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灾-备份-Oracle数据库同步复制-DSG顾利斌的博客
在问题发生前纠正错误,周期性的维护可以降低运营费用并且保持数据中心高效的运行。——在现在降低运营成本并且保证数据中心运行能效更高的驱动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辆汽车如果定期进行保养,那么相对于只是时不时的进行维护或干脆只是在有部件损坏情况下维修,其运行一定更高效,维修次数一定很少,正常运行时间一定更长。对于数据中心来说,这是同样的道理。一个预防性维护策略可以:(3)提高数据中心总体层面的可用性。
利用存储虚拟化技术,整合企业用户现有的存储资源并对其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从而大幅度提高存储资源的利用率,这方面的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那么,存储虚拟化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为企业用户提供更大利益?什么样的虚拟存储解决方案才是企业用户的最佳选择? 虚拟存储奥秘何在? 存储虚拟化是对存储硬件资源进行抽象化表现。这种虚拟化使用户可以与存储资源中大量的物理特性隔绝开来,就好像我们去仓库存放或者提取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连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现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并通过缩短连结线改善内部空间等。SAS是并行SCSI接口之后开发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设计是为了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并且提供与SATA硬盘的兼容性。 SAS的接口技术可以向下兼容SATA。具
当今企业在数据保护方面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严苛的挑战——数据量以平均60%的年增长速度急剧膨胀,备份窗口吃紧、成本负担加重与管理日益困难等问题相继产生,IT管理人员无不感到巨大压力,同时也深刻意识到必须重新检视现有的数据保护架构与技术,是否能够应对这些迫在眉睫的难题。所幸的是,IT技术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VTL虚拟磁带库与重复数据删除等技术的相继问世,为海量数据环境下的备份困境带来了一道曙光。
存储虚拟化早在2002年就被国内一些IT媒体列为最值得关注的关注的技术之一,时至今日,它更是成为HDS、HP、IBM、SUN、VERITAS等存储软硬件厂商的重头戏之一。我们可以看到它在存储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从小到数据块、文件系统大到磁带库、各种主机服务器和阵列控制器。存储虚拟化并不如几十年刚出现一般是一个虚拟化的概念,今天,它代表了一种实实在在的领先技术。它甚至被人们看作是继SAN(存储区域网
LNA-FREE 环境:RS6000+FASTT700+3583带库 所谓LAN-free,是指数据不经过局域网直接进行备份,即用户只需将磁带机或磁带库等备份设备连接到SAN中,各服务器就可把需要备份的数据直接发送到共享的备份设备上,不必再经过局域网链路。由于服务器到共享存储设备的大量数据传输是通过S
理解双机热备,必须要认清这样几点: 1. 对于一台服务器而言,坏的可能总是存在的。故障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硬件、软件、人为故障等,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 2. 服务中断不仅可能发生在管理员在的时候,也可能发生在机房空无一人的时候,而一台跑着应用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并不是很容易就能恢复的。
近两年来,磁盘备份在企业存储市场方兴未艾,已经成为继磁带备份之后另一种主流备份方式。磁盘备份由于其备份智能化、恢复速度快、对前端业务影响小等优势,资金充裕的大型企业往往优先选择磁盘备份进行关键业务数据备份。 但是磁盘备份就一定优于磁带备份吗?实际备份过程中,磁盘备份的效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企业在部署磁盘备份的时候,应该如何规避磁盘备份的瓶颈?笔者在多年的存储
