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对象自从其创建开始至其终止退出的时间范围称为其生命周期。在这段时间内,Pod会处于多种不同的状态,并执行一些操作;其中,创建主容器(main container)为必需的操作,其他可选的操作还包括运行初始化容器(init container)、容器启动后钩子(post start hook)、容器的存活探测(liveness probe)、就绪性探测(readiness probe)以及容
转载
2024-01-02 12:25:46
147阅读
Pod生命周期我们一般将pod对象从创建至终的这段时间范围称为pod的生命周期,它主要包含下面的过程:- pod创建过程
- 运行初始化容器(init container)过程
- 运行主容器(main container)
- 容器启动后钩子(post start)、容器终止前钩子(pre stop)
- 容器的存活性探测(liveness probe)、就绪性探测(readiness prob
转载
2024-02-13 20:13:24
65阅读
Kubernetes(简称为K8S)是一个容器编排工具,是用于管理和运行容器化应用程序的开源平台。在Kubernetes中,Pod是最小的基本部署单元,它是一组容器的集合,这些容器共享网络和存储资源,并保证在同一节点上运行。
在Kubernetes中,Pod的启动过程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包括创建Pod的定义,调度到节点,容器启动等。下面我将用一个示例和代码来演示Pod的启动过程。
1. 创建P
原创
2024-01-15 14:22:22
182阅读
1.BIOS介绍我们刚刚买回来的电脑裸机是可以直接启动的,这是由于生产厂商在电脑出厂的时候就在电脑里编写了一个只可读的系统功能BIOS,该系统被写入了ROM(只读内存中)BIOS是一个过渡性的操作系统,当安装了window等其他操作系统时,该系统会被快速的代替2.操作系统的启动流程1.计算机通电
2.BIOS开始运行,检测硬件:cpu、内存、硬盘等
3.BIOS读取CMOS存储器中的参数,选择启动
转载
2023-06-14 22:26:22
427阅读
Kubernetes是一个开源的,用于管理云平台中多个主机上的容器化的应用,Kubernetes的目标是让部署容器化的应用简单并且高效(powerful),Kubernetes提供了应用部署,规划,更新,维护的一种机制。
Kubernetes设计架构:Kubernetes主要由以下几个核心组件组成:etcd保存了整个集群的状态;apiserver提供了资源操作的唯一入口,并提供认证、授权、访问控
转载
2024-05-19 22:42:10
81阅读
最近调试springboot的启动过程.看各种事件. ServletWebServerApplicationContext.onRefresh
-->createWebServer()
-->this.webServer = factory.getWebServer(getSelfInitializer());
-->getSelfInitializer()
-->
转载
2023-07-10 17:47:35
92阅读
系统启动过程大致流程:上电-->BIOS自检-->系统引导-->启动内核-->初始化系统BIOS自检BIOS 输入输出系统,它可以永久的记录在ROM的一个软件,是操作系统输入输出管理的一部分BIOS的功能有两部分组成:1.POST码2.Runtime服务POST阶段完成后它将从存储器中被清除,而runtime服务会一直保留,用于目标操作系统的启动。步骤1:上电自检POST,
转载
2023-10-20 17:16:42
198阅读
当计算机电源打开,会给cpu的reset引脚送出一个电信号,X86 Cpu 就会将CS的值置为0xFFFF,IP的值置为0x0000,从而执行0xFFFFFFF0处的代码,而这个地址正映射对应着rom中bios的内容。 BIOS主要是开启硬件并设置好操作系统的启动环境。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POST(系统自检),安装和启动。 POST的主要功能是测试并安装bIOS检测到的硬件组件
转载
2023-07-21 20:54:23
257阅读
一. spring的启动:web.xml:<!-- 加载spring容器 --><context-param> <param-name>contextConfigLocation</param-name> <param-value>classpath:spring/applicationContext-*.xml</param-
转载
2023-07-17 23:34:11
112阅读
1.Pod用法K8s里使用的容器不能使用启动命令是后台执行程序,如:nohup ./start.sh &,该脚本运行完成后kubelet会认为该Pod执行结束,将立刻销毁该Pod,如果该Pod定义了RC/RS,则执行完该脚本,系统监控会认为该Pod已经终止,之后根据RC/RS定义中的副本数量生成一个新的Pod,一旦创建新的Pod,就在执行完启动命令后陷入无限循环的过程中,所以,K8s里使用
转载
2024-02-21 14:10:28
92阅读
上一篇我们讲解了Pod.Yaml的定义,以及各个参数的作用。那么我们这一篇就深入的讲解Pod的基本用法。 Pod的基本用法 在对Pod的用法进行说明之前,有必要先对Docker容器中应用的运行要求进行说明。 在使用Docker时,可以使用dock
转载
2023-11-03 10:37:28
136阅读
目录Pod从入门到精通1.管理器管理Pod2.资源清单YAML文件注解3.Node节点选择器4.亲和性和污点容忍度1. node节点亲和性2. Pod节点亲和性3.污点和容忍度5.Pod的状态和重启策略6.Pod初始化容器-钩子-启动退出流程pod创建过程钩子7.Pod终止过程8.Pod探针Pod从入门到精通Pod是k8s中的最小调度单元,k8s首先会通过定义一个Pod的资源,然后在 Pod里面运
转载
2024-05-31 17:43:56
71阅读
内容:
一. Bootloader 二.Kernel引导入口 三.核心数据结构初始化--内核引导第一部分 四.外设初始化--内核引导第二部分 五.init进程和inittab引导指令 六.rc启动脚本 七.getty和login 八.bash 附:XDM方式登录
本文以Redhat 6.0 Linux 2.2.19 for Alpha/AXP为平台,描
转载
精选
2007-11-11 21:58:03
514阅读
From:http://blog.csdn.net/chuan122345/archive/2007/06/06/1641366.aspx
1. org.jboss.Main.main(String[]) 为入口.
