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拓扑图     2、配置详细信息 R1#show run Building configuration... Current configuration : 646 bytes ! version 12.4 no service timestamps lo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dateti
原创 2010-12-07 20:08:08
1981阅读
1点赞
实验说明:地址按照路由器的序号设置,例如R1为10.1.1.1 R2为10.1.1.2……R1配置静态路由,下一跳指向20.1.1.4要求做到当某条链路出现故障的时候能快速切换线路通讯准备知识:ARP代理:ARP代理应答。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中间人/代理商当收到一个ARP请求,是否应答,要满足下面三点:查看请求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是否在同一网段代理ARP需要有ARP的源和目的地址的路由代理ARP功能开
原创 2016-11-01 13:52:24
6223阅读
1点赞
拓扑:屏幕剪辑的捕获时间:2013/10/20 20:05路由递归查询到底是干什么的?路由递归查询针对静态路由来讲,对于动态路由就没必要了。之所以要使用递归路由,目的是绕开那些经常变动的链路,可以使静态路由的配置工作量减小。使用递归路由的一个条件:到达目标网络的链路在途中可以汇聚成比目标网络数量更少的链路。路由器逐跳将数据包发送到目的地,静态路由可以指定到目的地的每一跳,但是如果路径上某个节点
原创 2013-11-10 20:35:19
1850阅读
2点赞
2评论
拓扑:路由递归查询到底是干什么的?路由递归查询针对静态路由来讲,对于动态路由就没必要了。之所以要使用递归路由,目的是绕开那些经常变动的链路,可以使静态路由的配置工作量减小。使用递归路由的一个条件:到达目标网络的链路在途中可以汇聚成比目标网络数量更少的链路。路由器逐跳将数据包发送到目的地,静态路由可以指定到目的地的每一跳,但是如果路径上某个节点出现问题,整条静态路由就不能工作了,如果真的能用到静
转载 精选 2014-09-26 11:27:12
862阅读
静态递归路由目的主要应用与以下场景,当网络还不是特别大,配置量还不是特别复杂的时候,在如下R1路由器上写一条去往R4的F0/0的静态路由,当写下如下配置过程后路由器一般是执行以下流程(猜测的) 1.当R1去往192.168.1.0的业务,查看下一跳地址是否在本地RIB中有该条路由,包括直连路由 2.在RIB中查找172.16.100.4是否在本地RIB中存在,查看本地RIB发现一条172.16.1
原创 2019-06-04 21:44:14
2062阅读
  路由递归查询对静态路由来讲,对于动态路由就没必要了。之所以要使用递归路由,目的是绕开那些经常变动的链路,可以使静态路由的配置工作量减小。一、实验拓扑  二、实验说明  1、R1若想跟R4通信,R1必须拥有去往R4的静态路由,若简单的拓扑,若干条静态路由即可,若去往R4的链路有很多条,或者经常变动,则需要管理员经常写大量的静态路由来保证通信。此时为了减少工作量,就
原创 2015-09-23 14:55:42
10000+阅读
实验课题:IPv6静态路由递归路由、浮动路由   实验前的准备 1、 实验拓扑   2、 实验内容概述(主要使用的技术及其作用)        配置静态路由 3、 实验原理        
原创 2012-06-23 21:48:49
2338阅读
1点赞
要求使用静态递归路由与NQA联动,1.1.1.0与4.4.4.0互通,1-2-4作为主链路,1-3-4作为备份链路。R1配置:#interfaceGigabitEthernet0/0/0ipaddress100.1.1.1255.255.255.0#interfaceGigabitEthernet0/0/1#interfaceGigabitEthernet0/0/2#interfaceNULL0#
原创 2020-11-23 16:22:07
1348阅读
1点赞
递归路由:   目的:R1上的路由条目全部为手工制定的静态路由,而且数目庞大,R3为R1的备份路由器,平时不参与与R1的负载均衡。当R1 DOWN了以后替代R1进行工作,R2是网关,通过R1/R2连接后面的网云。   实现:在R1当掉以后,无需重新配置庞大的静态路由条目,只需在R2(GW)上重新写入1条静态路由即可。 gw: ip route 192.168.1.
原创 2008-10-20 23:19:41
1448阅读
如图1-4的拓扑中, R1去往R4的10.1.1.0/24网段,可以配置静态路由并以R2的fa0/1接口的IP地址为下一跳,但当R2的fa0/1端口为down时,需手动把静态路由切换到R3的fa0/1接口的IP地址,反之亦然。图1-4当链路数量很大时,在静态路由中关联直连网段中的下一跳地址,配置工作将非常巨大。此时可以在静态路由中关联非直连网段中的下一跳地址。例如当R1要访问R4上的直连网段10.
