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新考古发现的影响,小赛最近迷上了考古,帮助考古学家根据已有的发现推测古时的一些建筑结构设计。最新某个区域中发现了古代祭祀场所的遗址,根据考古学者的研究,该遗址所在时代的祭祀场所通常设计为正多边形,但场所的大小和多边形角度因规模而异。多边形的每个角上设置有一个柱子,柱子之间通过绳子连接。新近出土的遗址由于受到破坏的原因,只发现了三个柱子,其余的柱子则湮灭在历史的时间长河中。根据已知的
中新网呼和浩特6月14日电 (记者 李爱平)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新一批获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内蒙古自治区萨拉乌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土城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
图为内蒙古自治区萨拉乌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资料图) 杭晓菊 摄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研究阐释、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
中新网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 徐婧)琉璃河遗址考古暑期国际学校10日在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琉璃河考古工作站开班。依托琉璃河遗址,来自美国高校的4名学员将在专业教师和琉璃河考古队的指导下,通过田野考古发掘实践、课程讲座等,完成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研修。
琉璃河遗址考古暑期国际学校开班仪式。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琉璃河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董家林村,为西周燕都的封地所在,是目前北京考
原创
2024-06-18 15:40:30
0阅读
中新网三亚8月9日电 (李欢)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9日透露,三亚落笔洞遗址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名单”,标志着该遗址的保护、研究与活化利用工作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同时,落笔洞遗址也成为海南首个立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遗址。
落笔洞遗址位于三亚市吉阳区,是海南岛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其考古发掘成果为研究华南地区尤其是海南岛的远古人类活动、生态环
中新社北京11月30日电 (记者 徐婧)“考古北京(2024)——北京市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发布会”30日举办。今年,北京持续推动考古与保护一体化,在琉璃河、路县故城、金中都、北京长城、明代皇室墓地、京西御道遗址等大遗址考古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在考古成果出版及多学科综合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金中都城布局研究增添新坐标。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丁利娜介绍,本次发掘的端礼门是金中都外城西南城
中新社南京7月26日电 (记者 徐珊珊)南京市考古研究院26日发布“关于在南京明故宫遗址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的情况通报”(简称“通报”)。通报称,故宫博物院、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于2025年7月底启动明故宫遗址的主动性考古发掘。
2022年4月,航拍南京明故宫遗址午朝门公园。(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作为明初都城核心区域的南京明故宫始建于1366年
7月26日,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发布《关于在南京明故宫遗址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的情况通报》。通报中表示,故宫博物院、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于2025年7月启动明故宫遗址的主动性考古发掘。
南京明故宫作为明初都城的核心区域,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该遗址2021年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并于2023年入选第一批江苏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
中新社成都9月26日电 (记者 岳依桐)四川省宝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6日正式开园。该遗址公园总占地面积约368公顷,主要包括游客中心、考古工作站、博物馆、城墙体验展示区、模拟发掘区、宝墩学堂、研学营地等展览展示场景。
宝墩古城遗址位于成都市新津区,距今4500年至3900年,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迄今发现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2022年12月,宝墩古城遗址获批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中新社北京9月22日电(记者 徐婧)琉璃河遗址考古研究联盟22日在北京成立。中国多家考古机构携手组建联盟,将联合开展考古发掘与研究等工作,琉璃河遗址考古进入统筹推进、深度合作的新阶段。
2025北京文化论坛将于9月23日开幕,“考古遗产价值阐释与可持续发展”沙龙22日举办。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联盟由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
中新网德阳12月16日电 (记者 岳依桐)古蜀文明保护传承二期工程16日在四川德阳启动,并介绍《三星堆—金沙遗址考古研究工作方案(2025—2027年)》(下称《方案》)。
据了解,虽然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的考古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存在城内水陆交通体系还不清晰、聚落功能分区并不明晰、考古工作所获资料发表不多、多学科研究体系仍未健全等问题。
《方案》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成
中新网北京7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长安二千三百里——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7月28日在中国考古博物馆开幕。该展首次面向全国公众系统展示雄安新区古州城遗址的重大考古成果,生动呈现雄安新区深厚的历史底蕴及其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中国考古博物馆开馆以来的第四个专题展览,本次展览共分为“发现古州城”“龙首新生”“千年佛光”“长安遗珍”四个单元,展示文物130余
中新网成都11月30日电 记者30日从四川省文物局获悉,资阳濛溪河遗址最新考古成果汇报暨学术交流会近日在四川乐至县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文物报等单位的资深专家参加会议。
濛溪河遗址距今约5万至7万年,处在现代人起源扩散的关键阶段。截至今年9月,遗址已出土石器、动物化石及碎屑10.5万余件,另有数以万计的植物遗存和少量木器
中新社宝鸡3月15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5日从宝鸡下站遗址联合考古队获悉,考古人员在下站遗址发现的长方形车马坑,证明早在春秋时期,以车马祭祀的传统在秦国祭祀中已经形成。
秦汉时期的“畤祭”见证帝国的祭祀与政治演变。从秦襄公立西畤,到汉刘邦增设北畤,形成了“雍五畤”。下站遗址为雍五畤之密畤,自秦宣公四年设立,至西汉晚期被废止,前后延续使用达600余年。
图为下站遗址发现的
中新网西安5月20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20日从西北大学获悉,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联合考古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当地时间19日举办了公众考古活动。乌兹别克斯坦40余名中小学生和10余名本科生,走进古丝绸之路上沉寂千年的契纳尔特佩遗址,在考古队员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之旅,以生动的形式架起了历史遗产与未来传承的桥梁。
图为现场讲解。西北大学供图
契纳尔特佩遗址由中国
中新网西安5月23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23日从西北大学获悉,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联合考古队近日在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河州班迪汉2号遗址发掘现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众考古活动——“遗址开放日”。来自当地的40余名中、小学生走进考古现场,在考古队员的带领下,走进千年古城,感受丝路文明的历史魅力。
马健教授向学生们讲解。西北大学供图
班迪汉2号遗址位于苏尔汉-谢拉巴德河谷中部的
中新网广汉4月27日电 (记者 岳依桐)27日在四川广汉举办的第六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主旨活动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刘洋介绍了2024年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运营情况。
数据显示,2024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门票收入18.33亿元,较2023年度增加1.94亿元;文创产品销售收入5543.45万元,同比增长50%;研学游收入2033.64万元,同比增长166
图为一名女士在“寻觅三星堆VR体验”中尝试触摸“展品”。中新网记者 李志华 摄
图为参观者在展览现场。中新网记者 李志华 摄
图为参观者在展览现场。中新网记者 李志华 摄
图为参观者在展览现场。中新网记者 李志华 摄
内容一览:伊利诺伊州立大学人类学专业考古方向的研究人员,将空间遥感技术和深度学习应用于古人类
转载
2022-08-09 21:18:41
43阅读
「倒斗」也要学技术
原创
2023-05-05 06:38:22
220阅读
近日,黑龙江哈尔滨市木兰县相关部门公布了东北抗联密营遗址考古发现的最新成果,发现遗留物超过3700件。
3700多件遗留物种类丰富,包括抗联战士们在生产和战斗中使用的武器和各类生产生活用品。考古团队通过科学记录和精细清理,最大限度保留了遗留物的历史信息,为研究东北抗联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哈尔滨市木兰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张旭生:遗留物种类齐全、数量也大,有武器弹药类,还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