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Cloud Eureka是Spring CLoud Netflix微服务套件中的一部分,它基于Netflix Eureka做了二次封装,主要负责完成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治理功能。 一、服务治理 服务治理是微服务架构中最为核心和基础的模块,它主要用来实现各个微服务实例的自动化注册和发现
SpringCloudSpringCloud是一系列框架的集合, 是微服务思想的落地, 可以快速搭建分布式系统.微服务简介微服务框架
单一职责:微服务中每一个服务都对应唯一的业务能力,做到单一职责微:微服务的服务拆分粒度很小,例如一个用户管理就可以作为一个服务。每个服务虽小,但“五脏俱全”。面向服务:面向服务是说每个服务都要对外暴露服务接口API。并不关心服务的技术实现,做到与平台和语言无关
转载
2024-03-19 14:16:07
69阅读
服务治理 Spring Cloud Eureka服务治理:是微服务架构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个模块。主要用来实现各个模块实例的自动化注册和发现。 为什么需要使用服务治理的框架?在最初构建微服务应用时可能服务并不多,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配置来完成服务的调用。例如,有两个服务 A,BA需要调用B来实现一些业务的功能,为了实现服务B的高可用,可以通过集群的方式来实现,测试据需要维护服务B的大量的具
于是,大李向老张展示了下面的架构图:▲Figure 1 – A公司打车软件架构▲ 老张仔细看了看后说:“目前我们的软件架构已经做了数据存储分离,并且把计算模块和存储模块都搬到了京东智联云上,用虚拟机来代替物理机。我们的计算单元也可以做横向扩展来应对高峰流量,架构已经很灵活了,那么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 大李思索了一下娓娓道来:“我们现在面临的
首先,先说下服务治理的边界,本质上任何能提升服务可用性,性能,让服务更稳定等等,只要是能让服务运行的更好,都属于服务治理的范畴。服务治理比较常见的话题:服务发现,服务变更管理,服务监控,服务扩容缩容,服务自我保护,服务降级,服务授权防攻击,服务上线验证和灰度发布,服务问题定位和跟踪,服务负载,服务实例的调度等等。微服务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概念。简单点讲,就是把复杂的大应用,解耦拆分成几个小的应用。这
7.1、微服务重构概述
单体应用转换为微服务的过程是应用现代化的一种形式。这是几十年来开发人员一直在做的事情。因此,在将应用重构为微服务时,有一些想法是可以重用的。
一个不要使用的策略是「爆炸式」重写。就是你将所有的开发工作都集中在从头开始构建新的基于微服务的应用。虽然这听起来很吸引人,但非常危险,有可能会失败。
据 Martin Fowler 讲到:「爆炸式重写的唯一保证就是大爆炸!」(
转载
2024-03-22 20:45:29
66阅读
微服务化改造系列之一:总览 1 写在前面 背景 技术圈流行一句话,凡脱离业务谈架构的,都是耍流氓。作为微服务改造系列的第一篇博客,首先介绍一下实施这次技术改造的背景。 第一,我所在公司(简称XR)的后台服务采用的主技术栈是Scala,虽然开发效率很高,但也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1.由于Scala语言强大的表达能力和丰富的函数式特性,很容易写出俗称“意大利面条”式的代码,一个类文件动辄上千行,代码
转载
2024-03-07 20:25:03
57阅读
微服务近年来炙手可热,如果在后端服务领域诸多热门技术趋势中,比如容器、微服务、DevOps等,找出一个最火的方向,那么非微服务莫属。微服务架构通过有效拆分应用,解耦系统,提供更好的软件伸缩性和企业的敏捷性,实现敏捷开发和部署。它不是一种横空出世的技术,事实上微服务microservice的概念已经存在多年,一度曾是软件开发的宠儿。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开发人员所推崇,并在互联网企业当中大量落地。
简介:Spring Cloud Eureka 是Spring Cloud Netflix微服务套件中的一部分,他基于 Netflix Eureka做了二次封装,主要负责完成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治理功能。Spring Cloud通过为Eureka增加了Spring Boot风格的自动化配置,我们只需通过引入简单的依赖和注解配置就能让Spring Cloud构建的微服务应用轻松的与Eureka 服务治理
关于从单体架构升级到微服务架构的实践经验和踩坑指南1.1 企业面临的微服务升级困境1.2 怎么拆?1.2.1 根据业务之间的联系是强关联还是弱关联?1.2.2 根据业务需要即时响应还是可以有延迟?1.2.3 面向接口,一部分一部分的拆,而不是一下子把项目全部重写。1.2.4 使用持续集成1.2.5 日志处理1.2.6 生成文档1.2.7 安全模块使用Spring Security + 过滤器1.
