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1.Redis基本知识2.Redis数据结构1.Hash2.String字符串3.存储list4.Set5.ZSet5.Bitmaps位存储3. Redis持久化1.RDB(Redis Database)(更优)2.AOP(Append Only File)4.Redis主从复制1.手动模式2.哨兵模式4.Redis缓存穿透,击穿和雪崩1.缓存穿透(查不到)2.缓存击穿(可以查到,太大
转载 2024-07-01 21:09:21
44阅读
Redis缓存问题分析为何要使用RedisRedis有着约110000次/s 读速度和约81000次/s写速度,能非常快速读写数据,在并发条件下有着很好作用。特别在对关系数据库会造成大量压力情况下,能很好减缓数据压力。如下图: 它能把这些请求就去缓存中读取,使得请求能够迅速响应。那拿Redis缓存会有哪些问题?缓存穿透 在查询数据时候,redis与关系数据库都没有数据,在并发条
转载 2023-05-25 15:37:41
189阅读
问题:现在有二个系统A,B二个系统,A系统是C端一个系统,B系统是B端一个系统,B系统DB有一套数据模型,A系统访问B系统获取这份配置数据,如何保证性能以及热点key问题?方案(1)使用redis缓存,在B系统可以将配置数据放到redis缓存中,同时B系统给A系统提供一个近端包支持 优先从缓存获取,缓存没有命中读取远端数据方案(1)面临问题:  1、如果缓存数据量过大,一般red
转载 2024-04-07 17:38:45
40阅读
有些时候我们希望减少对数据查询来提高程序性能,因为这些数据不是经常变更,而是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变化,因此,我们每连接一次数据库,都会把相应结果用文件形式保存起来。比如对于一个商城来说,我们商品数量可能会经常变,但是我们商品类型以及商品价格这些东西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变更,如果我们需要频繁查询它们时候,就可以使用数据缓存技术。缓存原因   
1.Redis常见使用场景数据高并发读写,海量数据读写,对扩展性要求高数据2.Redis为什么是单线程,速度为什么快因为cpu不是redis瓶颈,Redis瓶颈最有可能是机器内存或者是网络带宽。既然单线程容易实现,而且cpu也不会成为瓶颈,就采用单线程。速度原因:纯内存操作;单线程操作,避免了频繁上下文切换;采用了非阻塞I/O多路复用机制。3.缓存击穿、缓存雪崩、缓存预热、缓存更新、缓
转载 2023-08-11 10:06:49
104阅读
1.以往都是在后台直接读取数据库,如果操作过快会给数据库不小压力,因此java引入了非关系型数据Redis进行数据缓存,减轻了数据负担!使用测试Redis非关系型数据库,通过查询关系型数据库,查看Redis缓存情况首先引入pom.xml中依赖:<?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project xmlns="http://ma
1. 什么是伪共享CPU 缓存系统中是以缓存行(cache line)为单位存储。目前主流 CPU Cache Cache Line 大小都是 64 Bytes。在多线程情况下,如果需要修改“共享同一个缓存变量”,就会无意中影响彼此性能,这就是伪共享(False Sharing)。2. 缓存行由于共享变量在 CPU 缓存存储是以缓存行为单位,一个缓存可以存储多个变量(存满当前缓
# Redis数据可以存放数据量 Redis 是一个开源内存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广泛用于缓存、消息代理、数据持久化等场景。由于其高性能和丰富数据结构,Redis 成为许多大型应用首选数据库之一。但 Redis 可以存放数据量究竟有多大?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并附带实用代码示例。 ## 一、Redis 数据存储模型 Redis 以键值对形式存储数据可以使用字符串、哈希、列表、
原创 2024-10-17 13:31:13
140阅读
# Redis数据量 ## 简介 Redis是一个开源高性能键值存储系统,它支持多种数据结构(如字符串、哈希、列表、集合、有序集合等),并提供了丰富操作命令。Redis使用内存作为数据存储介质,因此具有非常快读写速度。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了解Redis数据量限制非常重要。 ## Redis数据模型 Redis数据模型非常简单,它将数据存储在键值对中。每个键都是一个字符串,而值可以是字
原创 2023-12-07 11:42:13
62阅读
