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所阐述的定义,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自2000年以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企业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系统、管理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进程。以OA、ERP、CRM、PLM等为主的管理软件技术,已经在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时至今日,单纯依赖于计算机系统的传统信息技术手段,已经不能充分满足用户不断增长服务需求。移动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让社会人群与企业、行业之间的联系更为贴近,也使得企业与用户间的应用服务提供以及商务关系日渐频繁。如何迅速抓住3G带来的全新市场机遇,协调和理顺企业信息的流转通道与速度,已经成为决定决定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所在。
 
  当前,大多数已经引进管理软件系统、信息化管理工具的企业经营者们正在面临着一些尴尬的问题:ERP已经实施,但无法即时获取终端数据;信息不对称导致缺货率居高不下;缺乏响应依据让产品难以调拨;生产和采购的无法同步直接给企业带来库存积压和现金周转困境,进而全面导致管理混乱,直销或分销体系失控等问题。
 
  信息的实效性、交互性、传输速度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经让企业管理者们感觉到了新的“信息化危机”。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市场反馈的第一手数据,就不能即时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更无法即时提供营销支持决策。企业更无法适应新的市场发展需求。
 
  由3G技术带来的产品与应用服务,为企业经营和发展开创了全新的商业模式。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网络条件的改变,使通过手机、移动终端所进行的实时数据采集、人员调动管理、账单信息查询以及交易支付等,很多过去难以想象的应用服务正在逐步扩大使用范围。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们已经逐渐意识到:“移动信息化”将成为企业赢得未来市场竞争的核心。“移动信息技术”的全面融合,不仅可以帮助管理者在第一时间对产品、渠道、终端等市场变化进行监控、管理和调整;同时也为管理软件使用者提供了远程技术支持和数据参考依据。从而使企业也能进一步提高原有管理系统利用效率;降低“信息化升级”所需的硬件采购成本和生产、经营风险。
 
  从应用角度来看,掌上设备轻巧易于携带,适合在移动环境下使用。但相比PC个人电脑而言,掌上电脑存在容易断电、易损坏、容易丢失数据等缺点。而且,移动终端设备被大规模部署,如何实现针对硬件状态的监控、远程软件升级、软件发布自动化、设备数据备份及恢复等。也是设备管理的难点。
 
        新的形势下,针对企业移动商务应用的设备应具备以下特点:
 
  传输速度快:GPRS传输方式,是现阶段可实现的最快的无线数据传输方式,GPRS实际数据传输速率在40Kbps左右,而每条销售和库存数据只有2k,基本上相当于数据传输的跨省高速公路。
 
  更加准确安全:与WAP和短信方式相比数据更加准确安全,不存在网络无法连接、传输中断等硬伤。
 
  无丢包、延时:无丢包,无延迟,即使遇到节假日等短信通道瘀塞的情况,也能保证数据互动成功率100%。真正从传输数量和传输质量上保证企业经营不受影响.这些是短信等传统的无线数据采集方式很难保证的。
 
  更加规范,更有针对性:规范化的专门为企业采集数据定制的个性化表单,定制表单在后台发布后,所有终端可以统一下载。数据采集人员按照表单的格式可以直接上传数据,无需再另行对前端市场的数据采集人员进行数据格式的培训。这是手机短信无法达到的。
 
  更加丰富的数据:可以上传多达上千字的文本数据,甚至以后可以上传更大容量的多媒体数据。
 
  统一终端设备管理:统一定制终端设备在管理上也更加规范。可以统一对终端设备进行远程的软件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