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节点:可以看出是8:51:36秒失去和二号节点的通信2017-10-24 08:49:49.963 [CLSECHO(5883)]CRS-10001: 24-Oct-17 08:49 AFD-9204: false
2017-10-24 08:49:59.005 [CLSECHO(7786)]CRS-10001:&
原创
2017-10-24 18:15:42
2076阅读
这个问题是 衍生自 malloc 的问题的调试假设我们使用 gdb 或者 gdbserver 启动调试的该测试用例对应的可执行程序我
原创
2024-03-14 13:12:40
44阅读
实践基础知识1、ALSR1、定义:ASLR,全称为 Address Space Layout Randomization,地址空间布局随机化,它将进程的某些内存空间地址进行随机化来增大入侵者预测目的地址的难度,从而降低进程被成功入侵的风险。简而言之,就是在运行程序时通过随机化栈地址,从而减低攻击者猜测到关键代码运行地址的可能,降低被攻击的风险。
Linux 平台上 ASLR 分为 0,1,2 三级
出发点当缓冲区溢出发生后,成功利用还需解决两个问题:1)在内存中部署“邪恶代码”。2)定位部署好的“邪恶代码”入口点,劫持PC指向该地址。在早期由于操作系统还未引入ALSR机制,部署“邪恶代码”的问题很容易解决,比如,把“邪恶代码”直接部署到缓冲区中,溢出后劫持PC指向精确计算好的缓冲区基址开始执行: 究其根源,是计算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中没有对数据和代码进行区分,允许同一内存块中代码和数据共享存
出发点早期的缓冲区溢出攻击,因为当时终端都未使用ALSR缓解技术,攻击者通常会把“邪恶代码”部署在栈中,劫持PC指针后指向栈中的部署好的代码进行执行。后来为了应对这种缓冲区溢出攻击,操作系统安全厂商开发了防止数据执行(XN)缓解技术,部分弥补了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中数据和代码在内存未进行区分的问题,使进程虚拟空间中的数据区、栈区和堆栈区不能再执行机器代码, 从而有效的缓解了早期的缓冲区溢出攻击
转载
2023-07-02 12:41:45
13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