转载
2024-05-10 21:09:38
106阅读
1) AKF 拆分原则 2) 前后端分离原则 3) 无状态服务 4) RestFul 的通信风格1 AKF 拆分原则 业界对于可扩展的系统架构设计有一个朴素的理念,就是: 通过加机器(水平扩展)就可以解决容量和可用性问题 。( 如果一台不行那就两台) 。 我是个段子:(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这一理念在“云计算”概念疯狂流行的今天,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转载
2024-10-10 09:59:44
90阅读
一、微服务架构演进过程近年来我们大家都体会到了互联网、移动互联带来的好处,作为IT从业者,在生活中时刻感受互联网好处的同时,在工作中可能感受的却是来自自互联网的一些压力,那就是我们传统企业的IT建设也是迫切需要转型,需要面向外部客户,我们也需要应对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需要快速创新,那么我们的IT架构也需要向互联网企业学习作出相应的改进,来支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我们再看一下应用架构的演进
1、什么是微服务微服务就是根据业务功能模块把一个单体的应用拆分成许多个独立的项目,每个项目完成一部分的业务功能,然后独立开发和部署。这些独立的项目就成为一个微服务。进而构成一个服务集群。微服务个人理解就是将之前的单一服务架构,拆分成各个单独的服务,各个服务都是一个独立的服务,关键就是服务拆分。为什么要有微服务?单体架构时,想修改某个模块功能,需要将整个服务给停掉,导致全部功能不可用。各个模块直接相
转载
2024-03-27 14:23:34
24阅读
喜欢我的都关注我了~上篇主要讲服务化,下篇我们谈谈微服务。很显然,服务化来自于真实世界的映射。对于微服务,我们也要寻找真实世界的隐喻。1. 微服务,让服务化走向专业化和精细分工。2017年的某一天早上,我路过了一段因为修地铁而导致的破落的街区,又穿过稼先路与坂雪岗大道交叉路口的滚滚灰尘,转眼看到了拐角处幸存的中国银行。这一天,我要体验中国银行的服务化。大堂入口的笑容可掬的两位美女大堂经
转载
2024-03-29 07:41:37
46阅读
在我的《高并发系统设计目标之可扩展性》博文中提到,随着业务的发展,我们会沿着AKF的Y轴进行微服务化的改造。本文就介绍一下微服务化改造的基本原则微服务化改造原则1、单个服务内部应该是高内聚低耦合的,也就是单一服务内部应该只做自己相关的事情,不是自己职责的功能交由其他服务完成,服务之间应该有明显的边界; 2、微服务化改造应该是边改造边支持业务的发展的,不能为了改造而停止业务的迭代。因为要是停止了业务
转载
2024-03-05 21:37:11
49阅读
微服务的发展微服务倡导将复杂的单体应用拆分为若干个功能简单、松耦合的服务,这样可以降低开发难度、增强扩展性、便于敏捷开发。当前被越来越多的开发者推崇,很多互联网行业巨头、开源社区等都开始了微服务的讨论和实践。微服务落地存在的问题虽然微服务现在如火如荼,但对其实践其实仍处于探索阶段。很多中小型互联网公司,鉴于经验、技术实力等问题,微服务落地比较困难。如著名架构师Chris Richardson所言,
转载
2024-04-30 08:11:36
120阅读
最近在考虑将这些年写的若干个单体服务(monolithic)按照微服务方式重写一下,以便获得高可用性、高吞吐量、易维护性等好处。先是看了些关于Orleans的资料,觉得适合作为服务的基础架构,但怎么从传统服务向微服务转变,特别是服务的粒度问题还没搞明白,恰巧今天看到微软service-febric(Azure 版的Orleans)文档(https://docs.micr
转载
2024-05-20 18:02:36
25阅读
我在现公司接手维护了一套传统架构运行的toB类型中台系统,后端是java的springboot框架开发的,直接运行的腾讯云的虚拟机上面。由于之前一直是外包团队在做的,有些东西可以说是一次性的解决方式,可维护性极地。考虑到后续需要不断的增加业务功能,相关的模块也需要不断扩大,为了便于维护,我们开始了容器化的改造前言现有架构存在的痛点1.发布无损问题,在发布的时候业务不能中断,平滑更新。如果还是按照部
原创
2022-12-16 13:53:34
655阅读
采用微服务是分解单片应用(monolithic application)的一种方式。这样做可以获得更高的解耦程度、关注点分离,以及快速部署等优势。但是,这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好的方式。Todd Hoff对这两种架构方式进行了描述与比较。\\ Todd提到了今年早些时候在twitter上发生的一场辩论,这场辩论的参与者包括了Adrian Cockcroft、Sam Newman 和 John All
1、注册中心为什么需要服务治理?随着单体应用向分布式微服务架构的迁移,面向不同业务域的微服务越来越多,微服务集群的规模增长迅速。之前只需要对单体应用进行监控管理的情况,现在则要面对的是几十甚至上百个微服务的监控管理。服务化的特点及优势根据业务范围拆分成多个服务各个服务独立运维部署服务间可通信(Rest、RPC、MQ)服务化的优势架构上系统更加清晰核心模块稳定,以服务组件为单位进行升级,避免了频繁发
转载
2024-02-21 22:19:40
3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