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程序对服务器大量的读写,服务器很可能会宕机,导致数据丢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有了主从复制。作用:  1:防止数据丢失  2:提高系统的吞吐量主从复制:从服务器复制主服务器中的数据。读写分离:应用程序在主服务器写,在从服务器读。配置:  1:手动  2:哨兵模式手动:一主二仆(一种说法,可以有多个仆),星火相传(一个主服务器可以传到另一个服务器,另一个服务器可以传到别的服务器),反客为主(操作,
1. Redis读写分离原理为了解决单实例Redis在高并发下的性能问题,所以需要对单实例Redis进行扩展,将其扩展为一个(master)主节点负责写入以及多个从节点(slave)负责读取,所以读写分离架构是一种主从架构。当slave节点初始化时,会ping向master,一旦ping通了,slave就会从master节点进行数据复制,这是一种基于RDB持久化机制的全量的数据复制模式,slave
转载 2023-07-06 21:30:11
196阅读
一、redis安装# 安装包存放目录 cd /opt/software/ # 下载最新稳定版 wget https://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6.2.6.tar.gz # 解压 tar -zxvf redis-6.2.6.tar.gz # 进入解压后的目录 cd /opt/software/redis-6.2.6/ # 编译 make # 执行 "mak
转载 2023-09-23 17:30:24
849阅读
一、简介和操作Redis 读写分离的实现非常简单,就是启动两个实例,一个负责读(称之为:读实例),一个负责写(称之为:写实例),读实例复制写实例的数据。这里我以 Windows 环境下举例,Linux 环境的网上案例更多,它们的思想是一样的。首先,准备两份一模一样的 Redis 程序,这是 Windows 环境下的目录,都是免安装的,拿来即用。第一个写实例,我们直接用命令启动,这里就不演示了,默认
转载 2023-06-08 10:41:04
242阅读
目录1.概述 2.搭建2.1.安装配置2.2.认主2.3.错误处理3.原理1.概述当面临大流量时,redis可以采取集群的方式进行扩容,将压力分散到集群中的多个结点上去防止redis被打挂。redis的扩容方式有两种:垂直扩容,即读写分离。水平扩容,即分区。读写分离,将写请求和读请求分开来处理,写请求打到主结点上去,读请求打到从结点上去,主节点、从节点之间通过复制的方式进行数据同步。因为
Redis 主从架构主从读写分离架构Redis高可用性一般来说有两方面,一个是数据尽量少丢失,这个可以通过 AOF 和 RDB 来保证。另一个则是服务尽量少中断,不会出现单点故障,这个Redis的做法就是增加副本冗余,Redis 提供了主从库模式,以保证数据副本的一致,主从库之间采用的是读写分离的方式。缓存一般都是用来支撑读高并发的,Redis 单机并发最多可能也就几万QPS,如果想要支持更高的并
1.主从复制高可用的问题主从复制高可用的作用1.为master提供备份,当master宕机时,slave有完整的备份数据 2.对master实现分流,实现读写分离但是主从架构有一个问题1.如果master宕机,故障转移需要手动完成或者由别的工具来完成,从slave中选择一个slave做为新的master写能力和存储能力受限 只能在一个节点是写入数据 所有数据只能保存在一个节点上上图模拟了主从复制架
redis不仅支持去中心化的集群模式,也可以实现主从复制集群。下面我将一步步搭建一套简易的主从复制集群,帮助大家理解主从复制和哨兵模式。在开始正文之前,先把涉及到的几个概念解释一下,省下你们自己百度的时间。集群,是指同一种组件的多个实例,形成的逻辑上的整体。主从复制,是一种数据备份的方案。简单来说,是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数据库,将一个数据库当做主数据库,而另一个数据库当做从数据库。在主数据库中
# 实现Redis读写分离 在实际开发中,为了提高Redis的性能和可靠性,我们经常会将读操作和写操作分开,将读请求分发到多个Redis实例中,以减轻单个实例的压力。这就是所谓的Redis读写分离。 ## 问题背景 在传统的Redis架构中,写操作和读操作都会落在同一个Redis实例上,当并发请求增多时,就会造成Redis实例的负载过大,影响系统的性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将读操作和写
原创 2024-06-25 05:08:11
51阅读
目录一、springboot整合单节点redis1、添加依赖2、添加配置application.yml配置3、添加配置类4、工具类5、发布与订阅5.1 添加配置对象5.2 定义消息接收类5.3 使用:在redisUtils工具类中添加发布消息的方法5.4 发布消息二、哨兵-主备读写分离1.添加依赖2、配置yml3、添加配置文件4、工具类同上三、集群1、添加Spring Boot和Redis依赖2、
