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va串口缓存溢出概述 在现代嵌入式系统中,设备通过串口进行通信。这种通信方式简单而有效,但在Java中处理串口时,如果不注意,可能会引发缓存溢出的问题。本文将探讨串口通信的工作原理,溢出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并附带代码示例和图示帮助理解。 ## 串口通信工作原理 串口通信是一种串行数据传输的方式,常用于计算机和外设之间的通信。数据以位为单位,一个接一个地传输。每个串口设备都有一个输
原创 2024-09-15 05:21:20
157阅读
利用串口进行通信,当发送方(A)将数据写入串口后,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将数据传送给接收方(B),B通过调用串口读方法comm.read(参数)即可将数据读出。原理十分简单,但最近在利用串口处理SM-42无线传输时,数据总是一段一段的传到B,并不能在comm_DataReceived方法中单纯使用read方法将数据接收完全。我知道用缓存机制,但由于经验少(正在实习),到网上找了找大牛们的方法,并结合自
转载 2023-08-30 15:13:21
161阅读
 什么是缓冲区溢出 缓冲区是内存存储区域,可在数据从一个位置传输到另一个位置时临时保存数据。当数据量超过内存缓冲区的存储容量时,就会发生缓冲区溢出(或缓冲区溢出)。因此,尝试将数据写入缓冲区的程序会覆盖相邻的内存位置。例如,登录凭证的缓冲区可能被设计为期望输入 8 个字节的用户名和密码,因此如果事务涉及 10 个字节的输入(即比预期多 2 个字节),程序可能会写入多余的数据超出缓冲区边界
第8章 OpenCv 图像、视频与数据文件 1 HighGUI模块HighGUI:OpenCv把用于操作系统、文件系统以及摄像机等硬件设备交互的函数纳入到HighGUI模块中。即图像的输入输出、视频的输入输出和图形界面相关功能。 HighGUI分为三个部分: (1) 硬件部分 硬件部分最主要是对摄像机的操作。 (2) 文件系统部分 文件系统部分的主要工作是完成图片的载入和保存。
lru属性记录了对象最后一次被程序命令访问的时间,空转的时间长度 object idletime key 的得到lru,如果服务器打开了maxmemory属性,并且服务器用于回收的算法是volatile-lru和allkeys-lru,那么当服务器占用的内存超过了maxmemory选项设置的值,空转时间较长的键的对象将会优先被服务器释放内存溢出的控制策略有volatile-lru allkeys-
缓存溢出(Buffer overflow),是指在存在缓存溢出安全漏洞的计算机中,攻击者可以用超出常规长度的字符数来填满一个域,通常是内存区地址。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过量的字符能够作为“可执行”代码来运行。从而使得攻击者可以不受安全措施的约束来控制被攻击的计算机。 缓存溢出(或译为缓冲溢出)为黑客最为
原创 2021-08-18 11:04:19
976阅读
队列的概念在此之前,我们来回顾一下队列的基本概念:队列 (Queue):是一种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 ,简称 FIFO)的线性表,只允许在一端插入(入队),在另一端进行删除(出队)。 队列的特点类似售票排队窗口,先到的人看到能先买到票,然后先走,后来的人只能后买到票 队列的常见两种形式 普通队列 在计算机中,每个信息都是存储在
从底层理解stm32USART串口通信以前学串口通信踩过很多坑,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些忘了,现在问了几个很强很强的人差不多弄懂了,现在写一写总结,免得以后又忘了。基本知识:1、TDR和RDR都是USART_DR寄存器的缓冲区,指的是USART_DR的0到8位,TDR和RDR共用一片物理空间。 2、通过向数据寄存器写入数据来将 TXE 位清零。通过软件对 USART_DR 寄存器执行读操作将
串口通讯的高级方式 1、FIFO模式及其作用 (1)典型的串口设计,发送/接收缓冲区只有1字节,每次发送/接收只能处理1帧数据。这样在单片机中没什么问题,但是到复杂SoC中(一般有操作系统的)就会有问题,会导致效率低下,因为CPU需要不断切换上下文。 (2)解决方案就是想办法扩展串口控制器的发送/接收缓冲区,譬如将发送/接收缓冲器设置为64字节,CPU一次过来直接给发送缓冲区64字节的待发送数据,
前言在嵌入式软件的开发中,串口是十分常用且基础的功能。在需要批量发送数据的场合,可以使用while循环等待发送完成标志位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会占据主循环,影响效率。也可以采用dma的方式,但是dma在发送数据时非常高效,但是批量接收数据时,就很不灵活,特别是一些在串口数据中解析某种协议格式时,很不方便。下面介绍一种利用串口中断结合FIFO队列的串口数据收发方法,结合了不阻塞批量发与灵活接收的