原创 2015-10-29 21:59:15
1570阅读
路由递归
原创 2023-10-17 17:21:07
252阅读
很多高校毕业非常羡慕外企公司,也有很多想跳槽的员工想跳槽到外企,本人虽然在外企做的时间不长,但对外企确有些体会!近期也有很多猎头公司在找我,说有**M、O*****等公司在招人,问我如何!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对外企没兴趣!让很多猎头奇怪!猎头公司主要的服务对象都是外企,怎能有这种人对外企没兴趣!并且收入还是蛮高的,今天还遇见一个原来的同事说又收到了一个外企的录用通知!实际上,她已离不开外企啦!尽管我
原创 2006-08-25 14:04:15
831阅读
IP 数据报的格式 一个 IP 数据报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 20 字节是所有 IP 数据报必须具有的。在首部的固定部分的后面是一些可选字段其长度是可变的。 IP 数据报首部的固定部分中的各字段版本——占 4 位指 IP 协议的版本目前的 IP 协议版本号为 4 (即 IPv4)首部长度——占 4 位可表示的最大数值是 15 个单位(一个单位为 4
一、路由递归先来看一个简单的示例在如图示拓扑中,RTA需要访问30.1.2.0/24网段,如果在RTA中配置静态路由ip route-static 30.1.2.0 255.255.255.0 20.1.1.2但注意观察,在路由表中此条路由是不生效的。这是因为去往30.1.2.0/24网段,下一跳配置了20.1.1.2,这个对于RTA是非直连网络,如果在RTA中没有去往20.1.1.0/24网段的
原创 精选 2022-10-06 23:47:51
1662阅读
 今天看到这个网站,觉得IT这行真是不归路啊,学不完的知识,解决不完的问题. 虽然我现在还未入行  虽然我已经是快30的人了 虽然我还在看CCNA 和RHCE 准备去应聘个网管什么的 工资工作时间什么的都不在意 用健康换知识和经验吧 想想自己还真的比较失败,销售工作做不来,体力活没力气,艺术细胞更没有,只是对计算机的知识有点了解. 硬件 网络  软件 基本构
原创 2013-03-17 15:14:52
374阅读
惨淡中带着惨淡,作为不得不深入了解的数据库,MySQL又是一条不归路。。。基础知识要点    →MySQL架构    →MySQL安装    →用户权限与管理    →逻辑架构    →存储引擎    →Join复习    →索引介绍    →Explain    →50万条数据    →单表使用索引及常见索引失效    →关联查询优化    →子查询优化    →排序分组优化    →覆盖索引优
转载 2021-04-30 21:08:05
126阅读
2评论
首先我们要知道,既然是递归组件,那么一定要有一个结束的条件,否则就会使用组件循环引用,最终出现“max stack size exceeded”的错误,也就是栈溢出。那么,我们可以使用v-if="判断条件"作为递归组件的结束条件。当遇到v-if为false时,组件将不会再进行渲染1. 准备一个树状的递归数据  这里演示一个侧边栏组件navigation: [ {
实验top以及配置在附件中。 原理说明: 路由转发时: 1.查找路由表,在路由表中转发,不在丢弃。 2.查找下一跳。下一跳在直连网络,直接转发。                     &n
原创 2012-05-01 15:15:54
384阅读
我们知道,路由查找的过程是寻找数据包下一跳的过程!IP路由逐跳将数据包送往目的地。所谓的下一跳就是和自己直连的某台路由器的对应接口IP地址,这是合乎情理的理解,然而IP路由提供了另外一种方式,即下一跳不必非要和自己直连,它可以忽略当前路由器“附近的拓扑”,直接告知相对较远方的拓扑,如下图所示:到达Server的下一跳是R2,到达R2的下一跳是R1...以此类推。协议栈的路由查找逻辑在查找路由时,如
原创 2013-05-21 20:21:00
591阅读
  IT,曾是技术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IT,由令人眼花缭乱的界面输出,变幻莫测的后台技术,出神入化的网络联系构成。产生不过几十年,但已经彻底改变了整个世界,时至今日,几乎每一项技术,都离不开IT的支持。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了IT技术,我们今天会是什么样子?因此有人说,IT不是技术,是一个世界。    没人可以否认IT造就的辉煌和IT时代曾经开创的高薪神话。在dot com时
转载 精选 2007-09-20 11:22:32
1401阅读
1点赞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