1、复制的工作过程:主库会给予pingcheck方式检查从库是否在线,如果在线则直接同步数据文件至服务端,从服务端也可以主动发送同步请求到主服务端,主库如果是启动了持久化功能时,会不断的同步数据到磁盘上,主库一旦受到从库的同步请求时,主库会将内存中的数据同步给从库,从库得到以后是保存在本地文件中(磁盘),而后则把文件装载到内存中完成数据重建,链式复制也同步如此,因为主是不区分是真正的主,还是另外一
# Spring Boot设置Redis读写分离 ## 引言 Redis是一款高性能的内存数据库,常用于缓存、消息队列和分布式会话管理等场景。在高并发的环境下,为了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通常会采用读写分离的方式来使用Redis。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Spring Boot来设置Redis读写分离,并提供相关代码示例。 ## 什么是读写分离 读写分离是指将读操作和写操作分开处理的一种方式。在R
原创 2023-10-10 14:36:28
46阅读
Redis读写分离优势透明兼容 (推荐学习:Redis视频教程)读写分离和普通集群规格一样,都使用了redis-proxy做请求转发,多分片令使用存在一定的限制,但从主从升级单分片读写分离,或者从集群升级到多分片的读写分离集群可以做到完全兼容。用户和redis-proxy建立连接,redis-proxy会识别出客户端连接发送过来的请求是读还是写,然后按照权重作负载均衡,将请求转发到后端不同的DB节
一、主从复制原理在搭建redis读写分离架构时,master必须开启持久化。一旦master宕机,虽然slave可以继续提供读服务。但等到master恢复,由于没有持久化,内存里面没有任何数据,master再次做数据同步的时候,会把slave里的数据清空。二、本博客实现的redis主从复制架构三台虚拟机均需要安装redis,请看redis在CentOs服务器上的安装和设置开机自启动三、具体实现1、
laravel 配置读写分离 前言:说到应对大流量、高并发的解决方案的时候,总会有这样的回答,如:读写分离,主从复制...等,数据库层今天先不讨论,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怎么在应用层实现读写分离。框架:laravel5.7(所有配置本人亲测) 说明:Laravel默认将 select 的语句让 read 指定的数据库执行,insert/updat
Redis 读写分离高可用方案原理实现步骤java应用 原理利用redis 的主从复制,哨兵机制实现读写分离和高可用 1、redis 主从复制:redis的复制功能是支持多个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同步。一类是主数据库(master)一类是从数据库(slave),主数据库可以进行读写操作,当发生写操作的时候自动将数据同步到从数据库,而从数据库一般是只读的,并接收主数据库同步过来的数据,一个主数据库可以有
转载 2023-07-07 12:51:25
0阅读
使用Jedis连接redis集成说明本文只告知springboot + jedis如何连接redis的单节点,如果连接集群,本例也给出一个简单的示例单节点pomspring boot 的依赖自行添加<!-- 加入连接池组件 -->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commons</g
转载 11月前
28阅读
 笔记-mongodb数据操作 1.      数据操作1.1.    插入db.COLLECTION_NAME.insert(document)案例:db.inventory.insertOne( { item: "canvas", qty: 100, tags: ["cotton"], s
# Redis读写分离配置 ## 介绍 Redis是一个开源的Key-Value存储系统,它支持数据的持久化、分布式、高可用等特性。在高并发的场景下,为了提高性能和可靠性,我们可以使用Redis读写分离配置。读写分离可以将读操作和写操作分离到不同的Redis实例上,从而提升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读取的性能。本文将介绍如何配置Redis读写分离。 ## 环境准备 本文使用Docker容器作
原创 2023-12-21 10:29:32
64阅读
前言:由于redis的高性能,在应用中对其依赖很高,有时候一台redis服务器性能不够,需要配置redis集群。最简单的就是一台用来读,一台用来写。一般对读的需求比较大,所以可以配置一主(写)多从(读)。 本次是在本地搭建两台虚拟机分别做一主一从。 IP为192.168.2.100为主服务器 IP为192.168.2.101为从服务器一、安装redis首先给两台服务器分别安装redis。二、配置主
转载 2023-05-30 16:03:59
505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