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聊过binlog和redo log,没有涉及binlog buffer和redo log buffer,主要是因为在核心脉络的理解上,buffer容易产生干扰。但buffer很重要,所以我们来看一下logbuffer之间的关系。binlog简介binlog用于复制,在主从复制中,从库利用主库上的binlog进行重播,实现主从同步。三种格式binlog可以设置三种格式:STATEMENTSTA
转载 2023-11-28 10:02:41
40阅读
 MySQL中的change bufferMySQL的一条语句,大致流程查看内存→读取磁盘数据页→返回数据。当比如查找一个 a=5的记录的时候,并不是只查找出这一条数据,它所在的整个数据页都会查找出来(每个数据页16KB)。下次查找a=6的记录的时候,发现该页已经在内存中了,直接返回,不需要磁盘IO。但是当时增、删、改操作时,并不会每一次操作都进行一次磁盘IO,使用change buff
转载 2023-10-08 07:36:46
109阅读
    Buffer Pool(简称BP)是InnoDB的三大特性之一,是innoDB内存中最大的一块内存,还有两个是 自适应Hash索引(Adaptive Hash Index)、双写缓冲区(Doublewrite Buffer)。我们知道磁盘的寻址访问时间是毫秒级别的,而内存寻址访问是纳秒级别的,访问速度是差万倍到十万倍。所以使用好缓存,让有限的内存以最高的命中率处理数据请
1. 关于log buffer大小设置的误区 大小不要超过3m,因为log buffer中脏数据超过1m 就会触发lgwr进行去写,同时超过1/3 log buffer大小时,也会触发。因此,网上流...
转载 2014-11-05 21:09:00
242阅读
2评论
对于日志缓冲区来说,设置过小,容易引起log buffer space等待事件。但也不是说设置得越大就越好的,设置过大,由于LGWR进程会不断启动刷新日志缓冲区从而释放内存,所以可能会根本用不上多余的内存,从而浪费内存。 设置合适的日志缓冲区大小,目的是为了能够让LGWR进程合理地触发。理想情况下是,一方面,在LGWR进程向联机日志文件中写重做记录时,日志缓冲区中还是有剩余的可用空间以供
原创 2013-04-18 10:46:17
1179阅读
Redo Log Buffer的大小由初始化参数LOG_BUFFER定义,该参数的缺省值为Max(512KB,128KB*CPU_COUNT)。通常这一缺省值是足够的,我们知道,Redo Log Buffer的写出操作是相当频繁的,所以过大的Log Buffer设置通常是没有必要的;如果缺省值不能满足要求,一般来说3MB是一个较为合理的调整开端。log_buffer参数的设置是否需要调整,可以...
转载 2021-08-09 22:41:57
1103阅读
Redo Log Buffer的大小由初始化参数LOG_BUFFER定义,该参数的缺省值为Max(512KB,128KB*CPU_
转载 2022-04-11 15:41:24
1455阅读
前言       今天去跟师兄去某一国企帮助他们优化他们的SQL。由于现在国家大力倡导国产数据库的使用,所以很多的国企都不在使用Oracle,转为国内自主研发的数据库,基本都是以mysql为基础改的。。学到了不少东西。其中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这个参数让我印象深刻 正文 今天碰到了一个insert innodb表相
转载 2024-05-31 10:37:56
22阅读
以下转自:http://book.51cto.com/art/200806/75614.htm数据库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能够导致数据库损坏的情况。比如突然断电、Oracle或者操作系统的程序bug导致数据库内部逻辑结构损坏、磁盘介质损坏等,都有可能造成数据库崩溃,从而导致数据丢失的现象发生。为了避免,或者说为了修复这些状况所导致的数据丢失现象,Oracle引入了日志缓冲区和日志文件的
转载 精选 2013-12-26 15:42:20
230阅读
深入理解log buffer为了避免,或者说为了修复这些状况所导致的数据丢失现象,Oracle引入了日志缓冲区和日志变化都记录下来,当发生数据库损坏时...
