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异步执行实现方式二种:使用异步注解@aysnc、启动类:添加@EnableAsync注解JDK 8本身有一个非常好用的Future类——CompletableFuture@AllArgsConstructor public class Ask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private CompletableFuture<Integer> re = nul
【秒杀系统的接口优化之异步下单】 问题:   针对秒杀的业务场景,在大并发下,仅仅依靠页面缓存、对象缓存或者页面静态化等还是远远不够。数据库压力还是很大,所以需要异步下单,如果业务执行时间比较长,那么异步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会带来一些额外的程序上的复杂性。思路:系统初始化,把商品库存数量stock加载到Redis上面来。后端收到秒杀请求,Redis预减库存,如果库存已经到达临界值的时候,就不需要
综述Spring Boot 能支持的最大并发主要看其对内置服务器的设置。由于现在都使用的是springboot服务,配置文件中也没有配置相关参数,基本都是使用默认的线程配置。springboot内置了tomcat Jetty和Undertow服务器Spring Boot启动程序通常使用Tomcat作为默认的嵌入式服务器。如果需要更改 - 您可以排除Tomcat依赖项并改为包含Jetty或Unde
转载 2023-09-08 15:13:43
594阅读
# 使用 Spring Boot 的 RestTemplate 实现高并发请求 在现代应用程序中,处理高并发请求是一个常见的挑战。Spring Boot 提供了多种强大的工具来解决这个问题,其中之一便是 RestTemplate。本文将逐步指导你如何使用 RestTemplate 实现高并发请求。 ### 流程概述 为了更好地理解实现高并发请求的全过程,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 |
原创 10月前
281阅读
在使用 Spring Boot 开发高并发应用时,处理并发的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解决 “Spring Boot并发” 问题,涵盖从协议背景到多协议对比等多个方面,希望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并优化系统的并发性能。 ### 协议背景 在分析 Spring Boot并发时,我们需要了解基础的网络协议和系统架构。以下是一个关于系统架构的四象限图,展示了常用的网络协议和他们的适用场
原创 7月前
36阅读
 内容概要:1、为什么要限流2、分布式限流解决方案3、Guava实现令牌限流和漏桶限流4、SpringBoot结合Redis实现分布式限流5、SpringCloud GateWay网关限流---微服务SprignCloud 6、Nginx限流  1    为什么要限流目标学习在项目开发中为什么要使用限流技术,以及限流的作用。概述在分布式领
一般项目上线之前,除了我们的测试之外,其实性能压测也是必要并且很关键的一部分,这样会避免我们线上当遇到大的访问的时候,项目请求无法响应或者响应超时的问题。解决这种大的并发问题,提高我们项目的访问一直是我们项目性能经常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高并发的结局并不是无脑的扩容服务器,应该针对具体问题做出合适的性能优化策略。下面我会通过一个小案例来提高他的访问说到性能压测,我们都离不开jmeter,如何使
# SQL Server 并发监测:提升数据库性能的关键 在现代企业中,数据库的性能至关重要。SQL Server 作为微软推出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其并发监测是确保数据库性能稳定的关键步骤。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监测并发来优化 SQL Server 的性能,并提供一些实用的代码示例。 ## 并发监测的重要性 并发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数据库能够处理的请求数量。高并发可能导致数据库响应
原创 2024-07-17 03:49:02
167阅读
java 并发 同步信号 第一篇文章将介绍信号-特别是对信号进行计数 。 信号是用于限制对资源访问的经常被误解和使用不足的工具。 对于其他控制资源访问的方式,它们将被忽略。 但是信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超越常规同步和其他工具所能提供的工具集的工具集。 那么信号是什么? 想到信号的最简单方法是将其视为允许n个单位被获取并提供获取和释放机制的抽象。 它安全地使我们能够确保在给定时间只
