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把UML中的关联关系和聚集关系统称为组合关系。组合与继承都是提高代码可重用性的手段。在设计对象模型时,可以按照语义来识别类之间的组合关系和继承关系。在有些情况下,采用组合关系或者继承关系能完成同样的任务,组合和继承存在着对应关系:组合中的整体类和继承中的子类对应,组合中的局部类和继承中的父类对应,参见表6-1。本章6.9节(小结)中的表6-2总结了组合与继承的优缺点。 表6-1
转载
2024-01-16 16:33:59
35阅读
1、定义继承:子类可以获得父类的public方法,程序使用子类时,将可以直接访问该子类从父类那里继承到的方法。组合:把旧类的对象作为新类的成员变量组合进行,用以实现新类的功能,用户看到的是新类的方法,而不能看到 被组合对象的方法2、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都是实现类复用的重要手段不同点:继承可使变量具有多态性、组合则不具备这种多态的灵活性继承会破坏父类的封装性、组合则不会3、举例适合使用继承的例子:
转载
2023-12-09 12:59:36
42阅读
个人工作的感触: 首先框架的编写是难度很大,而工具类的编写相对比较容界面要怎么导航,到了下个界面根据业务要怎...
原创
2023-07-19 16:30:48
42阅读
组合和继承是Java中实现系统功能的重用和代码的复用的两种方式。两者在实现和使用上存在一些区别:区别1、在类之间的关系上,继承强调的是is-a的关系,即子类是父类的一种,例如:人和动物,人是动物的一种,那么人和动物之间就存在继承的关系,人为子类,动物为父类。而组合强调的是have-a的关系,即类内部被使用的那个类是该类所拥有的东西,例如:人和心脏,心脏为人所拥有的东西,那么人和心脏之间就存在组合的
转载
2023-09-16 22:19:19
32阅读
*面向对象语言对事物的体现都是以对象的形式,所以为了方便对多个对象的操作,就对对象进行存储,集合就是存储对象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数组虽然也可以存储对象,但长度是固定的;集合长度是可变的,数组中可以存储基本数据类型,集合只能存储对象。*集合类的特点:集合只用于存储对象,集合长度是可变的,集合可以存储不同类型的对象。 集合框架图1、Collection (集合的最大接口)继承关系 ——Li
转载
2023-10-03 13:14:33
59阅读
面向对象的复用技术 复用性是面向对象技术带来的很棒的潜在好处之一。如果运用的好的话可以帮助我们节省很多开发时间,提升开发效率。但是,如果被滥用那么就可能产生很多难以维护的代码。 作为一门面向对象开发的语言,代码复用是Java引人注意的功能之一。Java代码的复用有继承,组合以及代理三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本文将重点介绍继承复用和组合复用。继承继承是一种联结类与类的层次模型。指的是一
转载
2023-06-05 22:53:56
89阅读
根据网络上大家对继承和组合的讨论,我简单总结以下几点: 1)组合(has-a)关系可以显式地获得被包含类(继承中称为父类)的对象,而继承(is-a)则是隐式地获得父类的对象,被包含类和父类对应,而组合外部类和子类对应。 2)组合关系在运行期决定,而继承关系在编译期就已经决定了。 3)组合是在组合类和被包含类之间的一种松耦合关系,而继承则是父类和子类之间的一种紧耦合关系。 4)当选择使用
转载
2023-08-11 20:03:34
66阅读
集合根据存储方式的不同分为两大类:实现Collection接口类下的集合 和 实现Map接口类下的集合Collection(由于继承了Interable接口,所以以下所有的都是可遍历的):Collection接口下的所有的集合都是以单个元素进行存储的,下面有两个大的子类接口,分别是List接口和Set接口。(List接口和Set接口都继承了Collection接口,而Collection接口又继承
转载
2023-09-23 20:52:28
52阅读
*面向对象语言对事物的体现都是以对象的形式,所以为了方便对多个对象的操作,就对对象进行存储,集合就是存储对象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数组虽然也可以存储对象,但长度是固定的;集合长度是可变的,数组中可以存储基本数据类型,集合只能存储对象。*集合类的特点:集合只用于存储对象,集合长度是可变的,集合可以存储不同类型的对象。 集合框架图1、Collection (集合的最大接口)继承关系 ——Li
转载
2023-08-02 09:23:09
43阅读
组合和继承是面向对象中两种代码复用的方式。组合是指在新类里面创建原有类的对象,重复利用已有类的功能。继承是面向对象的主要特性之一,它允许设计人员根据其它类的实现来定义一个类的实现。组合和继承都允许在新的类中设置子对象(subobject),只是组合是显式的,而继承则是隐式的。组合和继承存在着对应关系:组合中的整体类和继承中的子类对应,组合中的局部类和继承中的父类对应。
二者的区别在哪里呢?首先分
转载
2023-07-19 07:27:28
224阅读
