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使用QT+opencv来实现对指定窗体画面录制,并保存为avi文件。(1)获取窗体界面QScreen类有一个grabWindow函数,可以用来获取窗体的画面,这个函数使用很简单,就是传入窗体句柄和要截取的坐标。但是这个函数有一个缺陷,它是通过截取桌面画面的方式,而不是通过窗体获取界面,所以当你的窗体被其他窗体遮挡时,就无法截取完整的窗体界面,如果你是要录制整个桌面画面,那用这个函数就可以了,下
转载 2024-02-24 16:36:43
158阅读
现实世界物体坐标 —(外参数 变换矩阵T变换)—> 相机坐标系 —(同/Z)—>归一化平面坐标系——>径向和切向畸变纠正——>(内参数平移 Cx Cy 缩放焦距Fx Fy)——> 图像坐标系下 像素坐标u=Fx *X/Z + Cx   像素列位置坐标 v=Fy *Y/Z + Cy   像素列位置坐标 反过来X=(u- Cx)*Z/FxY=(u- Cy)*Z/FyZ轴归
什么是图像深度很多人开始学习OpenCV之后,接触前面几个API就包括imwrite函数,而且很快知道了如何去保存Mat对象为图像,常规代码如下:imwrite("D:/result.png ", dst);其中dst是Mat对象。这样保存的图像默认是每个通道8位的字节图像,常见的RGB图像是图像深度为24,这个可以通过windows下查看图像属性获得,截图如下:如果每个通道占16位的话,RGB图
《1》首先应该阅读张正友大神的文章,对单目标定,都求解的是哪些参数,如何求的初始值,然后是如何带入到后面的L-M 优化中对参数refine的。Zhang Z. A Flexible New Technique for Camera Calibration[J]. Tpami, 2000, 22(11):1330-1334.Zhang Z. Flexible Camera Calibration b
转载 2024-04-28 19:13:39
56阅读
前言:纯属个人理解,不喜误喷,也希望大家给点关注支持 正文: 说到opencv对图像的读取、显示与保存,就不得不提到cv2后的一个特殊存在(Mat)和三个api(imread()、imshow()、imwrite())。 首先是Mat,Mat是opencv2版本重新对于图片处理的一个封装类,个人的观感就是这是opencv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说到底图片处理在计算机中也就是对于矩阵的处理。 然后是
基于视觉的三维重建,指的是通过摄像机获取场景物体的数据图像,并对此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再结合计算机视觉知识推导出现实环境中物体的三维信息。1. 相关概念(1)彩色图像与深度图像彩色图像也叫作RGB图像,R、G、B三个分量对应于红、绿、蓝三个通道的颜色,它们的叠加组成了图像像素的不同灰度级。RGB颜色空间是构成多彩现实世界的基础。深度图像又被称为距离图像,与灰度图像中像素点存储亮度值不同,其像素点存储
配置好环境后,其中打开传感器等函数及类都写在 Kinect.h里面,这个可以在c://program//microsoft sdk//kinect里面找到,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编程开发了。 其中的配置可以参考这个: opencv配置 kinect开发环境配置一 提取深度图像流程1 打开传感器 2 获取图像的帧源 3 从帧源打开帧读取器 4 循环从帧读取器中读取深度图像的buffer,这
文章目录1 将图片转换为深度模型输入格式1.1 自行进行转换1.1.1 BGR通道转RGB通道1.1.2 图片归一化1.1.3 HWC转CHW1.2 使用cv::dnn::blobFromImage进行转换1.2.1 函数形式1.2.1 函数参数 1 将图片转换为深度模型输入格式在C++进行人脸识别、目标检测的过程中,经常是以图片数据作为深度学习模型推理的输入数据的,但是从OpenCV读取的图片
转载 2024-03-23 10:34:48
233阅读
# iOS OpenCV 获取图像深度值的实现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在 iOS 平台上使用 OpenCV 获取图像深度值。首先,我们将介绍整个流程,接着逐步实现每个步骤,并附上必要的代码和注释。 ## 流程概述 在开始之前,先让我们明确一下整个实现步骤。以下表格展示了我们将要进行的步骤: | 步骤 | 描述
原创 8月前
18阅读
如下是一篇关于如何使用Python的OpenCV获取人物深度的文章: # 使用OpenCV获取人物深度 ## 介绍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OpenCV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它提供了许多功能和算法用于图像处理和分析。其中之一就是获取人物深度。本文将教会你如何使用Python的OpenCV库来实现这个目标。 ## 流程图 ```mermaid flowchart TD A(开始) -->