2. main&n
转载
2011-01-10 17:10:10
852阅读
一、电源开启自检过程
在打开计算机电源时,首先开始电源启动自检过程。在BIOS中包含一些基本的指令,能够帮助计算机在没有安装任何操作系统的情况下进行基本的启动。电源启动自检过程首先会从BIOS中载入必要的指令,然后进行如下一系列的自检操作:
进行硬件的初始化检查,例如检查内存的容量等。
验证用于启动操作系统的设备是否正常,例如,检查硬盘是否存在等。
转载
精选
2011-12-20 23:27:36
971阅读
一.BIOS自检计算机在接通电源之后首先由BIOS进行POST自检,然后依据BIOS内设置的引导顺序从硬盘、软盘或CDROM中读入引导块。Linux系统是人BIOS中的地址oxFFFF0处开始引导的。BIOS的第1个步骤是加电POST自检。POST的工作是对硬件进行检测。BIOS的第2个步骤是进行本地设备的枚举和初始化。BIOS由两部分组成:POST代码和运行时的服务。当POST完成之后,它被从内
转载
精选
2013-11-12 10:21:18
557阅读
点赞
启动第一步--加载BIOS当
你打开计算机电源,计算机会首先加载BIOS信息,BIOS信息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计算机必须在最开始就找到它。这是因为BIOS中包含了CPU的相关
信息、设备启动顺序信息、硬盘信息、内存信息、时钟信息、PnP特性等等。在此之后,计算机心里就有谱了,知道应该去读取哪个硬件设备了。启动第二步--读取MBR众所周知,硬盘上第0磁道第一个扇区被称为MBR,也就是Master B
原创
2014-09-15 21:48:21
717阅读
点赞
从上电到switchroot 让我们从启动开始,看看FC6都做了些什么。 众所周知,和所有别的发行版本一样,FC6是由grab引导的,grab通常被安装在主引导扇区,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主板的bios中设置了从硬盘启动, 那么主板自检以后所执行的第一部分代码就是grub,grub将在其安装时候指定的位置寻找 menu.lst这个文件,并且根据这个文件的配置,加载相应的内核,启动linu
原创
2011-07-20 16:50:04
815阅读
Linux启动过程第一阶段:硬件引导启动通电,BIOS加电自检,找启动介质则找到MBR找到MBR后,则根据bootloader(grub)设置找到内核所在位置第二阶段:GRUB启动引导阶段执行Linux内核映像代码,检测和加载硬件驱动 第三阶段:内核引导阶段驱动加载完成后,内核把主动权交给了init 第四阶段:启动级别pstree 查看进程cat /etc/inittab&nb
原创
2015-07-16 21:54:59
559阅读
1,开始加电
2,BIOS自检,获取机器里的设备信息。BIOS分两块,一是post程序二是runtime服务。post用来自动检测设备状况是否可用,并做初始化。自检速度主要取决于内存大小。一般是检测物理设备,cpu、内存、设备。runtime(BIOS中断服务)则一直保持挂起,直到系统启动完成。BIOS读取并执行位于第0柱面0磁头1扇区MBR(主引导扇区),控制权交给MBR。至此,BIOS的工作完成。
原创
2015-08-25 19:32:08
49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