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1.1 课程设计目的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算法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动手能力。巩固理论课程学习的常用算法设计方法及分析方法。学会为一些简单的综合实际问题设计算法。加强算法时间空间复杂性分析能力。进一步锻炼和加强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1.2 课程设计要求利用所学的算法分析与设计理论知识,独立完成所选的题目;建立模型:为所选题目建立数学模型;数据结构设计:用数据结构表达模型;算法设计:在数结构的基础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算符优先算法 Java版一、 设计目的及设计要求原题目设计内容及要求: 实现教材 P.92 优先表构造算法。对任一给定的算符优 先文法 G,假定所有非终结符 P 的 FIRSTVT§、LASTVT§均已知。以教材 P.90 例 5.4 文法为例,程序生成表 5.1 优先表。二、 开发环境描述64****位window11开发语言:Java版本:Java8开发工具:IDEA集成开发
转载 2023-10-19 13:24:14
94阅读
一,快速排序 Code: 1. /** 2. *随机产生20组数据(比如n=5000i,1≤i≤20)。数据均属于范围 3. *(0,10000)内的整数。对于同一组数据,运行快速分类 4. *,并记录运行时间(以纳秒为单位)。 5. */ 6. import 7. public class 8. 9. 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 (i
转载 2023-06-28 17:59:43
117阅读
这是用java实现的排序 Code: /** 冒泡排序程序 * @author:彭城基 * @创建时间:2010-09-12 */ 1. package 2. 3. public class 4. 5.
转载 2023-08-25 14:56:33
31阅读
# 如何实现算法设计 & Java 在开始学习算法设计之前,理解一个系统的工作流程至关重要。本文将带领刚入行的小白开发者了解如何在Java中实现算法设计,我们将按步骤进行解析并提供示例代码。同时,我们还会展示出整个过程的甘特图和流程图,帮助大家清晰地了解任务的结构和进度。 ## 流程概述 算法设计的实现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大步骤,具体内容如下表: | 步骤 | 说明
一、基础定义算法定义:算法是解决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描述,在计算机中表现为指令的有限序列,并且每条指令表示一个或多个操作,每一个操作都有特定的功能算法的基本特点:(1)输入输出:算法具有0个或多个输入,至少有一个或多个输出;(2)有穷性:指算法在执行有限的步骤之后,自动结束而不会出现无限循环,并且每一个步骤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3)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骤都具有确定的含义,不会出现二义性。(4)可行
package dichengshengyanSuanfaDesign; class Dem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异或运算符 ^:转换成二进制,相同的0,不同得1 //System.out.println(1^2); // 3 //System.out.println(34^17^17);//恢复成原数34 //System
转载 2023-06-13 22:23:03
64阅读
1.冒泡排序(Bubble Sort) 算法描述:(从小到大排序)●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它们两个; ●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样在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 重复步骤1~3,直到排序完成。如果两个元素相等,不会再交换位置,所以冒泡排序是一种稳定排序算法。 Public stat
转载 2023-08-24 20:21:52
64阅读
近日学习了排序算法,作为门外汉,理解算法有一定的困难,光靠老师讲解不能完全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每种排序算法都查看了多个来源,相互印证,并都找了图解,来帮助记忆。目前大约算一知半解,写此博客,一方面归纳总结,加深理解,另一方面,希望能帮助苦苦思索不得的初学者通过接触多个讲解版本,以求突破。1.冒泡排序1.1 冒泡排序之菜鸟教程版本(附图解在以下链接)菜鸟教程解法//Java 代码实现 public
今天内容:(1)常用的设计原则(2)常用的设计模式(3)常用的查找算法(4)常用的排序算法1.常用的设计原则(记住)1.1 软件开发的流程需求分析文档 => 概要设计文档 => 详细设计文档 => 编码和测试 => 安装和调试 => 维护和升级1.2 常用的设计原则开闭原则 - 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 提高了代码的扩展性和维护性。(封装后尽量不要改) 如: pu