原创 2024-01-13 09:03:19
128阅读
        在算法方面搜索绝对是出现率非常高的,无论是一些竞赛还是面试的时候,一般都会有几道搜索的题目。就比如蓝桥就可以说是只要暴力写的好,拿个省奖轻轻松松,再会一点搜索,国赛也不是没希望。在面试中搜索题目也是常见题型。那么,搜索算法就很重要了。这篇文章我将给大家讲解一下深度优先搜索。   &n
SQL[连载3]sql的一些高级用法SQL 高级教程SQL SELECT TOPSQL SELECT TOP 子句SELECT TOP 子句用于规定要返回的记录的数目。SELECT TOP 子句对于拥有数千条记录的大型表来说,是非常有用的。注释:并非所有的数据库系统都支持 SELECT TOP 子句。SQL Server / MS Access 语法SELECT TOP number|percen
# 获取深度相机信息在Android中的实现指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如何在Android应用中获取深度相机(Depth Camera)的信息。对于刚入行的小白来说,可能会感到有些迷茫,但别担心!我会通过详细的步骤和代码示例来帮你理解。 ## 整体流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获取深度相机信息的整个流程。以下是实现此功能的步骤: | 步骤 | 描述 | |------|------| |
原创 9月前
196阅读
刚接触opencv,参照opencv的sample例子做了一个视频头像抓取的小代码,顺便一起学习着用,先上视频抓取及存储代码:# -*- coding: cp936 -*- import cv2 capture=cv2.VideoCapture(0) #将capture保存为motion-jpeg,cv_fourcc为保存格式 size = (int(capture.get(cv2.cv.CV_
转载 2024-03-06 18:28:37
125阅读
图像深度图像深度(Image Depth)是指图像中每个像素值的比特数(bit depth),它决定了图像每个像素可以表示的颜色或灰度级别的数量。图像深度直接影响到图像的视觉质量和文件大小。常见的图像深度1-bit:二值图像,每个像素只能表示黑色或白色,常用于扫描文档、简单图形等。8-bit:灰度图像,每个像素可以表示256个不同的灰度级别(0-255),用于表示黑白照片或灰度图。24-bit:彩
转载 2024-05-31 20:07:54
75阅读
对要求大测量范围和较高测量精度的场合,采用基于双摄像机的双目立体视觉系统比较合适;对测量范围要求比较小,对视觉系统体积和质量要求严格,需要高速度实时测量对象,基于光学成像的单摄像机双目立体视觉系统便成为最佳选择。 基于双摄像机的双目立体视觉系统必须安装在一个稳定的平台上,在进行双目视觉系统标定以及应用该系统进行测量时,要确保摄像机的内参(比如焦距)和两个摄像机相对位置关系不能够发生变化,如果任何
我们在实现AR效果时,为了大大减少我们的工程量,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主流的AR SDK,比如EasyAR ,Vuforia,太虚AR等等。Opencv和C++ 实现大概思路是OpenCV实现对Marker的识别和定位,然后通过OpenGL将虚拟物体叠加到摄像头图像下,实现增强现实。具体思路是:使用SIFT算法进行识别(特征点的提取并用特征向量对特征点描述,接着当前视图的特征向量与目标对象的特征向量进行
转载 2024-07-18 20:41:35
34阅读
Point代表二维的点,用于图像的坐标点Scalar代表4元素的向量,一般用于RGB颜色值,scalar(a,b,c),第4个参数如果用不到可以省略。a代表蓝色值,b代表绿色值,c代表红色值,也就是scalar(B,G,R)OpenCV像素的数据类型官方描述方式:CV_[The number of bits per item][Signed or Unsigned][Type Prefix]C[T
一、深度相机的介绍目前的深度相机根据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种:TOF、RGB双目、结构光,在机器人、人机交互以及其他工业领域中等到了广泛应用。如下图所示为三种相机的参数差异对比:相机类型TOFRGB双目结构光测距方式主动式被动式主动式工作原理根据光的飞行时间直接测量RGB图像特征点匹配,三角测量间接计算主动投射已知的编码图案,提升特征匹配效果测量精度最毫米级高可达厘米级近距离可达近距离达到高精度0.
    一篇博客,来结束自己这几年来图像算法的职业生涯    总的来说,图像算法、深度学习,前景不是很明朗。研究生做这个挺多的,因为大家要发论文,需要一些算法。并且,图像发论文比较容易,也就好毕业。这是学术方面的,最近几年在CVPR等论坛收到的文章越来越多。工作方面,发现周围和自己一样做图像的研究生,毕业的时候,9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