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NET 随着网络深度增加,网络准确度应该同步增加,当然要注意过拟合问题。但是网络深度增加一个问题在于这些增加层是参数更新信号,因为梯度是从后向前传播,增加网络深度后,比较靠前层梯度会很小。这意味着这些层基本上学习停滞了,这就是梯度消失问题。深度网络第二个问题在于训练,当网络更深时意味着参数空间更大,优化问题变得更难,因此简单地去增加网络深度反而
转载 2024-03-20 11:43:51
166阅读
1 一些经典CNN模型这些经典CNN架构已经没有学习必要,只要知道它们引入了什么好训练方法即可。1.1 LeNet最开始Yann Lecun发明CNN即是LeNet,用来做手写数字识别,LeNet-5是2层卷积+2层全连接+1层高斯连接(现在已经不怎么用了)。每层卷积操作后面还跟着下采样,这里下采样就是使用例如隔行采样传统下采样方法。1.2 AlexNet2012年Hinton学生
CNN史上一个里程碑事件是ResNet模型出现,ResNet可以训练出更深CNN模型,从而实现更高准确度。ResNet模型核心是通过建立前面层与后面层之间“短路连接”(shortcuts,skip connection),这有助于训练过程中梯度反向传播,从而能训练出更深CNN网络。DenseNet模型,建立是前面所有层与后面层密集连接(dense connection),它
原创 2023-12-13 12:01:27
175阅读
如果您喜欢我文章,欢迎关注我专栏。 ResNetDenseNet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经典工作,作为CVPR 20162017best paper,两者不仅有很强创新性,而且大道至简,给了我们很好启发。本文目的是解读一下ResNetDenseNet中那些影响深远创新,让我们对网络架构有更深刻思考。 ResNet(Deep Residual Learning
DenseNet实现代码DenseNetDenseNet模型基本思路与ResNet一致,但它是前面所有层与后面层密集连接(dense connection),它名称也是由此而来。 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DenseNet每两个层之间都有直接连接,因此该网络直接连接个数为。 对于每一层,使用前面所有层特征映射作为输入,并且其自身特征映射作为所有后续层输入。DenseNet优点:
转载 2024-02-19 20:21:47
137阅读
这是微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第六届ImageNet年度图像识别测试中,微软研究院计算机图像识别系统在几个类别的测试中获得第一名。本文是解决超深度CNN网络训练问题,152层及尝试了1000层。随着CNN网络发展,尤其VGG网络提出,大家发现网络层数是一个关键因素,貌似越深网络效果越好。但是随着网络层数增加,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一个问题是 vanishing/exploding g
里程碑式创新:ResNet2015年何恺明推出ResNet在ISLVRCCOCO上横扫所有选手,获得冠军。ResNet在网络结构上做了大创新,而不再是简单堆积层数,ResNet在卷积神经网络新思路,绝对是深度学习发展历程上里程碑式事件。闪光点:层数非常深,已经超过百层引入残差单元来解决退化问题从前面可以看到,随着网络深度增加,网络准确度应该同步增加,当然要注意过拟合问题。但是网络深度增
转载 2024-06-18 12:57:38
124阅读
1 前言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卷积神经网络(CNN)已经成为最主流方法,比如最近GoogLenet,VGG-19,Incepetion等模型。CNN史上一个里程碑事件是ResNet模型出现,ResNet可以训练出更深CNN模型,从而实现更高准确度。ResNet模型核心是通过建立前面层与后面层之间“短路连接”(shortcuts,skip connection),这有助于训练过程中梯度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卷积神经网络(CNN)已经成为最主流方法,比如最近GoogLenet,VGG-19,Incepetion等模型。CNN史上一个里程碑事件是ResNet模型出现,ResNet可以训练出更深CNN模型,从而实现更高准确度。ResNet模型核心是通过建立前面层与后面层之间“短路连接”(shortcuts,skip connection),这有助于训练过程中梯度反向传播
介绍DenseNet发表在2017年CVPR上,并获得了当时best paper。ResNet出现使模型可以变得更深,通过建立前面层与后面层之间shortcut提高模型性能。DenseNetResNet与跨层连接思路进一步发挥,它将前面建立所有层都与后面层密集连接(Dense Connection)。另外DenseNet通过特征在channel上连接实现特征重用,最终让Dens
