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招聘全面解禁,无论对于传统招聘还是网络招聘来说,11、12两个月都是一个旺季,网络求职也因此成为当今职场中最热门的话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年底,全国各类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共建立人才市场网站1660多个,举办网上人才交流会1780场,人才市场网站访问量达到24.6亿人次。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互联网实验室发布的《中国网络招聘研究报告》这样描述中国网络招聘市场的暗潮涌动。


网络招聘市场潜力巨大

尽管国内互联网发展才短短几年,但“到网上找工作”已成为时下求职者的口头禅。招聘网站几乎遍地开花。除了专门的招聘网站外,一些门户网站也加入了网上招聘竞争行列,网易、搜狐、新狼、百度等都推出各自的招聘频道。

《中国网络招聘研究报告》显示,从求职者数量看,2005年网络求职用户将达到530万,并将以28.1%的速度增长,到2006年将达到679万。从招聘者数量看,2005年使用网络招聘的企业将达到120万,2006年将突破200万。2003年中国网络招聘市场规模为3.1亿元人民币,2004年上升到5.5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06年网上招聘收入将增长到16.9亿元人民币,占整体招聘市场收入的33%,平均增长率为73.9%。

中国网络招聘市场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选择网络招聘服务的企业和求职者数量持续增加,各种不同新的招聘网站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外资进入网络招聘市场、招聘门户网站蕴含兼并收购之势,招聘门户网站纵深扩张、门户和地方网站之间的博弈,使得中国网络招聘市场的竞争烽火连连。

行业细分求发展

目前中国大大小小的人才网已经数以千计,竞争日趋白热化。除了前程无忧、中华英才、智联招聘这三强外,还有以南方人才网、中国人才热线等为代表的第二梯队急于划地为王,而零散分布全国各地的其他中小型网站可归为第三梯队,他们也绝不甘寂寞。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到"群雄并起"的阶段时,都难免要面对同质化竞争的问题,网络招聘行业亦如此。

英才网联总经理王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网络招聘市场的细分时代,人才网站要健康成长,必须学会放弃,瞄准细分市场,寻求人才网站的差异化定位,贴近用户,通过差异营销占领终端。即,把现有的人力资源按所属行业进行专业度极高的细分,整合专有行业资源、业务素质较高的专业顾问,集中所有优质服务精耕于某一行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以最低成本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人才中介服务。

以中华英才网为例,该网是国内最早的专业人才招聘网站之一。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主要包括招聘广告、简历下载、校园招聘、招聘解决方案、猎头服务、人事租赁及人事代理、英才培训等,业务覆盖国内40多个城市、近40个主要行业。英才网联,则是拥有建筑英才网、金融英才网、IT英才网、电子英才网、医药英才网、传媒英才网、机械英才网、教培英才网、绿色英才网、饮食英才网、旅游英才网等16个行业人才分网站。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细分和专业化服务是网络招聘未来的趋势。未来3年是网络招聘格局重整的3年。

“圈地、圈人”两头忙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各招聘网站的定位是为他人做“嫁衣”,但也并未忘记为自己造势。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很多招聘网站的“圈地”触角从一线城市迅速延伸至二线城市,从南到北,由东向西,几乎覆盖全国所有省份。

正因为如此,迅速扩张的结果必然是人才需求上升。据了解,目前中华英才、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三大招聘网站均在大量招兵买马,招聘足迹遍布全国,空缺岗位多达几千个。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类网站招聘主打三类人才:熟悉互联网的专业技术人员、擅长市场拓展的销售人员和精于客户服务的客服人员。如销售代表要求具有二年以上销售经验,从事过广告、人事服务行业的销售工作,了解B2B,沟通能力强,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商业环境、行业信息有所认识,熟练使用internet及office办公软件。其职责是通过各种媒介,寻找潜在客户,推广企业招聘和人力资源相关服务产品;为客户订制个性化的HR产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策划、跟踪销售的整个流程等

近期热招的招聘网站

智联招聘:计划招聘几百人,招聘范围包括上海、北京、大连、西安、广州、深圳等城市,岗位涉及客户服务专员、销售代表、市场推广、城市培训顾问、网络管理员、校园招聘项目助理、内容编辑等,部分岗位招聘人数不设上限。

前程无忧:计划招聘几百人,招聘范围包括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南京、杭州、重庆等城市,热招岗位有客户主任、销售代表、培训经理、开发工程师、业务拓展经理、人事外包服务专员等,部分岗位招聘人数不设上限。

中华英才:计划招聘100多人,招聘范围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成都、长沙、南京等城市,热招岗位有薪资研究顾问、大客户经理、销售代表、系统维护工程师、校园执行专员、产品经理等。其中,销售代表、客户经理是重点招聘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