要高很多,相对而言几乎不太会受到病毒的攻击,此外Mac下没有Windows下多余的东西,没有磁盘碎片,不用整理硬盘,不用分区,几乎没有死机的现象,本人也很少会去关机,而且软件风格统一 对于程序猿来说,使用Mac很关键的一个因素便是Mac是类Unix系统,可以很方便的在本地搭建和Linux服务器类似的开发环境,
vlan和静态路由配置vlan命令介绍单个交换机双交换机静态路由配置实验概念实验 vlan命令介绍ethernet是100M接口 gigabitethernet是1000M接口 ethernet不能配置IP,是因为这个接口是二层口,所以不能设置IPaccess只能通过一个vlan,而trunk可以通过多个vlan。即在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连接的端口应该设置为trunk单个交换机1.首先给三台pc配
转载
2024-03-27 08:47:12
870阅读
产生背景:交换网络中, VLAN划分如图所示。 如表所示, 13个地址。 同理, 1.1.1.24/30。 上述 使用而被浪费掉。 同时,这种划分也给后续的网络升级和扩展带来了很大不便。假设 内,不利于网络管理。 综上所述,很多
转载
2024-04-29 16:41:42
675阅读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即虚拟局域网,是将一个物理的LAN在逻辑上划分成多个广播域的通信技术。每个VLAN是一个广播域,VLAN内的主机间可以直接通信,而VLAN间则不能直接互通。这样,广播报文就被限制在一个VLAN内。一、为什么需要VLAN早期以太网是一种基于CSMA/CD的共享通讯介质的数据网络通讯技术。当主机数目较多时会导致冲突严重、广播泛滥、性能显著
转载
2024-04-17 10:53:15
345阅读
二、VLAN间路由的四种解决方案: 1、VLAN间路由的解决方案之一(如图1-2):使用具有2个以太网接口的路由器 图1-2 好多年以前这个方法就已经成为实现在VLAN间路由数据包的最快、最常用的方法了。实现方法很简单,只需要一台如cisco2600系列的路由器,当然路由器需要有两个以太网接口。每个以太网接口连接一个VLAN,同时
转载
2024-03-24 10:55:08
746阅读
在网络领域中,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和 VXLAN (Virtual Extensible LAN) 是两个常用的术语。它们都是在计算机网络中实现虚拟逻辑划分的技术,但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一个VLAN关联一个VXLAN”的概念,并详细介绍这两种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使用场景。
VLAN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虚拟化技术,通过在交换机
原创
2024-02-06 10:53:45
350阅读
一、介绍无线局域网(WLAN)类似其他无线设备,利用无线电而非电缆在同一个网络上传送数据、甚至无线上网,是IEEE 802.11系列标准。二、802.11标准
802.11标准是1997年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WLAN标准,工作在2.4GHz开放频段,支持1Mbit/s和2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定义了物理层和MAC层规范,允许无线局域网及无线设备制造商建立互操作网络设备。基于IEEE802.
转载
2024-08-04 14:13:59
78阅读
文章目录文章1:不太清楚socket一个端口如何建立多个tcp连接,这边转载一篇文章文章2:一台Linux服务器最多能支撑多少个TCP连接?结论:socket服务端只用开一个端口监听(listen)socket请求就行,理论上来说,最大能支持2的32次方(ip数)×2的16次方(port数)个连接,但是linux对打开文件数有限制(65536个,每个socket连接占用一个文件),如果想支持更多
转载
2024-05-09 11:09:34
171阅读
单臂路由使用场景:默认情况下,不同的vlan用户之间是不允许相互访问,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实现不同用户之间的相互,此时就需要用到单臂路由技术;原理是将一个物理接口,划分成多个虚拟子接口,每一个虚拟子接口都可以配置一个地址作为网关。配置:本实验地址皆为IPV4地址。如图:我们使用一台路由器一台交换机,两台主机,搭出一个简单拓扑。 &nb
转载
2024-05-15 10:56:05
59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