在oc中如果没有使用ARC的话,手动管理内存一定要注意处理好“野指针”,通常我们在释放指针的指向的地址时,都要将指针赋值为nil,这样能有效的防止野指针。常用的关键字:retain、assign 、strong、weak 组合和继承都是提高代码可重用性的手段,在有些情况下,采用组合关系或者
转载
2024-06-13 07:27:13
32阅读
下面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java当中继承和组合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内容,对这个方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的看一下下面的内容。一、区别与联系1、继承和组合都是面向对象中代码复用的方式,父类的内部细节对子类可见,其代码属于白盒式的复用,但是在组合当中,对象之间的内部细节不可见,其代码属于黑盒式复用。2、继承在编码的过程当中就要指定具体的父类,其关系在编译期就确定,但是组合的关系一般都是要在在运行的时候确
转载
2023-11-07 08:36:35
54阅读
使用组合和继承,可以利用现有类型生成新类型来复用代码,而不必再从头开始编写,能够达到使用类而不破坏现有程序代码。一、组合 只需在新的类中产生现有类的对象,新的类是由这些现有类的对象所组成,只是复用了现有程序代码的功能,而非它的形式。 只需将对象引用置于新类中即可。对于非基本类型的对象,必须将其引用置于新的类中;但是可以直接定义基本类型数据。public class Springkler {
/
转载
2023-10-16 01:43:38
4阅读
类继承和对象组合是面向对象系统中功能复用的两种常用技术。 类继承:根据其他类的实现来定义一个类的实现,生成子类,又称白箱复用; 对象组合:新的更复杂的功能可以通过组装或组合对象来获得,要求被组合的对象具有良好定义的接口,又称黑箱复用。 注意,这里的黑箱和白箱是相对可视性而言的,即,在继承方式中,父类的内部细节对子类可见,而在组合的复用方式里,对象的内部细节是不可见的。 继承:优点:在编译时
转载
2024-01-31 03:19:09
66阅读
本文主要说明Java中继承与组合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首先文章会给出一小段代码示例,用于展示到底什么是继承。然后演示如何通过“组合”来改进这种继承的设计机制。最后总结这两者的应用场景,即到底应该选择继承还是组合。1、继承假设我们有一个名为Insect(昆虫)的类,这个类包含两个方法:1)移动move(); 2)攻击attack()。 代码如下:class Insect {
p
转载
2023-07-19 09:43:01
17阅读
到底该使用组合还是继承,一个最清晰的判断办法就是问一问自己是否需要新类向基类进行向上转型。如果必须向上转型,则继承是必须要的,如果不需要,则应该好好考虑是否需要继承。 &nb
原创
2015-09-22 23:48:39
493阅读
所有的程序语言,都要想办法解决代码复用性的问题,在java中,可以通过继承或者组合或者代理来复用代码。这里解释一下继承和组合的区别,以及他们分别适应于什么场景,以及使用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方法(接口)和属性(域)。他们都可以复用代码。如下代码所示: 继承
class Base{
public void te
Java集合框架相关基础知识点汇总
前言 Java的集合框架比较基础,像 List、Map、Set 中大概10来个比较常见的集合类,建议多看几遍源码(这里主要是基于 Java 8),然后回过头再来看看各路博客总结的这些知识点,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本文的目录结构如下:一、Java的基础集合分类和继承结构二、基本特征三、集合的几种实现四、集合常见的实现
转载
2023-07-19 07:38:06
73阅读
继承1.继承和组合1.1 继承的意义1.2 继承的结构1.3 继承的规则1.4 super关键字1.4.1 功能1——在子类中调用父类的成员变量或者方法1.4.2 功能2——在子类中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1.5 构造方法1.6 super和this的比较1.7 再谈构造代码块和构造方法的执行顺序1.8 再谈访问修饰限定符1.9 继承方式2.final关键字2.1 final修饰变量2.2 final
转载
2024-06-15 20:29:30
155阅读
其实,对于聚合和组合,如果换成英文,就很好理解了:聚合就是“has-a”,组合就是“contains-a”。聚合是空心的菱形;组合是实心的菱形(这个比较好理解,实心的肯定比空心的扎实)。 摘录一段话:聚合和组合的区别在于:聚合关系是“has-a”关系,组合关系是“contains-a”关系;聚合关系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比较弱,而组合比较强
转载
2023-12-19 22:48:22
14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