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走进深圳博物馆(一)”
三、深圳民俗文化展厅
民俗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和文化现象。其中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生动反映。它扎根于群众之中,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既是世代传承,又是发展变化的,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此主题展览共有“区域民俗”、“广府民俗”、“客家民俗”、“海洋文化习俗”四大部分,以广府和客家民系为主的传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又因濒临大海,扼守珠江入海口,自古以来由于海洋经济、海上丝路贸易的发展,又演绎出气象万千、绚丽多姿的海洋文化习俗。深圳民俗文化发源于小农经济时代,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海洋文化的精华,既内涵丰富,又兼收并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继承了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并在改革开放后得到复兴和创新,与时俱进,注入了新时代精神。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犹如强力的磁场,为本地群众所喜闻乐见,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随着深圳向国际化城市迈进,民俗文化将作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世界人民观察和了解深圳社会与文化的一扇窗口。
|
深圳民俗文化展厅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走入展厅,先来瞧瞧展馆介绍,这个很重要。
开始出发了:(PS:其实,这是偶今天来民俗馆的第二次,一来是因为喜欢,二来是因为先前是倒看的,也主是看错方向了)先来了解一下深圳本土居民的组成:原来深圳本地人是由广府人和客家人组成的,真是长见识了。。。
首先我们会看到广府街,居说是现在保存的最完事的街,在哪我给忘记了。。。。)
不过走进的时候偶产生幻觉了,好象乘坐时空穿梭机来到了古代..
有没人发问:这人是真的还是假的呢?——假滴:是石膏像,做得维妙维肖 .....
服饰店的对面是一家织布坊
上面讲的都是广府人的生活,那下面咱再来看看客家人的习俗吧
下面是一大户人家过大寿,客家的大寿是从60岁开始的,往后第10年过一次。
吼吼,下面这个场景很状观哪,好大一盆菜!仿佛我们是隐形回到过去,那些村民根本没有感觉到我们的存在,继续着他们平常而又欢乐的生活..
客家上学也蛮有意思的,居说要拜孔子和夫子后方可入学呢
新郎新娘洋溢着喜气幸福——洞房花烛醉人时
这是八台大轿是不?你猜这轿子一般几人抬呢?八!听到有人毫不犹豫的答。其实是NO的,普通人家一般只是四个人抬,八抬大轿据说只有身份显贵的皇亲贵族才有咧~~~身份啊
再现山歌对唱的情景...
这帽子分两种哦:×××那种是客人戴的,另一种红蓝相间的是大鹏帽,据解说员讲,红色是代表古时候官兵头顶上那帽子,蓝色是向征着大海,代表无限的希望,这也是身份的向征,所说不是普通人带得到的
下面,这个真的很有趣:祥瑞麒麟舞鹏城,据说大鹏那边现在还保留有这个民俗文化,每八年举行一次,他们会抬着神像到每户人家~
古时深圳渔民出海前,当地官员祭祀海神——天后。据说现在当地居民也还很信这个。
是的,当你看到那三头猪头羊的时候就知道这不是普通百姓能供得起的。
这个舞鱼灯可有故事了:一群鱼儿们欢快的在海边游戏,突然出现一只庞大的霸王鱼,于是乎这些小鱼儿被霸王鱼统统吃掉了。可是邪不胜正,最终呀,小鱼们商量对策,团结一致,终于战胜了可恶的霸王鱼。整个一童话故事呢
看到一人始终不敢相信那个蜡像是假人,用手左摸右......摸栩栩如生呢..
哈哈,看来还是接着来个三吧。。。。。太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