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池技术在服务器开发上应用广泛。在各种对象池的实现中,尤其以数据库的连接池最为明显,可以说是每个服务器必须实现的部分。本文是个人学习对象池的一个记录,以Apache的commons-pool实现为研究对象。在下一篇blog中,本人将继续研究Apache的common-dbcp,这是对象池技术在JDBC
转载
2023-10-04 10:24:57
88阅读
在Android开发中,对象池是一种重要的技术,用于减少对象的创建和垃圾回收带来的性能开销,尤其在内存紧张的移动设备上更为明显。通过复用已有对象,我们可以提高性能并降低内存占用。
## 环境配置
在开发Android对象池之前,我们需要配置开发环境。以下是我们使用的工具和依赖项的清单。
### 依赖版本表格
| 依赖项 | 版本 |
|--------
一.单一职责原则(SRP)就一个类而言,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一个类中应该是一组相关性很高的函数、数据的封装 通俗的讲就是,一个类或一个方法中只做一件事,实现一个功能。有时单一职责的界定可能并不清晰,我的做法通常是将类和方法的注释写详细,这样一目了然地就知道是不是干了过多的事,并且别人看你的代码也能快速了解功能。 比如你写了一个ImageLoder类,主体功能是去调用加载网络图片,实现
转载
2023-11-10 10:15:33
81阅读
对象池的优点: 复用池中对象, 没有分配内存和创建堆中对象的开销, 没有释放内存和销毁堆中对象的开销, 进而减少垃圾收集器的负担, 避免内存抖动; 不必重复初始化对象状态, 对于比较耗时的constructor和finalize来说非常合适;
转载
2023-07-28 17:07:17
130阅读
# Android 中对象池的使用
在Android开发中,对象池是一种设计模式,用于管理和重用对象。通过对象池,我们可以减少对象的创建和销毁带来的性能损失,提高应用的效率。本文将为刚入行的小白详细讲解如何在Android中实现对象池。
## 实现流程
为帮助你理解实现对象池的过程,下面是一个简洁的步骤表:
| 步骤 | 描述 |
|------|
文章目录使用对象池原因对象池Pools使用对象池 使用对象池原因在应用程序中,我们通常会频繁的使用一些对象,比如:StringBuilder,SpareArray,HashMap等。这些对象只在方法内使用,也是一些小对象。它们临时创建,及时销毁,生命周期非常短暂,可以说朝生夕死。但当使用这些对象的地方很多,频繁的创建和销毁对象,对应的是虚拟机频繁的分配对象内存和回收对象内存,这会成为一件消耗性能
转载
2024-03-07 21:51:09
35阅读
简介这一篇文章来讲讲Netty的对象池技术。文章中的代码均是依据4.1的版本来分析。
和内存管理的侧重点不同的是,对象池技术主要负责的是针对对象的回收。
换句话说,对象池技术针对的是对象的回收,管理的主体是对象,只不过对象也需要内存空间才能创建,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内存只是对象的载体。
而内存管理技术针对的是独立的内存块,管理的主体是对象,但是我们又需要一个对象来表示这个内存块的引用,以便于我们访问
转载
2023-10-16 23:59:42
73阅读
对象复用-“池”对象池相关:如果一个类被频繁请求使用,那么不必每次都生成一个实例,可以将这个类都一些实例保存到一个“池”中,待需要使用的时候直接从“池”中获取。这个“池”就被称为对象池,它可以是一个数组,一个链表或者任何集合。对象池其实就是一个集合,里面包含了我们需要的对象集合,当然这些对象都被池化了,也就是被对象池所管理,想要这样的对象,从池子里取个就行,但是用完得归还。对象池的对象最好是创建比
转载
2023-12-18 19:36:25
29阅读
前言: 在运行时进行节点的创建( cc.instantiate )和销毁( node.destroy )操作是非常耗费性能的,因此我们在比较复杂的场景中,通常只有在场景初始化逻辑( onLoad )中才会进行节点的创建,在切换场景时才会进行节点的销毁。如果制作有大量敌人或子弹需要反复生成和被消灭的动作类游戏,我们要如何在游戏进行过程中随时创建和销毁节点呢?这里就需要对象池的帮助了。对象池就是一组可
转载
2024-06-18 06:38:52
113阅读
了解对象池 对象池的工作原理: 对象池的工作原理的核心有两点:使用和缓存,即对于那些被频繁使用的对象,在使用完后,不立即将它们释放,而是将它们缓存起来,以供后续的应用程序重复使用,从而减少创建对象和释放对象的次数,进而改善应用程序的性能。 优点:能快速取出对象节省了NEW对象所产生的cpu,时间的消耗。能很好的控制内存的
转载
2023-07-01 20:26:09
489阅读
本文来自对 https://gpp.tkchu.me/object-pool.html 学习后自己的总结概念对象池,及对象的容器,本身是一个对象,内部管理一个包含数个可复用对象的容器。可以方便的取出和回收。池在初始化时就创建整个对象集合(通常为一次连续分配)。在需要时取出,使用结束后回收,轻易地重用对象而不必每次创建销毁时消耗内存和性能。解决在Unity中,我们使用对象池主要解