Spring Boot应用支持的最大并发是多少? Spring Boot 能支持的最大并发主要看其对Tomcat的设置,可以在配置文件中对其进行更改。当在配置文件中敲出max后提示值就是它的默认值。 我们可以看到默认设置中,Tomcat的最大线程数是200,最大连接数是10000。 并发指的是
转载 2019-09-05 14:28:00
766阅读
1点赞
2评论
前言开发目的:提高百万级数据插入效率。采取方案:利用ThreadPoolTaskExecutor多线程批量插入。采用技术:springboot2.1.1mybatisPlus3.0.6swagger2.5.0Lombok1.18.4postgresqlThreadPoolTaskExecutor具体实现细节application-dev.properties添加线程池配置信息# 异步线程配置 #
转载 2024-03-29 15:39:05
284阅读
Java并发1. 程序、进程,线程是什么?进程与线程的区别?2. 并行和并发是什么?两者间的区别与联系?3. 多线程是什么?有什么优点、缺点?4. 线程的上下文切换是什么?存在问题?怎么解决?5. 如何理解死锁?为什么会出现死锁?如何解决?6. 死锁、活锁、饥饿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饥饿?三者间有什么区别?7. 线程的生命周期8. Object类有关方法,wait()与notify()和notif
因为最近项目上线,需要同步期初数据-工序,大概有120万数据,采用之前Mybatis批量插入,一次5000的方式,单线程,大概需要近半个小时,后面为了提高效率,采用多线程编程,速度提升了大概2倍,耗时15分钟,同步120万条数据数采用的是SpringBoot的多线程和@Async和Future先了解下概念:此处引用其他网站的解释:什么是SpringBoot多线程Spring是通过任务执行器(Tas
疑问:对于多用户访问下springboot项目运行,到底是怎么支持的第一点:项目部署服务器springboot自带的tomcat容器对于用户连接有默认配置## 服务器最大连接数,默认8192server.tomcat.max-connections=10000## 等待队列长度,默认100。server.tomcat.accept-count=1000## 最大工作线程数,默认200。(4核8g内
在上周三下午时,客户、业务和测试人员同时反溃生产环境登录进入不了系统,我亲自测试时,第一次登录进去了,待退出后再登录时,复现了客户的问题,场景像是请求连接被拒绝了,分析后判断是spring boot的连接数使用完了,于是重启了服务,客户访问都恢复正常。虽然问题暂时解决了,但实质原因还无法确定。根据分析,判断是spring boot服务连接被拒绝,查看配置的最大连接数和最大线程数时,配置为:#最大连
由于springboot内置web容器是Tomcat,所以我们在使用springboot时,如果内置Tomcat参数不满足要求时,可按需优化。 SpringBoot内置Tomcat,在默认设置中,Tomcat的最大线程数是200,最大连接数是10000。支持的并发是指连接数,也就是说 支持最大并发是一万(默认)。 Tomcat有两种处理连接的模式, 1,是BIO,一个线程只处理一个Socket
转载 2023-07-21 12:46:15
1709阅读
并发程序中潜在错误的发生并不具有确定性,而是随机的。安全性测试:通常会采用测试不变性条件的形式,即判断某个类的行为是否与其规范保持一致活跃性测试:进展测试和无进展测试两方面,这些都是很难量化的(性能:即吞吐,响应性,可伸缩性测试)一、正确性测试重点:找出需要检查的不变性条件和后验条件1、对基本单元的测试——串行的执行1 public classBoundedBufferTests {23 @Te
# Spring Boot 压测最大并发的实现 ## 引言 在开发高性能的应用时,了解系统的压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指导你如何使用 Spring Boot 测试应用的最大并发,并且通过分步骤的方式,手把手教会你实现这一过程。 ## 流程概述 下面是压测的主要流程: | 步骤 | 描述 | |------|------
原创 10月前
233阅读
(17)SpringBoot 2.X 高并发秒杀系统总结1.系统介绍2.开发环境和工具3.开发技术4.秒杀优化方向5.项目亮点5.1 使用分布式Seesion,可以实现让多台服务器同时可以响应。5.2 使用redis做缓存提高访问速度和并发,减少数据库压力,利用内存标记减少redis的访问5.3 使用页面静态化,加快用户访问速度,提高QPS,缓存页面至浏览器,前后端分离降低服务器压力5.4 使
转载 2023-10-19 13:21:36
97阅读
一、事务四大特性1、原子性 atomicity:事务不可分,提交便一次性提交2、一致性 consistency:事务执行前后数据保持完整性,经典例子是银行转账前后双方的总额需保持不变,类似能量守恒3、隔离性 isolation:不同事务执行之间需保持隔离,不相互影响4、持久性 durability:事务结束造成的改变便持久到数据库二、并发问题1、脏读①:A读到B还未提交的事务,如果B回滚操作,此时
转载 2023-11-23 12:37:31
131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