使用列队做为串口数据帧缓存器的实现 串口作为单片机最基本的外设之一,在单片机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本文讲述如何使用数据结构的顺序队列来做为数据帧的缓存器,可适用于一般的串口通信协议中。首先我们需要构造一个串口数据帧格式缓存类型://数据帧格式缓存类型 typedef struct _UART_RecData { unsigned char UAR
转载 2023-06-26 16:11:10
374阅读
# 实现Android USB串口缓存教程 ## 前言 在Android开发中,使用USB串口进行数据通信是一种常见的场景。本文将教会你如何实现Android USB串口缓存,让你的数据传输更加稳定和高效。 ## 整体流程 下面是实现Android USB串口缓存的整体流程,我们将通过以下步骤逐步完成: ```mermaid stateDiagram [*] --> 开始
原创 2024-04-11 05:02:27
107阅读
# Python串口缓存实现教程 ## 1. 介绍 在进行串口通信时,我们常常需要清空串口缓存,以确保接收到的数据是最新的。本教程将教会刚入行的小白如何使用Python来清空串口缓存。 ## 2. 整体流程 下面是整个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mermaid flowchart TD A[打开串口] --> B[清空缓存] --> C[关闭串口] ``` ## 3. 具体步骤
原创 2023-09-29 21:15:10
191阅读
## python清除串口缓存 在 Python 中,与串口通信时经常会遇到串口缓存的问题。特别是在连接设备时,可能会发生数据紊乱或者丢失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清除串口缓存。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 Python 清除串口缓存,并给出代码示例。 ### 串口缓存简介 在使用串口进行通信时,数据会先被存储在接收缓存区中,然后从缓存区中读取。如果数据读取不及时,缓存区可能会溢出,导致数据丢
原创 2023-12-09 03:59:57
1040阅读
目录51单片机的串口并没有配置FIFO硬件,故收发数据时只能一字节一字节地收发。最近接触了FIFO(先进先出)的硬件缓存,这样串口的配置就更多了一个维度。以CH58x系列单片机为例,在CH583的手册中(笔者手头的是CH582m的板子,与CH583用法一致,只有部分硬件不同),有关于串口和FIFO配置的说明。具体应用可以查看笔者关于串口透传的一篇随笔。9.3.1 波特率计算 1)计算串口内部基准时
转载 2024-07-17 13:14:18
144阅读
## Python 清除串口缓存 ### 介绍 在使用Python进行串口通信时,有时候会出现串口缓存的问题。当我们从串口读取数据时,有可能会读取到之前未处理完的数据,导致数据错乱或者不完整。因此,清除串口缓存是一个很重要的操作。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清除串口缓存,并提供相关的代码示例。 ### 串口缓存的问题 在使用串口进行通信时,数据是通过字节流的方式传输的。当我们从串口
原创 2024-01-02 05:43:33
389阅读
# 串口清除缓存的Java实现 在计算机系统中,串口通信是一种常用的通信方式,尤其在物联网和嵌入式系统中。长时间使用串口通信时,经常会遇到缓存问题,这可能导致数据的延迟和丢失。本文将探讨如何在Java中清除串口缓存,并提供示例代码。 ## 什么是串口缓存串口缓存是用于存储通过串口接收或发送的数据的临时存储区。当数据量超过缓存大小时,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或错误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管理缓存非常
原创 2024-10-06 03:45:18
113阅读
Linux系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受到许多用户的青睐。然而,就像其他操作系统一样,它也存在一些安全漏洞,其中最为关键的安全问题之一就是溢出Linux溢出是指当程序向系统输出超过其内存分配时,会导致程序出现意外行为或者崩溃的情况。 Linux溢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缓冲区溢出。当程序接收用户输入时,如果没有对输入数据的长度进行校验,用户可以输入大于程序所分配内存的数据量,导致数据超出缓冲区边界
原创 2024-03-11 13:10:44
28阅读
相关内容:  Linux串口编程(一)  Linux串口编程(二) 1、设置串口波特率stty -F /dev/ttyPS1 speed 115200 dmesg | grep ttyS* //查串口设备 echo 232 >> /dev/ttyPS1 //查看串口是否可用2、测试代码//可串口调试助手进行测试,可通过stty设置串口波特率 #include
转载 2023-07-15 13:49:21
597阅读
 http://www.cnblogs.com/fanzhidongyzby/archive/2013/08/10/3250405.html
转载 精选 2014-08-23 10:22:16
642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