12. 稠密连接网络(DenseNetResNet跨层连接设计引申出了数个后续工作,稠密连接网络(DenseNet)就是其中之一。DenseNetResNet主要区别,如下图所示: 图中将部分前后相邻运算抽象为模块A模块B。与ResNet主要区别在于: DenseNet里模块B输出,并非是ResNet那样模块A输出相加,而是在通道维上连结。 由此,模块A输出可以直接
转载 2024-03-19 13:46:00
202阅读
DenseNetDenseNet优点DenseNet网络结构bottlenecktransition layer实验结果总结论文地址参考博客 这篇文章是CVPR2017oral,非常厉害。文章提出DenseNet(Dense Convolutional Network)主要还是ResNet及Inception网络做对比,思想上有借鉴,但却是全新结构,网络结构并不复杂,却非常有效!众所
转载 11月前
155阅读
稠密连接网络(DENSENETResNet跨层连接设计引申出了数个后续工作。本节我们介绍其中⼀一个:稠密连接网络(DenseNet) 。 它与ResNet主要区别如图5.10所示。图5.10中将部分前后相邻运算抽象为模块 A模块B 。与ResNet主要区别在于,DenseNet⾥模块B输出不是像ResNet那样模块 A输出相加,⽽是在通道维上连结。这样模块 A输出可以直接传
转载 2024-04-28 13:56:07
64阅读
论文:Densely Connected Convolutional Networks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1608.06993.pdf代码github链接:https://github.com/liuzhuang13/DenseNet近期提高提高准确率方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加深网络(就像ResNet那样),一个是加宽网络(就像Inception那样)。而De
1.resnetskip connection是通过eltwise相加2.resnet做detection时候是在conv4_x最后一层(也就是stage4最后一层),因为这个地方stride为16  作者:灰灰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炸问题已经很大程度上被normalized initialization and intermediate
转载 2018-08-15 23:16:00
258阅读
2评论
目录ResNetBOOMWhy call Residual?发展史Basic BlockRes BlockResNet-18DenseNet ResNet 确保20层能训练好前提下,增加8层;然后确保28层能训练好前提下,继续堆叠8层…… BOOM Why call Residual? 发展史
转载 2020-12-11 23:35:00
354阅读
2评论
目录ResNetBOOMWhy call Residual?发展史Basic BlockRes BlockResNet-18DenseNetResNet确保20层能训练好前提下,增加8层;然后确保28层能训练好前提下,继续堆叠8层……BOOMWhy call Residual?发展史Basic BlockRes BlockResNet-18DenseNet堆叠通道,需要注意通道不要过大
原创 2021-04-15 18:52:17
318阅读
DSNet比ResNet取得了更好结果,并且具有与DenseNet相当性能,但需要计算资源更少。其中改进DS2Res2Net性能非常强大。作者:ChaucerG 作者单位: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 论文:https://arxiv.org/abs/2010.124961、简介大多数基于深度学习方法都是通过backbone网络实现,其中两个最有名方法就是ResNetDenseNe
概述:比resnet更优cnn模型resnet: resnet可以训练出更深cnn模型,实现更高准确度,resnet模型核心是通过建立前面层后面层之间“短路连接”,有助于训练过程中反向传播,从而能训练出更深cnn网络(可能主要是解决梯度消失问题)。resnet是每个层与前面的某层(一般还是2-3层)短路连接在一起,连接方式是通过元素级相加。densenet: 特色:在c
神经网络学习小记录46——Densenet模型复现详解学习前言什么是Densenet代码下载Densenet1、Densenet整体结构2、DenseBlock3、Transition Layer网络实现代码 学习前言什么是DensenetResNet模型出现使得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可以变得更深,进而实现了更高准确度。ResNet模型核心是通过建立前面层与后面层之间短路连接(shortc
转载 2024-08-21 11:02:20
150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