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B 哥看到一件事情,上海一位姓张的程序员,因拒绝公司要求春节假期携带电脑回家工作而被开除。
这事让我想起前不久写过的一篇文章,一位应届小伙子拒绝无意义加班,结果遭到辞退。
但他跟这位程序员张某一样,都通过采取法律的手段,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然了,在这些事件当中,旁观者们说法不一。有的支持当事人,有的则支持公司的做法。
本质上,这不过是立场不同。但不管支持哪一方,我们都要记得:该刚的时候刚,法律就是最好的武器。
至于大家在讨论的,「春节被领导安排工作,应该怎么办」的话题,一句话:没办法跳槽就忍,只是学会一点忍耐周旋的技巧。
这类话题其实就等同于,「下班了领导还发工作微信怎么办」、「公司经常 996 该怎么办」等问题,面对这些事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如今也大概率只能这么做。
至于周旋技巧,懂的人都懂。
不过这也牵扯出一个话题:打工人今年春节怎么过?
一个大趋势是:就地过年。
最近石家庄的疫情爆发,给我们的防疫敲了一记沉重的警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 2021 年的新词:就地过年。
有人问 B 哥对此持什么态度?我其实不支持也不反对。
因为每个人的条件,包括他们所处的实际环境都不同,那选择自然也不同。
有的人看到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就地过年,误以为「就地过年」是硬性要求,其实不是。
所谓的就地过年,现在还只是停留在发出「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上面。
什么叫提倡?就是我们希望你这样做,但不强迫。
目前已经有不少个省(市、区)提出了「就地过年」的倡议。
各地为了留人就地过年使出了各种招式,现金补贴、落户加分、义诊义检、通讯补贴等等。
看到上述这些「诱惑」,似乎「就地过年」也挺不错的。
毕竟有不少年轻人对回家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询问、父母的催婚都有些许烦闷和恐惧。
如果有人因此选择就地过年,那也没什么问题。
但有些人居然认为,如果这些人不就地过年,就是格局小,不为防疫做贡献的表现。
要我说,有这种认知的人,非旦格局小,心眼也小。
你就一句「就地过年」,然后呢?有考虑过别人什么情况吗?
考虑过在大城市里打拼的普通人吗?特别是外来务工者这个群体。
这些人在大城市没有属于自己的住所,也尚未有能力带家里人到大城市生活。
可能他们只是跟别人合租,住在一间被分成好几个小隔间的房子里,只有主卧带个厕所和阳台,其他房间要几个人共用一个蹲坑厕所。
可能他们连合租都没有,只是住在八九个人一间的活动板房,吃的是伙食团,穿的是一身汗臭味的工作服。
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打拼,一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他们拥有的不是本地人的身份,而是被称之为外来者。
本地人可以随时回家,他们不行。
他们可以在五一、国庆等假期不回去,但春节不行。
有人会说了,平时不也这么过来的吗?怎么一到春节就受不了呢?
说白了,平时大家都是社畜,出来打工辛苦在所难免。
可是春节不一样,春节可以跟家人团聚,春节可以稍微放松。
这才是他们奋斗的原因,不是吗?
前不久看到张文宏说,没有谁认为就地过年就理所当然的,(就地过年)应看作是为全中国人民所作的一次贡献和慈善。
所以说,是否选择「就地过年」,不是一个强制性的举措,更不能被认为是件理所应当的事情。
想回家过年没有错,大伙都是成年人,我们做好应该做的,遵守防疫要求即可。
各大城市给出的「就地过年」补贴也没有错,只是希望在实际操作中,执行者能够做到高效落实。
既要尊重选择不回家的人,也要理解选择回家的人。
最后,不管你过年回家与否,一定要注意防护、注意安全、开开心心过大年!
话说,大家放假了吗?这个春节打算如何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