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格式的以太网帧结构
原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来自51CTO博客作者cvgcv的原创作品,请联系作者获取转载授权,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四种格式的以太网帧结构
用过NetXray之类的抓包软件的人,可能经常会被一些不同的FrameHeader搞糊涂,为何用的Frame的Header是这样的,而另外的又不一样。这是因为在Ethernet中存在几种不同的帧格式,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几种不同的帧格式及他们的差异。 1980DEC,Intel,Xerox制订了EthernetI的标准; 1982DEC,Intel,Xerox又制订了EhternetII的标准; 1982IEEE开始研究Ethernet的国际标准802.3; 1983迫不及待的Novell基于IEEE的802.3的原始版开发了专用的Ethernet帧格式; 后来为解决EthernetII与802.3帧格式的兼容问题推出折衷的EthernetSNAP格式。 (其中早期的EthernetI已经完全被其他帧格式取代了所以现在Ethernet只能见到后面几种Ethernet的帧格式现在大部分的网络设备都支持这几种Ethernet的帧格式如:cisco的路由器在设定Ethernet接口时可以指定不同的以太网的帧格式:arpa,sap,snap,novell-ether) 是DIX以太网联盟推出的,它由6个字节的目的MAC地址,6个字节的源MAC地址,2个字节的类型域(用于表示装在这个Frame、里面数据的类型),以上为FrameHeader,接下来是46--1500字节的数据,和4字节的帧校验) 它的帧头与Ethernet有所不同其中EthernetII帧头中的类型域变成了长度域,后面接着的两个字节为0xFFFF用于标示这个帧是NovellEther类型的Frame,由于前面的0xFFFF站掉了两个字节所以数据域缩小为44-1498个字节,帧校验不变。 802.3的FrameHeader和EthernetII的帧头有所不同,它把EthernetII类型域变成了长度域(与NovellEthernet相同)。其中又引入802.2协议(LLC)在802.3帧头后面添加了一个LLC首部,由DSAP(DestinationServiceAccessPoint)1byte,SSAP(SourceSAP)1byte,一个控制域1byte!SAP用于表示帧的上层协议。 EthernetSNAPFrame与802.3/802.2Frame的最大区别是增加了一个5Bytes的SNAPID,其中前面3个byte通常与源mac地址的前三个bytes相同,为厂商代码!有时也可设为0。后2bytes与EthernetII的类型域相同。
附上三种帧抓包图片:
EthernetII:
IEEE802.3SAP:
IEEE802.3SNAP:
EthernetII和IEEE802.3是局域网里最常见的帧:
EthernetII可以装载的数据长度是46---1500;
IEEE802.3SAP可以装装的数据长度是43---1497;
IEEE802.3SNAP可以装载的数据长度是38---1492.
EthernetII不提供MAC层的数据填充功能;
IEEE802.3SAP和SNAP都提供数据填充功能.
EthernetII比IEEE802.3SAP和SNAP更适合于传输大量的数据,但EthernetII缺乏对数据链路层的控制,不利于传输需要严格传输控制的数据.
实际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应用程序的以太网数据包都是EthernetII帧的(如HTTP/Telnet/FTP/SMTP/POP3等应用),而交换机之间的BPDU是采用IEEE802.3SAP帧,VLANTrunk协议802.1Q和CiscoCDP都是采用IEEE802.3SNAP帧.
顺便提供一下各种Ethertype(以太网类型)和SAPs(服务访问点): IP(Wines)0BAD,80C4SNA04,05,08,0C LAT6004ISO20,34,EC,FE,14,54 ARP(AppleTalk)80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