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命令这么多,要什么时候才能学完呢?放心吧,学不完的。所以,大家更加要明白一个道理,优先学习一些常用的,重要的命令。早前跟大家分享过按照字母分类进行命令学习,不知不觉已经来到“I”字母了,今天继续分享,“J”和“L”字母开头的命令。等等,是不是把K漏掉了?K开头的命令有吗?一个都没有呢。1、 合并(JOIN):将所选对象合并,形成一个新的对象。这功能在CAD中很常用, 可以说是比
 问题:给出两条线段,问线段是否相交? 向量叉乘(行列式计算):向量a(x1,y1),向量b(x2,y2):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定理:向量a×向量b(×为向量叉乘),若结果小于0,表示向量b在向量a的顺时针方向;若结果大于0,表示向量b在向量a的逆时针方向;若等于0,表示向量a与向量b平行。(顺逆时针是指向量平移至起点相连,从某个方向旋转到另一个向量小于180度)
转载 2024-01-01 14:07:25
0阅读
两条线段相交判断可以分为步:1,快速排斥实验2,跨立实验详细解释:第一步检查以线段A为对角线的矩形和以线段B对角线的矩形是否相交,如果不相交则两条线段必然不相交,可以快速排除,如果相交就继续检查是否有交点;所以第一步也叫做快速排斥实验,首先先进行第一步的研究:      如果知道,如果cd边的最大点的x值小于ab边的最小点的x值 ,或者cd边最大点的y值小
申明 引子 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相交?这很容易。平面直线,无非就是种关系:相交 或 平行。因此,只需判断它们是否平行即可。而直线平行,等价于它们的斜率相等,只需分别计算出它们的斜率,即可做出判断。但倘若我把“直线”换成“线段”呢——如何判断两条线段是否相交?这就有些难度了。和 直线 不同,线段 是有固定长度的,即使它们所属的两条直线相交,这两条线段也不一定相交。也许你会说:分情况讨论不就行了嘛:
个人项目作业项目内容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2020春季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罗杰 任健)这个作业的要求在哪里个人项目作业我在这个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这门课锻炼软件开发能力和经验,强化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个作业在哪个具体方面帮助我实现目标进一步应用所学的软件工程知识,构建项目项目Github地址教学班级:006(周五)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AmanogawaSaya/Intersec
直线的信息可以以个端点的形式给出,也可以以一个直线上的点和直线的方向向量给出。本文中假设这两条直线不共线,即这两条直线既不重合也不相交。1.如果这两条直线是以个端点的形式给出,那么假设直线l0的端点为:P0、P1;直线l1的端点为Q0、Q1,;求直线的最短距离?直线l0我们可以用方程表示为:        (1)直线段l1我们也
### 实现 "Java 两条线夹角" 的步骤 为了实现 "Java 两条线夹角" 的功能,我们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 步骤 | 操作 | | --- | --- | | 步骤一 | 创建两条线的起点和终点 | | 步骤二 | 计算两条线的方向向量 | | 步骤三 | 计算两条线的夹角 | | 步骤四 | 输出夹角的结果 | 下面,我将逐步介绍每个步骤需要做什么,并提供相应的代码示例
原创 2023-10-06 15:07:43
310阅读
音频“两条线”在iOS设备上的问题一般是指用户在播放音频时出现的故障。这类问题往往涉及到音响系统、音频设置和应用程序的交互等多个方面。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背景定位、演进历程、架构设计、性能攻坚、故障复盘等模块。 ### 背景定位 在iOS设备上,用户普遍遇到音频输出异常的问题,如“音频两条线”现象。这种现象指的是在音频播放时,音量无论如何调整都无法提高音量,导致用户体验严重
原创 7月前
17阅读
我们的问题是这样的:给定一线段的起点为$A_1$、终点为$A_2$,另一线段的起点为$B_1$、终点为$B_2$,问线段$A_1A_2$和线段$B_1B_2$是否相交?我们首先解释一下,两条线段相交的概念是指,存在一个点,这个点同时在两条线段上。方法一(解方程法):容易知道,线段$A_1A_2$上的点的集合为$A = A_1 * (1 - r_1) + A_2 * r_1$,其中$r_1 \i
1、计算直线与水平轴之间的夹角angle_lx( : : Row1, Column1, Row2, Column2 : Angle)角度计算方式:将直线看作向量(有方向性),以直线与水平轴的交点为起点(旋转中心)。如果终点在水平轴上方,则夹角为逆时针旋转水平轴到向量的角度(带正号)。如果终点在水平轴下方,则夹角为顺时针旋转水平轴到向量的角度(带负号)。结果取决于定义线条的点的顺序。角度表示方式:
在数据分析和视觉化的工作中,利用 Python 进行绘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在 Python 中绘制两条线,通过具体例子演示整个过程。这不仅包括必要的环境搭建,还有代码示例和最佳实践。 ## 环境预检 首先,在进行 Python 绘图之前,我们需要确认操作的环境是否满足以下硬件和软件需求: - **硬件配置的表格**: | 硬件组件 | 推荐配置
原创 7月前
