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者模式与线程执行在Java中的应用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是一种设计模式,它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得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这个模式尤其适合于事件驱动的系统。而在Java中,线程执行作为一种并发机制,也可以与观察者模式相结合,实现一些有趣的功能。 ## 为什么使用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可以让被观察者(Sub
原创 8月前
16阅读
目录一、前言二、具体实现2.1 join()方法2.2 CountDownLatch2.3 Future(有返回值)2.4 isAlive()方法2.5 CyclicBarrier 一、前言最近有个项目需求是线程池子线程进行数据处理、入库,所有子线程运行完成之后需要汇总子线程运行数据。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主线程等待子线程结束的集中方式二、具体实现2.1 join()方法 t.join()方法阻塞调用
# Java观察其他线程状态 在Java中,我们可以使用`Thread`类来创建和管理线程。有时候,我们需要观察其他线程的状态,以便了解它们的执行情况和调试错误。在本文中,我将向你介绍如何使用Java来观察其他线程的状态。 ## 流程图 ```flow st=>start: 开始 op1=>operation: 创建线程 op2=>operation: 设置监听器 op3=>operatio
原创 2023-08-09 10:16:08
46阅读
观察者设计模式是最简单的行为型模式之一;行为型模式,它主要关注的是对象的责任。它们用来处理对象之间的交互,以实现更大的功能。行为型模式建议:对象之间应该能够彼此交互,同时还应该是松散耦合的。理解观察者设计模式在观察者设计模式中,对象(主题)维护了一个依赖(观察者)列表,以便主题可以使用观察者定义的任何方法通知所有观察者它所发生的变化。在分布式应用的世界中,多个服务通常是通过彼此交互来实现用户想要实
摘要:  观察者模式,定义对象之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且被自动更新。观察者模式在JDK中有现成的实现,java.util.Obserable。  《设计模式就该这么学系列》文章:设计模式就该这么学:为什么要学设计模式?(开篇漫谈)设计模式就该这么学:要走心才能遵循设计模式五大原则(第二篇)设计模式就该这么学:以微信订阅号来讲观察者模式(第三
转载 2023-06-08 15:02:02
111阅读
操作符1.RxJava的强大性就来自于它所定义的操作符 其实就是提供的方法,因为操作符可以让你对数据流做任何操作。2.Demo 2.1.这个方法根据输入的字符串返回一个网站的url列表(啊哈,搜索引擎) 2.2)这种代码当然是不能容忍的,因为上面的代码使我们丧失了变化数据流的能力。一旦我们想要更改每一个URL,只能在Subscriber中来做。我们竟然没有使用如此酷的map()操作符!!!当然,我
定义:  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观察者模式是对象的行为模式,又叫发布-订阅(pubish/subscribe)模式,模型-视图(Model/View模式),源-监听器(Source/Listener)模式或从属者(Dependents)模式。角色:  抽象主题,具体主题(发布者), 抽象观察者,具体观察者(订阅者)
Python3 线程中常用的两个模块为:_threadthreading(推荐使用)thread 模块已被废弃。用户可以使用 threading 模块代替。所以,在 Python3 中不能再使用”thread” 模块。为了兼容性,Python3 将 thread 重命名为 “_thread”。下面将介绍threading模块常用方法: 1. threading.Lock() 
转载 2024-08-26 16:00:55
42阅读
## 监控线程池使用个数的实现 ### 1. 流程图 ```mermaid flowchart TD A(开始) B(创建线程池) C(执行任务) D(获取线程池信息) E(获取线程池使用的线程数) F(结束) A --> B B --> C C --> D D --> E E --> F ```
原创 2023-10-04 06:26:07
60阅读
# Redis线程池满了如何观察及解决方案 ## 1. 问题背景 当Redis线程池满载时,会导致请求被阻塞,进而影响服务的性能和可用性。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方案来观察Redis线程池是否满了,并及时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 2. 观察Redis线程池满了的指标 ### 2.1 连接数指标 Redis线程池的连接数指标用于观察当前连接数是否达到线程池的最大容量。一旦达到最大容量,新的连接
原创 2023-07-20 04:43:22
550阅读
