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书籍《微服务设计》《微服务架构与实践》微服务的优点: 1.技术异构:不同的服务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技术(比如高并发的服务是不是可以尝试使用nodejs 这种适合高并发的技术?针对高并发的数据操作,可以考虑使用内存数据库类似的技术,而对于一般不怎么用或者性能要求不高的服务则用常规的技术和数据库即可) 2.弹性:一个服务故障不会导致级联故障(通过将不同的实例运行在不同的机器上来降低
本系列文章演示如何用JHipster生成一个微服务架构风格的应用栈。 环境需求:安装好JHipster开发环境的CentOS 7.4(参考这里) 应用栈名称:appstack 认证微服务: uaa 业务微服务:microservice1 网关微服务:gateway 实体名:role 主机IP:192.168.220.1201 生成认证微服务的工程代码因为业务微服务和网关微服务都会依赖uaa,所以首
这些年软件的设计规模越来越庞大,业务需求也越来越复杂,针对系统的性能、高吞吐率、高稳定性、高扩展等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业务需求是软件架构能力的第一推动力,由于这些因素导致了软件架构思想和相关技术也在发生着巨变。这些变化反应在软件架构行业里,就是我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听到了很多新的词汇,比如:“分布式”、“SOA”、“微服务”、“中台”等概念。今天我就把我学习微服务的过程记录下来,包括所有技术的
参考与:《三思笔记》此书 物理standby的 failover注意几点:1 failover 之后,原primary 数据库默认不再是data guard 配置的一部分。2 多数情况下,其它逻辑/物理standby 数据库不直接参与failover的过程,因此这些数据库不需要做任何操作。3 某些情况下,新的primary 数据库配置之后,需要重新创建其它所有的standby 数据库。
2010年10月份左右三天两头出现服务器飘红的情况,cpu高,内存有时出现用光的情况。查看线上服务器一段时间,也没有特别的错误日志,慢请求也是不明显的,在服务器出问题的时间,什么请求都慢,而且多,很难看出哪些请求是有问题的。 在 监控系统中发现,单台应用的memcache服务器get最高达到 2000/s,为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直接让SA加了两台服务器。 似乎有所好转,红的频率有所降低,但在一个
1、微服务项目结构1、传统项目中一般分为三层架构MVC,缺点就是某个功能出错可能会导致整个项目崩溃,而且随着项目越来越大,维护起来也比较困难,开发时,对于项目的代码整合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2、分布式系统开发,其实就是将一个大的项目分为不同的系统(记住不是服务)进行开发,这里所指的系统可能包括多个服务,系统之间互不影响,独立运行。3、SOA在分布式开发的基础上,按照服务进行业务的划分,通过服务来划
服务依赖在分布式架构中,服务间的依赖非常常见,一个业务调用通常依赖多个基础服务。如下图, 对于同步调用,当会员服务不可用时,订单服务请求线程被阻塞,当有大批量请求调用会员服务时, 最终可能导致整个会员服务资源耗尽,无法继续对外提供服务。并且这种不可用可能沿请求调用链向上传递,从而引发服务间的雪崩效应。在微服务的演进过程中,为了最大化利用微服务的优势,保障系统的高可用性,需要通过一些服务支撑组件来协
我的微服务项目在这里先展示下 首先运行Eureka 其次先后运行8001服务端(服务提供者),再运行79客户端(服务消费者) 然后查看访问Eureka,可以看到8001提供者和79消费者都已经成功注册进入了Eureka中 测试这两个服务是否正常访问 先测试8001提供者,点击8001提供者查看 结果页面 这说明8001消费者可以正常访问。同理访问79提供者 结果页面 这说明79消费者微服务是存在问
一、前言  前面我们已经说明了如何搭建Rureka注册中心,如何将服务提供者的服务地址注册到注册中心、已经服务消费者如何消费远程服务。其实前面都是基于单个实例进行讲解。今天将给大家讲解如何构建高可用的Eureka注册中心。二、如何设计高可用注册中心1、单实例架构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Eureka注册中心、Provider服务、Consumer服务,三个挂掉任何一个,都会让整个系统不可用。虽然这三
转载 2024-04-18 14:17:53
54阅读
概述互联网应用发展到今天,从单体应用架构到 SOA 以及今天的微服务,随着微服务化的不断升级进化,服务服务之间的稳定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分布式系统之所以复杂,主要原因是分布式系统需要考虑到网络的延时和不可靠,微服务很重要的一个特质就是需要保证服务幂等,保证幂等性很重要的前提需要分布式锁控制并发,同时缓存、降级和限流是保护微服务系统运行稳定性的三大利器。随着业务不断的发展,按业务域的划分子系统越来越
