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O 是彻底异步通信。 NIO 是同步非阻塞通信。 有一个经典举例。烧开水。 假设有这么一个场景,有一排水壶(客户)在烧水。 AIO做法是,每个水壶上装一个开关,当水开了以后会提醒对应线程去处理。 NIO做法是,叫一个线程不停循环观察每一个水壶,根据每个水壶当前状态去处理。 BIO做法是,叫一个线程停留在一个水壶那,直到这个水壶烧开,才去处理下一个水壶。 可以看出AIO是最聪明省
1.前言    上章提到过JavaNIO采取是多路IO复用模式,其衍生出来模型就是Reactor模型。多路IO复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select/poll,另一种是epoll。在windows系统上使用是select/poll方式,在linux上使用epoll方式,主要是由于DefaultSelectorProvider具体选择selector决定。ep
BIONIOBIO缺点存在问题NIO优点select, pollepoll BIO缺点存在问题因为BIO是阻塞,每个客户端连接都需要一个线程来accept(),不用多线程的话会导致在处理完一个响应之前无法处理其他请求。因此连接太多时候需要很多线程,线程间调度切换消耗了大量资源,线程间切换消耗可能大于处理消耗。NIO优点accept()不会阻塞,没有连接直接返回
转载 2024-07-26 07:36:28
28阅读
# 如何实现Java NIO 使用 select 还是 epoll ## 1. 整体流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整个过程流程,可以用以下表格展示: | 步骤 | 内容 | | ---- | ------------------ | | 1 | 创建 Selector 对象 | | 2 | 向 Selector 注册通道 | | 3 | 循环调
原创 2024-05-11 06:21:03
22阅读
        我们都知道Netty是一个基于NIO客户、服务器端编程框架,使用Netty可以大大简化网络应用编程过程。那么首先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什么是NIO?一.我们一般将I/O模型分为以下五种类型。阻塞式I/O非阻塞式I/OI/O复用信号驱动异步I/O 那么这些类型是按照什么来定义呢?阻塞非阻塞是针对什么来划分?复用又是对什么复用,异步
1.前言    上章提到过JavaNIO采取是多路IO复用模式,其衍生出来模型就是Reactor模型。多路IO复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select/poll,另一种是epoll。在windows系统上使用是select/poll方式,在linux上使用epoll方式,主要是由于DefaultSelectorProvider具体选择selector决定。ep
BIO:JDK1.4以前用都是BIO,阻塞IO。  阻塞到我们读写方法。BIO,如果有一台服务器,能承受简单客户端请求,那么使用ionet中同步、阻塞式API应该是可以实现了。但是为了一个用户请求而单独启动一个线程,开销应该不小吧。java语言对线程实现是比较重量,启动或销毁线程,都会有明显开销,每个线程都有单独线程棧占用明显内存。引入线程池,就能很大程度避免不必要开销。&
转载 2024-01-13 21:54:24
67阅读
epoll跟select都能提供多路I/O复用解决方案。在现在Linux内核里有都能够支持,其中epoll是Linux所特有,而select则应该是POSIX所规定,一般操作系统均有实现。网上现在关于这两者不同介绍已经到处都是了。我这里也不能多说出什么东西,只是记录下我看了实现代码之后一些总结。两者使用场景一般是通过一个入口能够同时监控多路I/O。一般使用接口,epool就是int e
转载 精选 2015-05-18 00:06:54
517阅读
BIO、NIOBIO :同步阻塞,数据读取写入必须阻塞在一个线程内等待其完成NIO : 同步非阻塞,服务器实现模式为一个请求一个线程,即客户端发送连接请求都会注册到多路复用器上,多路复用器轮询到连接有I/O请求时才启动一个线程进行处理区别:1.BIO是面向流,NIO是面向缓冲区2.BIO各种流是阻塞。而NIO是非阻塞3.BIOStream是单向,而NIOchannel是双向N
转载 2024-01-05 21:30:45
5阅读
文章目录前言一、epoll基本使用二、epoll实现回声服务器实例 前言想学C/C++可以点击这里查看目录,全程靠写各种有趣实用项目带大家从入门到精通!在linux网络编程中,很长时间都在使用select来做事件触发。在linux新内核中,有了一种替换它机制,就是epoll。相比于select,epoll最大好处在于它不会随着监听fd数目的增长而降低效率。因为在内核中select