23阅读
在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等领域,数据可视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众多的可视化工具中,Python 的 `matplotlib` 库以其强大的功能和灵活性广受欢迎。而本篇文章将聚焦于:如何使用 Python 的 `matplotlib` 库绘制两条线,并展示整个过程的演进历程、架构设计、性能优化及故障复盘等方面。 在数据分析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这一
# 用 Python 和 Matplotlib 绘制两条线 在数据分析和科学研究中,可视化数据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通过图表,研究者和分析师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数据的趋势和关系。Python 的 Matplotlib 库是进行科学绘图的强大工具之一。在本文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 Matplotlib 来绘制两条线。 ## 什么是 Matplotlib? Matplotlib 是 Python 的
原创 2024-10-22 04:54:07
79阅读
接着上一轮的分析,我们如何理解一个只有一直线构成的三角形,其实直线的相交有一种很特殊的情况叫作重合就是两条直线和在一起了,比如现在有两条直线A,B它们的的直线方程都是y=x,此时是有两条直线的,但从平面上看过去只有一,所以,二维面看到的一直线其实有可能就是两条重合的直线(也就是相交),那这时候肯定会有人问,那第三直线在哪?但是只有从平面看过去只有一直线的三角形实际上是长什么样子的呢?&n
Day2程序题1.格林威治时间 开发一个以GMT来显示当前时间的程序,以小时:分钟:秒的格式来显示。 System.out.currentTimeMillis()返回从GMT1970年1月1日00:00:00开始到当前时间的毫秒数。class Showtim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数据:1970年1月1日 0点开始到现在
什么是需求分析?对于临场而言其实其实是两条线:客户介绍流(需求),通过提问题来过滤需求,分析需求的分析流(分析)。这两条流一定都要关注,每当通过介绍流了解一部分业务之后,就要切换到分析流,来考虑是否落在真实需求范围内,这些业务是否是在本系统中完成的,如果是,那么输入是什么?如果不是那么需要我们系统做什么?当牵涉到和别的系统协作,工作流程又是如何?
转载 2013-05-07 21:59:00
146阅读
2评论
在处理“两条线的夹角”问题时,我采取了详细的备份策略、恢复流程、灾难场景分析和工具链集成等步骤。本文将介绍这一过程,并引入相应的可视化工具和图表,确保每个步骤清晰、易于理解。 ## 备份策略 首先,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我制定了一个全面的备份策略。我的备份计划以甘特图的形式进行表示,确保每个阶段的任务清晰明确。 ```mermaid gantt title 备份策略甘特图 d
原创 7月前
26阅读
# Java两条线的左右 Jav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的编程语言,它支持多线程编程,使得开发者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在多线程编程中,线程之间的执行顺序是不确定的,这就会导致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线程的左右问题。 ## 什么是线程的左右问题? 线程的左右问题是指多个线程之间的执行顺序可能会影响到程序的正确性。如果程序的正确性依赖于线程的执行顺序,那么当线程的执行顺序发生变化时,程序可能会产
原创 2023-08-17 16:54:55
55阅读
# Python两条线的交点 ## 介绍 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交点是两条曲线或直线相交的点。在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和几何库来计算线的交点。这篇文章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代码找到两条线的交点,并提供一些示例代码来演示。 ## 数学背景 要找到线的交点,我们需要解个方程的联立方程组。例如,给定两条直线的方程: ``` y = m1 * x + b1 y = m2
原创 2023-11-28 04:42:01
377阅读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判断几何图形的交互关系,例如判断两条线是否相交。这个问题在图形界面、游戏开发和计算机视觉中都有广泛应用。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准确和高效的算法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Java代码解决这一问题,并探讨在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错误及其解决方案。 ### 问题背景 在某个图形应用场景中,用户需要判断两条线段是否相交。考虑如下情况: > 用户希望在游戏中实现人物与障碍物的
原创 7月前
43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