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CTO博客开发张亚勤的博客不胜人生一场醉LeeSun新浪技术总监杨卫华的博客虚客帝国林肯
最近想用Python开发大一点东西,IDLE就显得不太够用了,比较了一下众多的Python编辑器,发现Eric和Eclipse+PyDev是功能最为强大的两个。由于对Eclipse比较熟悉,所以自然而然就选择了它作为开发环境。 在网上找了很多中文资料,用来学习Eclipse+PyDev的配置,发现信息都不够全面。后来找了一个英文资料,介绍的很详细,清晰,简单,易懂,于是把它翻译出来,供自己和初学
声明:文章已被IBM developerWorks中国网站采用,考虑到版权问题,故将文章删除,如有人在非授权的情况下转载,请自觉删除,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本博客将在文章被IBM developerWorks中国网站发表以后,给出网络链接。谢谢大家的支持! 网络链接: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c
一个简单的插件不需要写一行代码就可以实现,按照下述步骤: 1)准备一个可以访问的互联网或者局域网Web地址,如:http://www.google.com 2)编写一个XML格式的配置文件,命名为scriptConfig.xml,内容如下: <scriptConfiguration version=
培训了几天,搭了几天环境,复习了几天,涉险过关了,赫赫。 作为一个开发人员,去参加一个技术人员的培训,显得很另类。 不过,培训公司提供的午餐不错,顿顿饭局,很怀念,赞一下。
BakBone的NetVault和CommVault Simpana都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备份软件之一,因此要做好数据备份工作,不能不对它们有所了解。 在谈到它们的使用方法之前,先说点题外话。前两天,公司某款高端存储产品的首席架构师问我开发的备份代理意义何在,让我颇感尴尬。虽然同处一个公司,但部门之间还是有很多的不了解。我的解释是备份代理是第三方备份工具(如BakBone和CommVault),存
最近忙着做一些开发工作,都没有时间去学习点东西,或者总结点东西,只是跟别人有过一些讨论,于是产生了一点感想,就此记录下来,如果有人愿意讨论,欢迎拍砖! 随着存储虚拟化的逐步深入,存储设备和文件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以虚拟机为例,存储设备就是文件,文件就是存储设备。 最近的市场数据表明,NAS的市场份额增长速度大于SAN的市场份额增长速度。 市场调查也发现,存储空间上80%的应用是文件系统,剩
VCB,即VMware Consolidated Backup,是一个可以安装在Windows系统上(物理机或者虚拟机)的VMware工具包。安装完毕后,在安装目录下包含一组可执行命令行程序:mountvm,vcbMounter,vcbExport,vcbSnapshot和vcbVmName。它的主要功能是对远端ESX Server上的虚拟机做快照,导出,和挂载,能够对Windows虚拟机做文件级
首先来看在VIC上虚拟机在不停机的情况下的整个迁移过程是来如何操作的,虽然这个过程很简单,但是正如上一篇博文所描述的那样,配置过程却是有些麻烦,特别是遇到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问题时,思考解决办法往往让人头疼不已。如果大家能够顺利配置好多个VMware ESX Server环境,那么下面的迁移过程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1)开始迁移 2)选择迁移对象(关键,很多错误发生在此) 3)检查迁移对
由于实验室条件限制,手中只有一台物理服务器可以供使用,于是只好搭建了如下虚拟机环境以供实验,资源丰富的朋友们自然就不用这么委屈了。后面的演示时将一台虚拟机从一台虚拟化vmware esx server迁移到另外一台虚拟化vmware esx server(v2v),有条件的朋友们可以尝试着另外三种迁移方案: p2v : 从一台物理vmware esx server迁移到另外一台虚拟化vmware
首先介绍一下自己搭建的虚拟机Cluster环境,然后转载一篇建立共享磁盘的文章,这样会有一个更为系统性的认识。 第一步:在服务器上安装VMWare ESX 3.5 Update 4,在本地机器上安装VMWare Infrastructure Client 2.5。可以通过SSH和Client两种方式访问ESX Server。不过,用SSH方式访问ESX Server之前记得将/etc/ssh/s
市场上做数据迁移,备份和恢复的厂商很多,有像EMC和Symantec这样的存储设备提供商,也有像NSI Double-Take这样的软件服务供应商,分别代表性的产品有,EMC Replication Manager,Symantec Backup Exec和Double-Take。 无论哪一种数据备份软件,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其实就是两点: 1. Freeze/Thaw备份对象的I/O 2.
对于这个问题,网上已经有很多资料给予了介绍,但是相比于这些信息,本文立足于个人的实践,将内容具体到开发环境和源代码,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值得总结和借鉴的。 首先声明开发环境。Win32程序的开发环境是VS.Net 2008,编程语言是C;Linux使用的RHEL 5.4,GCC的版本是4.1.2,编程语言也是C。 然后依次说明移植的对象:数据类型/字符串处理/系统调用/套接字/进程/进程锁/线程/
最近的项目需要支持两大主流企业级Linux平台RHEL和SLES,于是在开发环境的配置上折腾了一些时间,一点心得,与大家共享。本来RHEL主要的应用是RHEL 4.x AS 32-bit/64-bit和RHEL 5.x 32-bit/64-bit,SLES主要的应用是SLES 9.x 32-bit/64-bit和SLES 10.x 32-bit/64-bit,这样全部下来就有好几十种环境了,这里只
响应号召,使用Windows Live Writer提交日志,呵呵! 遥想当年,研究生阶段,Boss Fan和Boss Chen提出DSAG(Dynamic Self-Organized Computer Architecture Based on Grid-Components)的思想,其核心内容是将一台主机的CPU独立出来,成为计算池;将Memory独立出来,成为存储池;将Bus独立出来,成
Copyright © 2005-2025 51CTO.COM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