目录1 缓存基本思想2 Redis基础2.1 Redis介绍2.1 Redis单机版安装和使用2.3 Redis数据类型和应用场景3 Redis持久化3.1 为什么要持久化3.2 应用场景4 Redis高级4.1 发布与订阅4.2 事务4.3 Lua脚本5 高可用方案5.1 哨兵模式5.2 集群与分区5.3 官方cluster分区5.4 容灾(failover) 1 缓存基本思想什么是缓存? 缓
转载 2023-11-22 20:57:41
54阅读
因为redis基本操作及多种数据结构支持比较简洁易懂,故在此文不作赘述,本文主要解析一下redis面试常见问题应答。目录  1、redis介绍  2、redis重要说明1、redis介绍1.1 redis是什么  Redis 是完全开源免费,遵守BSD协议,是一个高性能key-value内存型数据库。1.2 redis主要特点支持数据持久化,可以
Redis 1.请介绍一下你对redis理解以及在项目中应用 redis是一个基于key-value非关系型数据库,支持两种持久化方式(RDB和AOF),支持5种数据类型。 在之前项目中,我们会使用redis缓存数据库来加快请求响应速度,也会利用redis数据可以设置有效期特性来做一些功能,比如手机验证码30分钟有效期,另外,我们项目也使用了 redis+redisson来做分布式
# 如何实现大数据量缓存架构 在当今技术环境中,数据量迅速增长使得构建高效缓存架构变得尤为重要。缓存不仅可以提高数据访问速度,还可以减轻数据压力。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实现一个大数据量缓存架构,主要步骤和必要代码示例将会一一列出。 ## 流程概述 下面是构建大数据量缓存架构步骤: | 步骤 | 描述 | |------|------| | 步骤1 | 选择缓存技术(如Redi
原创 11月前
38阅读
每个程序员都应该了解 CPU 高速缓存[编者按:这是Ulrich Drepper写“程序员都该知道存储器”第二部。那些没有读过第一部 读者可能希望从这一部开始。这本书写非常好,并且感谢Ulrich授权我们出版。一点说明:书籍出版时可能会有一些印刷错误,如果你发现,并且想让它在后续出版中更正,请将意见发邮件到lwn@lwn.net ,我们一定会更正,并反馈给Ulrich文档副本
.一 .前言二 .代码分析2.1. 入口2.2. SocketTextStreamFunction2.2.1. SourceFunction接口2.2.2. SourceContext2.2.3. 属性2.2.4. 构造方法2.2.5. run(SourceContext ctx)2.2.6. cancle ()2.2.7. 官方提供SourceFunction示例2.3. addSource
转载 2024-10-31 10:09:02
16阅读
(2)端口扫描,nc可以作为client发起TCP或UDP连接(3)机器之间传输文件(4)机器之间网络测速采用pipe模式导入数据然而,使用nc监听并不是一个非常可靠方式来执行大规模数据导入,因为netcat并不真正知道何时传输了所有数据,也无法检查错误。在2.6或更高版本Redis中,Redis -cli脚本支持一种称为pipe管道模式新模式,这种模式是为了执行大规模插入而设计。使用
前言:事先说明:在实际应用中这种做法设计需要各位读者自己设计,本文只提供一种思想。准备工作:安装后本地数redis服务器,使用mysql数据库,事先插入1000万条数据可以参考我之前文章插入数据,这里不再细说。我大概做法是这样,编码使用多线程访问我数据库,在访问数据库前先访问redis缓存没有的话在去查询数据库,需要注意redis最大连接数最好设置为300,不然会出现很
redis-cliauth 密码info# Memoryused_memory:13490096 //数据占用了多少内存(字节)used_memory_human:12.87M //数据占用了多少内存(带单位,可读性好)used_memory_rss:13490096 //redis占用了多少内存used_memory_peak:15301192 //占用内存峰值(字节)used_memory
1、Redis简介Redis 是一个高性能key-value数据库。Redis特点Redis支持数据持久化,可以将内存中数据保存在磁盘中,重启时候可以再次加载进行使用。Redis不仅仅支持简单key-value类型数据,同时还提供list,set,zset,hash等数据结构存储。Redis支持数据备份,即master-slave模式数据备份。Redis 优势性能极高 – Red
转载 2023-06-08 19:44:04
165阅读
一、redis cluster核心原理分析:gossip通信&jedis smart定位&主备切换1、节点间内部通信机制1)基础通信原理(1)redis cluster节点间采取gossip协议进行通信:跟集中式不同,不是将集群元数据(节点信息,故障,等等)集中存储在某个节点上,而是互相之间不断通信,保持整个集群所有节点数据是完整维护集群数据用得集中式:元数据集中集中式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