转载
2024-02-15 17:34:01
45阅读
对象池模式对象池模式, 或者称为对象池服务, 其意图为: 通过循环使用对象, 减少资源在初始化和释放时的昂贵损耗(这里的"昂贵"可能是时间效益(如性能), 也可能是空间效益(如并行处理), 在大多情况下, 指性能)简单的说, 在需要时,从池中提取,不用时,放回池中,等待下一个请求. 典型的例子是连接池和线程池.类图如下:其中角色如下:ObjectPool 对象池角色: 提供对象池, 其中有两个公共
转载
2023-10-18 22:26:03
46阅读
# 对象池 Android实现指南
## 引言
对象池是一种常见的设计模式,用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系统的性能。在Android开发中,对象池可以用于管理一些耗费资源的对象,例如网络请求对象、线程对象等。本文将指导刚入行的开发者如何实现对象池Android,并提供详细的步骤和代码示例。
## 总体流程
下面是实现对象池Android的整体流程:
```mermaid
journey
原创
2023-10-12 04:51:39
175阅读
Android对象池是为了高效管理对象的创建和销毁,优化内存使用,避免频繁的垃圾回收。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游戏开发和图形渲染,尤其是在大量对象使用的情况下,使用对象池能够显著减少内存负担和提升性能。在这篇博文中,我将详细介绍解决“Android对象池”问题的过程。
### 协议背景
在深入探讨对象池的优化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回顾一下Android对象池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在内存管理中的重要性。
`
# Android中的对象池使用哪个类
在Android开发中,对象池是一种常用的优化策略,主要用于管理资源的创建与回收。通过重用现有的对象而不是创建新的对象,可以提高性能和减少内存消耗。在Android中,并没有内置的对象池类,但开发者可以根据需求自定义实现对象池。本文将介绍对象池的原理,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对象池,并提供相应的代码示例。
## 对象池的基本概念
对象池是一种设计模式,其核心
2)参数对象(ParameterObject)类该类主要用于封装所创建对象池的一些属性参数,如池中可存放对象的数目的最大值(maxCount)、最小值(minCount)等。3)对象池(ObjectPool)类用于管理要被池化对象的借出和归还,并通知PoolableObjectFactory完成相应的工作。它一般包含如下两个方法:·getObject:用于从池中借出对象;·returnObject
转载
2023-12-02 21:00:56
56阅读
什么是对象池对象池是一种空间换时间的技术,对象被预先创建并初始化后放入对象池中,对象提供者就能利用已有的对象来处理请求,并在不需要时归还给池子而非直接销毁它减少对象频繁创建所占用的内存空间和初始化时间对象池原理描述一个对象池有两个很重要的参数,一个是这个对象池的类型,另一个是这个对象池可以获得对象的数量 对象池的实现和内存池的实现原理很像:都是一开始申请大内存空间,然后把大内存分配成小内
转载
2023-07-01 20:25:30
160阅读
对象池技术的基本原理
对象池技术基本原理的核心有两点:缓存和共享,即对于那些被频繁使用的对象,在使用完后,不立即将它们释放,而是将它们缓存起来,以供后续的应用程序重复使用,从而减少创建对象和释放对象的次数,进而改善应用程序的性能。事实上,由于对象池技术将对象限制在一定的数量,也有效地减少了应用程序内存上的开销。
实现一个对象池,一般会涉及到如下
转载
2023-07-26 22:52:22
69阅读
在Glide的设计中应用了大量对象池的概念,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对象池Android对象池的支持Android中为了方便使用,官方提供了一个工具类Pools,让大家可以方便的实现对象池,这里不对源码详细解释了,大家可以自己看,很简单。简单说一下实现:就是采用一个Object数组(Android 的Message对象池是采用链表实现的,大小是50个),数组大小外部指定,acquire方法获取对象池中一个
转载
2023-09-08 10:00:01
84阅读
Java中的对象池模式Java对象的生命周期分析:Java对象的生命周期大致包括三个阶段:对象的创建,对象的使用, 对象的清除。 因此,对象的生命周期长度可用如下的表达式表示: T = T1 + T2 + T3....
转载
2013-10-08 18:02:00
107阅读
2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