原创 2022-09-16 10:04:52
1127阅读
# mysql 5.6版本 一、Innodb设置 innodb_buffer_pool_size:保存innodb数据和索引在该buffer中,对专用mysql服务器,推荐50-80%物理内存大小,如 5-6GB (8GB RAM), 20-25GB (32GB RAM), 100-120GB (128GB RAM) 。 innodb_log_file_size:控制re
转载 2024-04-27 18:57:30
79阅读
目录1. redo log2. binlog3. 两阶段提交MySQL这种关系型数据库中,讲究日志先行策略,只要日志持久化到磁盘,就能保证MySQL异常重启后,数据不丢失。在MySQL中,提到日志不得不提的就是redo log和binlog。1. redo log事物在执行过程中,生成的redo log是要先写到redo log buffer的。redo log buffer里面的内容并非每次生成
转载 2024-10-21 06:51:19
204阅读
数据库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能够导致数据库损坏的情况。比如突然断电、Oracle或者操作系统的程序bug导致数据库内部逻辑结构损坏、磁盘介质损坏等,都有可能造成数据库崩溃,从而导致数据丢失的现象发生。    为了避免,或者说为了修复这些状况所导致的数据丢失现象,Oracle引入了日志缓冲区和日志文件的概念。所谓日志,就是将数据库中所有改变数据块的操作,都原原本本地
转载 精选 2013-11-27 09:51:40
800阅读
14.4.4 Redo Log Bufferredo log buffer 是内存区域持有数据被写入到redo log.Redo log buffer size 是通过 innodb_log_buffer_siz...
转载 2016-10-19 09:01:00
92阅读
2评论
ORACLE log_bufferLOG_BUFFER (11.2)LOG_BUFFER (10.2)log_buffer 日志缓冲区是日志信息在内存中临时存放的区域,这些内存块都是循环使用的,当缓冲区内容写入redo文件后,内存被重新利用。LogBuffer写入Redo Log的条件:1).用户提交commit2).有1/3重做日志缓冲区未被写入磁盘(可以通过修改_LOG_IO_SIZE参数来控制 )3).有大于1M的重做日志缓冲区未被写入磁盘4).每隔3 秒钟5). DBWR 需要写入的
原创 2022-04-12 10:20:55
272阅读
MySQL的日志缓冲区一般用于存储事务日志的变更数据,确保数据库在高并发情况下的效率与稳定性。调整MySQL日志缓冲区的大小是提升数据库性能的重要环节。以下将详细介绍如何调整MySQL日志缓冲区,包括环境准备、集成步骤、配置详解、实战应用、排错指南和性能优化。 ### 环境准备 在开始之前,确保您的系统中已经安装了MySQL,并且有合适的配置文件。下面是不同操作系统下的安装命令示例: ```
原创 7月前
68阅读
ORACLE log_bufferLOG_BUFFER (11.2)LOG_BUFFER (10.2)log_buffer 日志缓冲区是日志信息在内存中临时存放的区域,这些内存块都是循环使用的,当缓冲区内容写入redo文件后,内存被重新利用。LogBuffer写入Redo Log的条件:1).用户提交commit2).有1/3重做日志缓冲区未被写入磁盘(可以通过修改_LOG_IO_SIZE参数来控制 )3).有大于1M的重做日志缓冲区未被写入磁盘4).每隔3 秒钟5). DBWR 需要写入的
原创 2022-04-12 10:50:09
372阅读
14.4.4 Redo Log Bufferredo log buffer 是内存区域持有数据被写入到redo log.Redo log buffer size 是通过 innodb_log_buffer_size 配置选项定义的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
转载 2016-10-19 09:01:00
92阅读
2评论
先说一下普通一个数据修改的过程(这里不涉及到改主键索引或唯一索引B+树结构的,就说改普通字段的值) 第一步:INNODB要修改一个数据时,先判断内存(Buffer Pool)中有没有这个数据,有的话则直接修改内存。没有的话,先从磁盘中读到内存,再进行修改(先假设是这样)。 第二步:写redo log,将事务的状态标位prepare 第三步:写binlog第四步;将redo log中事务的状态标位c
转载 2023-12-30 17:41:42
133阅读
存储引擎层InnoDB存储引擎-对于MySQL的提交机制学习redo log buffer的参数刷新机制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0,1,20的含义 redo log thread 每隔1s将redo log buffer写入到redo log中,同时进行脏数据刷脏,不保证每次提交时都会触发redo log thread将redo log buffer写入到re
转载 2024-06-05 07:23:58
37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