首先,引入概念分布式微服务.一般应用都是单体架构.所有的内容都是在一个项目模块,部署在一个服务器上,假如用户访问量大了,服务器压力大了怎么办? 你可以使用集群,将同样的项目COPY部署到多台服务器上,负载均衡(比如nginx).然而,我们的应用模块的服务器压力使不一样的,比如登陆功能,邮件功能等,有些使用量大,有些使用量小,所以引出了微服务分布式概念. 我们通过将模块拆分,设置权重部署到服务器,
## 微服务架构合并:理论到实践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软件设计模式,通过将应用程序分解为多个独立的微小服务,使得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企业发现微服务服务的数量不断增加,导致管理和维护的复杂性。一种解决方案是“微服务架构合并”,即将多个微服务进行合并,以减少服务的数量,提高整体的可维护性和性能。 ### 微服务合并的场景 微服务合并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
原创 10月前
119阅读
4、微服务架构下的服务治理1、Spring Boot集成Apache Dubbodubbo:protocol:配置服务提供者的协议信息,Dubbo支持多种协议来发布服务,默认采用Dubbo协议,可选的协议有很多,比如Hessian、Webservice、Thrift等。dubbo:service:描述需要发布的服务接口,也就是这个接口可供本网络上的其他进程访问。dubbo:consumer:che
转载 2024-10-22 09:10:43
38阅读
第三章 使用SpringCloud 配置微服务的配置一般会要求以下三点:配置与代码的分离构建服务器、应用程序,在不同环境中保持一致配置信息一般是通过环境变量在服务启动时传入,更多的情况下是从配置中心读取配置管理架构 当一个微服务实例启动时,它将调用一个服务端点读取其所在环境的配置信息,而实际的配置信息是在配置中心中,每当进行配置管理更改时,必须通知应用程序刷新其对应的配置。构建配置管理的解决方案有
SpringCloud一.知识梳理1.简介SpringCloud官网:http://projects.spring.io/spring-cloud/ SpringCloud将流行的技术整合在一起,实现了: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智能路由,负载均衡,熔断器,控制总线,集群状态等等功能。其主要涉及的组件包括: Netflix公司Eureka:注册中心Zuul:服务网关Ribbon:负载均衡Feign:服务
转载 2024-09-26 22:44:44
108阅读
Prism for WPF 搭建一个简单的模块化开发框架(四)异步调用WCF服务、WCF消息头添加安全验证Token 为什么选择wcf?   因为好像wcf和wpf就是哥俩,,,为什么选择异步调用?  用起来体验相对好一点,不会因为服务的速度影响用户体验,避免页面假死首先新建一个wcf服务程序public class ServiceLo
转载 10月前
73阅读
任何分布式架构都离不开服务的拆分,微服务也是一样。一、服务拆分原则微服务拆分时的几个原则:不同微服务,不要重复开发相同业务微服务数据独立,不要访问其它微服务的数据库微服务可以将自己的业务暴露为接口,供其它微服务调用二、服务拆分示例以微服务cloud-demo为例,其结构如下:cloud-demo:父工程,管理依赖order-service:订单微服务,负责订单相关业务user-service:用户
转载 2024-06-22 00:23:55
27阅读
随着 Spring Boot、Spring Cloud 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企业开始使用微服务分布式架构,大家也都在学习相关知识;在自己做项目的时候,面对庞大的项目文件和繁杂的逻辑关系,有些同学就不知如何部署自己的项目了,下面我将介绍通用型的微服务项目部署方式。一、项目分析在打包部署之前我们先来简单的分析一下项目结构,这里我拿出最近部署的一个项目作为例子,该项目使用的阿里的 Nacos 服务
定义通过限制到达系统的并发请求数量,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响应部分用户请求,而对于超过限制的流量,则只能通过拒绝服务的方式保证整体系统的可用性。限流策略一般部署在服务的入口层,比如 API 网关中,这样可以对系统整体流量做塑形。而在微服务架构中,可以在 RPC 客户端中引入限流的策略,来保证单个服务不会被过大的流量压垮。可以在多个维度上对到达系统的流量做控制,比如: 可以对系统每分钟处理多少请求做
2016.9.11, 深圳, Ken Fang当特性负责人与架构师, 开发骨干人员, 测试经理, 资深测试人员协作, 而可针对特性下的所有微服务 (functional services), 都可分析出大家都一致认可的边界上下文 (Bounded Context) 与架构设计方案时, 特性负责人与架构师, 开发骨干人员, 测试经理, 资深测试人员应再持续的协作, 根据由分析与设计微服务边界上下文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