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法元素1.1 程序的格式框架Python 语言采用严格的“缩进”来表明程序的格式框架。缩进指每一行代码开始前的空白区域,用来表示代码之间的包含和层级关系。不需要缩进的代码顶行编写。缩进可以用 Tab 键实现,也可以用多个空格(一般是4个空格)实现,但两者不能混用。建议采用4个空格方式书写代码。1.2 注释注释是程序员在代码中加入的一行或多行信息,用来对语句、函数、数据结构或方法等进行说明,提
转载
2023-08-02 13:43:09
111阅读
Python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解释型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Python的定位是“优雅”、“明确”、“简单”。在此记录一下自己刚学python时,一些基础语法的使用。假设读者有c语言基础。Python的语法比较简单,采用缩进方式,写出来的代码就像下面的样子:a = 100
if a >= 0:
print(a)
else:
print(-a)在python中,以#开头的语句是注释。
转载
2023-09-01 22:48:12
116阅读
之前一直使用python2.7,最近打算学习下python3教程,再此记录下一些要点(未完待续。。。)1、缩进缩进有利有弊。好处是强迫你写出格式化的代码,但没有规定缩进是几个空格还是Tab。按照约定俗成的管理,应该始终坚持使用4个空格的缩进。缩进的另一个好处是强迫你写出缩进较少的代码,你会倾向于把一段很长的代码拆分成若干函数,从而得到缩进较少的代码。缩进的坏处就是“复制-粘贴”功能失效了,这是最坑
转载
2023-06-15 13:35:51
156阅读
python语法:Python 缩进缩进指的是代码行开头的空格。在其他编程语言中,代码缩进仅出于可读性的考虑,而 Python 中的缩进非常重要。Python 使用缩进来指示代码块。空格取决于个人的喜好进行填充,相应的分支进行依次缩进。if 8>9:
print("false")
if 8>9:print("false") 这是错误的写法,运行会报错。Python 注释注释以 # 开头
转载
2023-08-12 06:25:36
57阅读
一、基本语法1.行和缩进Python中,不使用括号来表示代码的类和函数定义块或流程控制。代码块是由行缩进,缩进位的数目是可变的,但是在块中的所有语句必须缩进相同的量。如下所示:a = 100if a >=0:print(a)else:print(-a)// 同样的,建议一个tab设置成4个空格(Editor->Code Sytle)2.注释"#”号之后字符和到物理行是注释的一部分,Py
转载
2023-07-08 21:52:02
131阅读
目录一、缩进对程序的影响1、缩进不符合规则,解析器会报缩进错误,程序无法运行。2、符合规则,单缩进的位置不同,程序执行的逻辑会有差异。二、代码缩进规则1、什么是物理行:源码中换行符分割的每一行代码,是一个物理行。2、什么是逻辑行:Python解释器对代码进行解释,一个语句是一个逻辑行。3、 相关的代码书写规则A、可以使用```";"```号将多个逻辑行合并成一个物理行。B、可以使用```"\"`
转载
2023-08-11 16:32:31
129阅读
# 在编写Python代码时候,需要遵循PEP8规范,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方便编程人员间的协作,降低代码的维护成本# pyhton编程语言的学习成本相对较低,这里整理了一下python3的语法,学好一门语言,需要先掌握语法,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想要入门的你# 缩进,空格,注释,大小写,变量,常量,标识符,运算符,关键字,数据类型等一)缩进规则 &nbs
转载
2023-08-04 13:31:42
302阅读
相信开始学习Python的小伙伴已经对“缩进”这个词汇不陌生了,今天来讲一下Python中的缩进。没错,在Python中,代码的逻辑结构就是利用缩进来区分的。这也就是Python为什么这么容易阅读的原因,通过强制缩进来让我们清楚的了解代码的结构。下面给一个代码示例来说明:以上的一段Python代码就是定义一个函数,关于函数会在后续的文章中谈到。在函数中,缩进表明语句“print(name)”就是属
转载
2023-07-01 11:23:27
304阅读
# Python3 报错应缩进的全面指南
在学习 Python 的过程中,缩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Python 使用缩进来定义代码块,这与许多其他编程语言不同,这可能会导致初学者在编写代码时不小心发生错误。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处理 Python 中的缩进错误,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和代码示例。
## 流程概述
处理 Python 中缩进错误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步骤 |
