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邻居的小孩今年4岁多,由于家庭的溺爱,目无尊长、不懂礼貌,自私自利,爱哭爱吵。这个孩子的占欲特别强,任何东西只要她看上了默认为属于她的财产。比如她吃饭就能吃一小碗,却把整个高压锅里的饭拢到自己桌前,无论有没有有客人,要是想盛一碗饭,小孩就朝着家人、客人大喊大叫并大哭。弄的大人很尴尬,每次,她的家人在盛饭前还要陪着笑脸哄这个已经4岁多的小孩。
问她的家人,为什么不好好管孩子?孩子的家长说管不了,言语中很无奈。
我仔细观察了两天,发现这个小孩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间断的哭和闹,其持久性和熟练性实在令人汗颜。家人责怪了她一句,她哭闹;大人聊天没跟她说话,她哭闹;别人跟他说话,她不想理,就哭闹...分析她的哭闹目的:一是是引起他人关注,二是用此简易手法获取利益或达到某目的,三是威胁他人。
总结来看,这个4岁孩子将儿童的杀手武器“哭闹”做为日常的交流手段,而说话则成了是罕见的交流方法。只要不是在睡眠,总有哭闹的理由,这基本属于病态。同龄的小孩中,出现哭闹是为了获取某利益的特殊手段,只是在需要某种需求时才会使用,象邻居家孩子使用如此高频率、高效率的使用哭闹实在少见。
个人认为,对付这种将哭和闹作为日常交流手段的孩子,第一,家人对这种孩子的哭闹坚决不予理会,第二,在孩子无可理喻的哭闹时,就该用体罚加以警戒。此两种传统方式,绝对是有效且实用。
该类小孩子将哭和闹作为日常与外交流的手法,其实是一种很失败的竞争表现。为什么古人有“杀鸡焉用牛刀”的说法,就是因为牛刀在×××大动物时才才使用,大小动物、事无巨细的使用牛刀,不但是在损坏牛刀的锋刃,并且造成过分依赖牛刀,很容易被对手摸清规律的同时,更损失了更厉害他武器的锻造和储备。
“杀鸡焉用牛刀”的方法,在传播和运营中是十分忌讳的。
0
收藏
Ctrl+Enter 发布
发布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