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纯属个人思考,仅供参考,轻喷。

一、核心问题

价值和定位

百小融:解放职能岗位,引导用户向“智能机器人”提问,但实际上,只有少量用户,偶尔会问。

二、为什么用的少

1、公司人数不够多

2、新员工入职初期,老员工偶尔遇到问题,才会问一下;

老员工,大多数问题都已经知道了,或者内部问下身边同学和大哥。

3、只会问标准问题,敏感问题,可能不会在这里,会有担心风险的情况吗

4、百小融自身

是否足够强大,覆盖了用户想要的问题;

如果第一次没有,或者回答的问题有限,很快就不想用了

5、问问题,并不是一个刚需高频的需求

三、为什么喜欢问特定人

1、问题特殊,非标准化客观问题

2、没有耐心去问机器,问人99.99%可以解决,只要相关人士愿意解决

3、需要多轮交流,才能解决

四、解决方案

用户调研:标准的互联网类产品场景,只不过是企业内部场景使用,向身边同学、其他部门同学,做个1到3分钟的沟通。

也可以定向 ,向咨询过问题的 哥哥们,沟通哈。

比如说:

五、汇报工作

被动的汇报工作,只能是短期交差,无法解决长期的问题和根本的问题。

用户的痛点,是否存在,是否解决了,怎么解决,是否应该放弃,怎么放弃,相关人士是否接受。

六、用户问题的常见方案

1、问身边人

2、问boss

3、问相关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