一、说明二、内容 1. 代码布局 1.1 缩进 1.2 表达式和语句中的空格 1.3 行的最大长度 1.4 空行... 1.5 编码... 2. 语句... 2.1 标准头部...&nb
转载
2024-09-24 23:36:05
20阅读
目录:缩进
注释
单行注释多行注释缩进: 为了让Python解释器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执行代码,在编写代码时需要遵守一些基本规范。Python最重要的代码编写规范之一就是缩进,类似Word文档中的首行缩进。在前面讲解if、for、while等语句的语法格式时都提到过缩进。如果缩进不规范,代码在运行时就会报错。先来看下面
转载
2023-09-26 11:45:07
228阅读
今天跟大家继续讲一下Python语法特点里面的下一个规则-----代码缩进规则。
转载
2023-05-28 19:33:43
313阅读
python 对缩进是敏感的,而大多教程对缩进规则,往往就几句话带过,对于没有其他语言基础的初学者,十分不友好,本文就把python常见的缩进问题做了一些整理。一、Python缩进长度及缩进字符常看到一些Python缩进错误的解读,“tab符和空格做为缩进不能混用”、“缩进一定是4个空格”。实际上并没有这些限制。
原创
2022-05-02 10:51:03
732阅读
在Python中,代码的缩进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代码块之间的层次关系。正确的缩进可以让代码更加清晰易读,并且能够保证代码的逻辑正确性。在Python3中,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调整代码的缩进,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
### 1. 使用tab键和空格键
在Python中,缩进可以使用tab键或者空格键来实现。通常来说,推荐使用空格键来进行缩进,因为这样可以保证不同编辑器中代码的一致性。我们可以通
原创
2024-07-07 04:47:56
234阅读
作者:我是鱿年年★ 目录前言Python缩进规则含义Python缩进空格数不同导致运行错误Python缩进规则严格要求前言学习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各位小伙伴,如果您: 想系统/深入学习某技术知识点… 一个人摸索学习很难坚持,想组团高效学习… 想写博客但无从下手,急需写作干货注入能量… 热爱写作,愿意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 Pyt
转载
2023-07-18 16:00:33
91阅读
一、元组的概念和特点Python中,元组(Tuple)是一种有序且不可变的数据类型。元组中的元素是有序的、可重复的、可以是任意类型,元素之间使用逗号分隔。元组是不可变的,意味着一旦创建了元组,就不能对其进行修改。1、元组的特点元组具有以下特点:1. 不可变性(Immutable):元组的元素不能被修改,一旦创建就不能进行增加、删除或修改操作。这使得元组适用于存储不可变的数据,如常量值、配置信息等。
转载
2023-07-28 23:08:33
83阅读
缩进Python最具特色的是用缩进来标明成块的代码。我下面以if选择结构来举例。if后面跟随条件,如果条件成立,则执行归属于if的一个代码块。先看C语言的表达方式(注意,这是C,不是Python!) if ( i > 0 )
{
x = 1;
y = 2;
}如果i > 0的话,我们将进行括号中所包括的两个赋值操作。括号中包含的就是块操作,它隶属于if。在Pytho
转载
2023-07-25 17:46:36
37阅读
Python采用代码缩进和冒号( : )来区分代码块之间的层次(缩进指的是每一行代码前面的留白部分)Python中实现对代码的缩进,可以使用空格或者Tab键实现无论是手动敲空格,还是使用Tab键,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4个空格长度作为一个缩进量(默认情况下,一个Tab键就表示4个空格)在Python中,对于类定义、函数定义、流程控制语句、异常处理语句等,行尾的冒号和下一行的缩进,表示下一个代码块的开始
转载
2023-06-10 18:24:25
277阅读
读书笔记-Python-注释、缩进规则、编码规范-《Python 基础教程》
一、注释单行注释: #多行注释:三个连续的单引号'''或者三个连续的双引号""",不支持嵌套,通常用来添加版权或者功能描述信息二、缩进规则Python采用代码缩进和冒号( : )来区分代码块之间的层次在 Python 中,对于类定义、函数定义、流程控制语句、异常处理语句等,行尾
转载
2023-06-06 10:24:53
170阅读
Python缩进规则Python缩进规则教程Python 和其它程序设计语言采用大括号 {} 分隔代码块不同,Python 采用代码缩进和冒号来区分代码块之间的层次。在 Python 中,对于 类定义、函数定义、流程控制语句、异常处理语句 等,行尾的冒号和下一行的缩进,表示下一个代码块的开始,而缩进的结束则表示此代码块的结束。案例使用tab键和冒号来实现缩进在 Python 中同一代码块必须要使用
转载
2023-08-17 22:09:09
10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