帧中继(Frame Relay)是一种网络与数据终端设备(DTE)接口标准。由于光纤网比早期的电话网误码率低得多,因此,可以减少X.25的某些差错控制过程,从而可以减少结点的处理时间,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帧中继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帧中继提供的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协议规范,任何高层协议都独立于帧中继协议,因此,大大地简化了帧中继的实现。目前帧中继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局域网互联,特别是在局域网通过广域网进行互联时,使用帧中继更能体现它的低网络时延、低设备费用、高带宽利用率等优点。
帧中继的主要特点是: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因此误码率极低,能实现近似无差错传输,减少了进行差错校验的开销,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帧中继是一种宽带分组交换,使用复用技术时,其传输速率可高达44.6Mbps。但是,帧中继不适合于传输诸如话音、电视等实时信息,它仅限于传输数据。
帧中继的配置实例
提到帧中继(FRAME RELAY)的配置即容易又复杂,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配置帧中继时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DTE设备的配置,另一方面是DCE设备的配置。如果你和笔者所在公司一样是通过电信使用FR的话,在配置帧中继时只需要在本地路由器上设置即可,也就是说在DTE设备上添加命令,而DCE上的设置交给电信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过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FR的概念和配置命令,本篇文章也将介绍部分DCE上配置FR的命令。
网络拓扑如图所示。路由器A和B。路由器A是公司的路由器,而路由器B是电信部门的路由器。我们在路由器A上进行帧中继的配置工作。s0的IP地址为211.155.0.1,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
配置命令:
路由器A
config t 进入路由器的配置模式
int s0 进入S0接口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cisco 在S0接口使用帧中继(FRAME RELAY)进行封装,封装类型采用的是默认的CISCO,这要求电信那边的路由器也必须是CISCO公司的路由器,如果两边路由器的厂商不同则需要使用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ietf命令替代上面的语句进行封装。
ip address 211.155.0.1 255.255.255.0 为S0设置IP地址与子网掩码
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16 设置帧中继的本地DLCI号为16,这个号码是由电信部分分配给我们的。
no shutdown 开启S0接口
小提示:由于CISCO设备采用了自动LMI类型检测,所以在配置命令中我们不用添加任何关于LMI(本地链路管理协议)的语句。
路由器B
默认路由器都是工作在DTE模式下的,而在电信方便需要将路由器切换到DCE模式,并且与路由器A配置命令不同的是在路由器B上还需要加上frame-relay map信息将IP地址与DLCI号建立严格的一一映射关系。由于实际工作中用到的机会很少,这里只为大家简单介绍。
config t 进入路由器的配置模式
frame-relay switching 设置该路由器工作在转发模式
frame-relay intf-type dce 切换路由器工作模式为DCE模式。
frame-relay map ip 211.155.0.2 17 broadcast 该路由器上建立IP地址为211.155.0.2与DLCI号为17的映射关系
小提示:在电信的路由器上往往还需要添加DLCI的路由命令,例如(config-if-Serial1)#frame-relay route 100 interfaces s0 101,配置一个静态路由,允许在DLCI 100的包通过在串口0上的DLCI 200转发出去。
总结:总体上讲frame-relay在DTE上设置还是非常简单的,只需要把DLCI号和IP地址一一对应好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DLCI号来说,他是一个本地有效的号码。路由器A上DLCI号15与路由器B上的DLCI号15指的是不同的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