算法:之前博主里转载了一篇非常详细的java十大排序的算法,里面包含了动图,代码和复杂度分析。 冒泡 选择 插入 希尔 归并 快速 堆排序 计数排序 桶排序 基数排序接下来是介绍几种高级算法1 剪枝算法在搜索算法中优化中,剪枝,就是通过某种判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遍历过程,形象的说,就是剪去了搜索树中的某些“枝条”,故称剪枝。应用剪枝优化的核心问题是设计剪枝判断方法,即确定哪些枝条应当舍弃,哪些枝条
转载 2023-10-11 11:31:27
157阅读
文章目录1、贪婪算法2、分治算法3、动态规划4、随机化算法5、回溯算法 1、贪婪算法三个贪婪算法: DijkStra 算法,Prim 算法和Kruskal 算法。 1、贪婪算法 分阶段的工作。 在每一个阶段,可以认为所做决定是好的,而不考虑将来的后果。 通常,这意味着选择的是某个局部最优。 这种“眼瞎能够拿到的就拿”的策略是这类算法名称的来源。 当算法终止时,我们希望局部最优等于全局最优。如果这
转载 2024-07-26 16:06:19
35阅读
在工业应用中,PID及其衍生算法是应用最广泛的算法之一,是当之无愧的万能算法,我们看一个生活例子,冬天洗热水澡,需要先放掉一段时间的冷水,因为水管里有一段冷水,热水器也需要一个加热过程,等过了这段时间之后水温有些接近目标值后,开始调节水龙头来调节冷、热水之间的比例及出水量,之后再慢慢的微调,在洗浴过程中感觉温度不合适,再一点点的调节。这个过程,其实就是PID算法过程。我们之所以微调,是因为水温的变
半 是 温 柔 半 是 风 , 一 生 从 容 一 生 花目录1.原理介绍2.步骤详解2.1 获取数据2.2 数据标准化2.3 计算信息承载量2.4 计算权重3.案例分析3.1 数据获取3.2 数据标准化3.3 计算相关系数3.4 计算信息承载量3.5 计算权重4.算法改进5.完整代码5.1 方法类 CRITIC.java5.2 主类 CRITICmain.java1.原理介绍 &nbs
一.双指针解决数组分块1.移动零 283. 移动零 - 力扣(LeetCode)void moveZeroes(vector<int>& nums) { int cur=0,dest=0; while(cur<nums.size()) { if(nums[cur])
抽奖算法理论在一组奖品中,每个奖品有自己的概率,总概率为 1.0,也就是说在库存充足的情况下,必然能抽中其中的一个。通过「谢谢参与」来作为无奖的奖品(也是一种奖品)。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组中所有的奖品,总概率之和不为 1.0,那么数值代表的概率就不是真实概率了,需要用所占比例来作为新的概率:新概率值=奖品概率/总概率。举个例子:只有 A 和 B 两个奖品,A 概率是 0.1,B 概率是 0.3,那
# Java 拓扑排序算法设计指南 在计算机科学中,拓扑排序是一种对有向无环图(DAG)中的顶点进行线性排序的算法,使得对于每一条有向边 `u -> v`,顶点 `u` 在顶点 `v` 之前。拓扑排序广泛应用于例如编译器中的任务调度、课程安排等场景。 本文将逐步引导你实现一个简单的 Java 拓扑排序算法。我们将通过一个表格展示整个流程,并细致说明每个步骤所需的代码。 ## 拓扑排序设计流程
原创 8月前
23阅读
# Java算法模型设计:旅行图示例 在计算机科学中,算法模型设计是一个关键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如何通过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将以一个简单的旅行图为例,介绍如何在Java设计与实现相关的算法模型。 ## 旅行图的概念 旅行图通常用于表示地点和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例如在城市之间旅行。这种图可以用邻接列表或邻接矩阵来表示。在本例中,我们将使用邻接矩阵。 ### 图的表示 假设我们有如下城市及
原创 2024-09-06 03:46:00
14阅读
一、所谓的正交实验设计法(Orthogonal Experimenta Design Method),是从大量的实验点中挑选出适量的,有代表性的点,应用依据伽罗瓦(Galois)理论导出的“正交表”,合理安排实验的一种科学的设计方法。二、在正交实验设计法中,通常使用下面两个术语:三、正交实验设计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四、正交实验法评价五、正交测试法应用六、正交表生成工具(正交设计助手II)的使用方法
转载 2024-01-19 23:23:12
166阅读
java算法:实验和实现分析在设计和开发算法时,通过对对象操作分层来帮助理解所解决的计算问题的本质。要脚踏实地用一种实际的编程语言java来表达所有的算法java语言简洁、准确的实现了大量重要且有效的算法。为了理解算法的性能,最初的步骤就是进行试验分析。给定两个算法,评估优劣性,所采用最简单的方法:运行这两个算法,看哪个运行的时间短。在算法研究中,运行时间可能会被忽略。但是,一个算法运行花费时间
转载 2023-10-27 05:42:49
46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