     线程池是Mysql5.6的一个核心功能,对于服务器应用而言,无论是web应用服务还是DB服务,高并发请求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当有大量请求并发访问时,一定伴随着资源的不断创建和释放,导致资源利用率低,降低了服务质量。线程池是一种通用的技术,通过预先创建一定数量的线程,当有请求达到时,线程池分配一个线程提供服务,请求结束后,该线程又去服务其他请求。&nbsp
首先看一下java中已经定义好了的观察者类(Observer)、被观察者类(Observable)的结构:1 // 观察者类 2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 3 // 此方法用于定义观察观察到变化后发生的行为 4 // 第一个参数是被观察者;第二个参数是一个可变对象,方便动态传递某些信息 5 void update(Observable o, Object a
# Linux 观察 Java 线程运行情况 在开发 Java 应用时,了解应用的线程运行状态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当出现性能问题时。本文将指导你在 Linux 中如何观察 Java 线程的运行情况,并提供具体的步骤、代码示例和必要的解释。 ## 整体流程 我们可以将整个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步骤 | 描述 | |------|------| | 1 | 确定 Java 进
原创 2024-08-06 04:34:56
57阅读
查看系统上正在运行的进程,可以利用静态的 ps 或者是动态的 top;静态即截取某一时刻的状态,动态即处于持续检测进程运行的状态。1、静态的psps:将某个时间点的进程运行情况选取下来;[root @www ~]# ps aux  <==查看系统所有的进程数据[root @www ~]# ps -lA  <==也是能够查看所有系统的数据[root @www ~]#
在使用 Python 进行深度学习模型开发时,理解和观察张量(tensor)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打印张量信息,我们能更好地调试模型、验证数据预处理以及优化性能。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有效地使用 Python 中的 `print` 语句来观察张量,并提供一系列的调试和优化技巧。 ### 背景定位 在深度学习的模型训练过程中,张量作为基本的数据结构,承载着输入数据和模型参数的关键信息。然而,初学者或经验
原创 7月前
26阅读
1.基本概念 中文译本同步屏障,同样来自jdk并发工具包中一个并发控制器,它的使用和CountDownLatch有点相似,能够完成某些相同并发场景,但是它们却不相同。2.抽象模型 主要用来实现多个线程同步,同步后可能唤醒另外一个任务,然后继续执行线程后面的任务。CountDownLatch抽象模型却是一个或多个线程通知某个或多个线程,它没有同步功能。3.使用场景 田径比赛, 虽然上一篇文章使用Co
package com.neu.day01;public class Thread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jdk 1.8之前匿名类部类 new Th
原创 2022-07-01 18:06:12
66阅读
# ps能观察到Java线程吗? 在现代编程中,Java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其多线程编程特性备受青睐。多线程程序可以极大地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响应能力。然而,当我们在进行多线程编程时,如何观察和调试这些线程往往是个挑战。在Linux系统中,`ps`命令是一个常用的查看进程和线程的工具。那么,`ps`命令能观察到Java线程吗?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一主题,同时提供代码示例和类图展示。
原创 2024-07-31 09:01:42
28阅读
# 如何观察到 Java 线程频繁切换 在多线程编程中,线程切换是一个常见的现象。线程切换指的是操作系统将CPU从一个线程切换到另一个线程的过程。频繁的线程切换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因为每次切换都需要保存和加载线程的上下文,这个过程是耗时的。本文将介绍如何观察到Java线程的频繁切换。 ## 线程切换的原因 在Java中,线程切换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1. **线程优先级**:高优先级的线程
原创 2024-07-17 13:00:23
56阅读
观察者模式观察者模式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设计模式之一,它用于建立一种对象与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一个对象发生改变时将自动通知其他对象,其他对象将相应作出反应。在观察者模式中发生改变的对象称为观察目标,而被通知的对象称为观察者,一个观察目标可以对应多个观察者,而且这些观察者之间可以没有任何相互关系,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和删除观察者,使得系统更易于扩展。观察者的别名有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