转载 2024-01-19 22:39:23
108阅读
    原文出处:http://blog.csdn.net/ysu108/article/details/7570571     先说下本文框架,先是问题引出,然后概括两个机制区别联系,最后介绍每个接口用法一、问题引出 联系区别问题引出,当需要读两个以上I/O时候,如果使用阻塞式I/O,那么可能长时间阻塞在一个描述符上面,
转载 精选 2015-06-17 09:41:08
600阅读
1、select默认支持文件描述符太少,只有1024,而epoll没有文件描述符限制。2、每次调用select都要将文件描述符集合重构用户态拷贝到内核态,开销大;而epoll只在用epoll_ctl()函数进行事件注册时,会将文件描述符复制到内核。保证了每个文件描述符在epoll过程中只拷贝一次。3、select是主动轮询机制,需要遍历文件描述符集合,并且只能得到某个文件描述符就绪通知,不知道
转载 2021-02-28 20:01:11
329阅读
2评论
select()系统调用提供一个机制来实现同步多元I/O: #include <sys/time.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unistd.h>  int select (int n,  fd_set&nbsp
转载 精选 2011-05-08 15:57:36
480阅读
随着2.6内核对epoll完全支持,网络上很多文章和示例代码都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使用epoll代替传统poll能给网络服务应用带来性能上提升。但大多文章里关于性能提升原因解释较少,这里我将试分析一下内核(2.6.21.1)代码中poll与epoll工作原理,然后再通过一些测试数据来对比具体效果。       POLL: &
转载 精选 2010-06-29 21:47:13
10000+阅读
4点赞
1.select epoll模型区别1.1.网络IO模型概述     通常来说,网络IO可以抽象成用户态内核态之间数据交换。一次网络数据读取操作(read),可以拆分成两个步骤:1)网卡驱动等待数据准备好(内核态)2)将数据从内核空间拷贝到进程空间(用户态)。根据这两个步骤处理方式不一样,我们通常把网络IO划分成阻塞IO非阻塞IO。      ·阻塞IO。用户调用网络IO相关系统调用时(
转载 2019-10-25 17:04:50
717阅读
1.1.网络IO模型概述  通常来说,网络IO可以抽象成用户态内核态之间数据交换。一次网络数据读取操作(read),可以拆分成两个步骤:1)网卡驱动等待数据准备好(内核态)2)将数据从内核空间拷贝到进程空间(用户态)。根据这两个步骤处理方式不一样,我们通常把网络IO划分成阻塞IO非阻塞IO。      ·阻塞IO。   
转载 2017-07-15 12:53:55
2781阅读
1.select epoll模型区别1.1.网络IO模型概述     通常来说,网络IO可以抽象成用户态内核态之间数据交换。一次网络数据读取操作(read),可以拆分成两个步骤:1)网卡驱动等待数据准备好(内核态)2)将数据从内核空间拷贝到进程空间(用户态)。根据这两个步骤处理方式不一样,我们通常把网络IO划分成阻塞IO非阻塞IO
转载 2017-08-01 20:02:42
779阅读
 epoll是Linux特有的I/O复用函数,它在实现使用上与selectpoll有很大差异。epoll使用一组函数来完成任务,而不是单个函数。epoll把用户关心文件描述符上事件放在内核一个事件表中,无需像selectpoll那样每次调用都要重复传入文件描述符集或事件集,但epoll需要一个额外文件描述符,来唯一标示内核中这个事件表,这个文件描述符使用epoll_cre
转载 2023-12-01 11:15:27
44阅读
最近在用epoll,网速资料很多,大家都说epollselect区别比较大,而且select要不停遍历所有的fd,效率要低,而且fd有限制。 但是我认为二者最大区别在于 先看代码   while (1)     { nfds = epoll_wait(epfd, events, 20, 50000); cout << nfds <<endl; if(nfds ==
转载 2013-10-16 12:55:00
88阅读
2评论
原文:http://www.cnblogs.com/bigwangdi/p/3182958.htmlLinux中select pollepoll区别在Linux Socket服务器短编程时,为了处理大量客户连接请求,需要使用非阻塞I/O复用,select、pollepoll是Linux API提供I/O复用方式,自从Linux 2.6中加入了epoll之后,在高性能服务器领域得到广泛
转载 精选 2013-07-24 10:01:47
390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