现在服务器上采用的硬盘接口技术主要有两种,SATA和SCSI,使用SAS硬盘的产品目前也已经上市,当然还有高端的光纤硬盘,其中前两种是最常见的。下面我们就SATA、SCSI、SAS等接口技术作简单介绍。 SATA 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串行ATA的缩写,目前能够见到的有SATA-1和SATA-2两种标准,对应的传输速度分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无论其规模大小,都面临各种各样的数据存储挑战:如,数据呈线速增长、需要保证应用性能和可用性、保证业务连续性、需要缩短数据备份,以及怎样应对复杂和难以管理的存储基础设施等等。企业随着规模不断的扩张,上述问题会日渐尖锐。站在企业的立场来看,他们迫切需要适合自身规模、满足其业务需求和预算的企业存储方案。 从直接存储到网络存储,数十年间,存储的技术发展一直在延续,却没有太多令人惊
美国网件(NETGEAR)在2007年5月收购全球知名存储产品供应商Infrant Technologies公司后,面向企业部门、工作组商用网络和数字家庭用户推出了高性价比的基于NAS技术ReadyNAS系列存储产品。 不像其他复杂的或者私有的存储解决方案,ReadyNAS 存储产品系列是一个全新的 NAS 级别,专门为迎合高速增长的高效率计算环境而设计。使用定制微处理器精心构造基于 Lin
文件管理已经成为各大企业最头痛的难题之一。文件应当如何进行保管?存放在哪一级磁盘上是合适的?除此之外,还要兼顾其它方面的考虑,比如说遵从和应对相关的法令法规及行业规定。部署连接SAN存储的NAS网关,就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将分散的NAS filers整合在一起,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与可伸缩性,为企业升级文件系统、管理后端的存储阵列提供了方便。不过,使用NAS网关也会引发一系列的新问
前面我们已经在NAS技术详解(一):核心文件系统WFAL中向大家详细介绍了WAFL这种文件系统的诸多优势。SnapShot是WAFL文件系统“任意位置写入”功能带来的一项突出优势。一份SnapShot是文件系统的在线只读拷贝。创建文件系统的一份SnapShot仅仅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并且除非原始文件被删除或者更改,数据快照并不占用额外的磁盘空间。这种只有当数据快发生改动时才进行数据快复制的技术被称作
重所周知IBM的NAS产品OEM自NetApp,而NetApp除了IBM,也与其他厂商保持了紧密地合作关系。可以说尽管我们现在在淡化NAS和SAN的区别,但NAS产品仍然是存储系统中,较为独特的产品类别。 NetApp的核心技术就是其文件系统-WAFL,该项技术有其长处:优势之一就是具有跨越各种协议的能力,无论是基于块的协议,还是基于文件的协议,无论是光纤通
SAN和NAS的区别 存储区域网络(SAN)和网络附加存储(NAS)是相互竞争的两种网络存储技术,实际上,它们可以很好地相辅相成,用于存取不同类型的数据。NAS设计用来在文件这个层次上存取数据,而SAN最适合用于高容量数据块的传输。 这两种技术都能满足消除存储器到服务器的直接联系的需求,有利于更灵活的存储访问,另外,SAN和NAS都是基于开放的行业标准网络协议——用于SAN的光纤通道协议和用于N
网络文件系统是基于网络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其文件系统树的各节点可以存在于不同的联网计算机甚至不同的系统平台上,可以用来提供跨平台的信息存储与共享。 当今最主要的两大网络文件系统是Sun提出的NFS(Network File System)以及由微软、EMC和NetApp提出的CIFS(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前者主要用于各种Uni
网络协议即网络中(包括互联网)传递、管理信息的一些规范。如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一样,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需要共同遵守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就称为网络协议。 一台计算机只有在遵守网络协议的前提下,才能在网络上与其他计算机进行正常的通信。网络协议通常被分为几个层次,每层完成自己单独的功能。通信双方只有在共同的层次间才能相互联系。常见的协议有:TCP
NAS是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的简称,中文称为网络附加存储。按字面简单说就是连接在网络上, 具备资料存储功能的装置,因此也称为“网络存储器”或者“网络磁盘阵列”。在NAS存储结构中,存储系统不再通过I/O总线附属于某个服务器或客户机,而直接通过网络接口与网络直接相连,由用户通过网络访问。 NAS实际上是一个带有瘦服务器的存
我们的分支机构分散在全国各地,以往的分散式数据孤岛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现在的需求,我们希望构建集中化的存储系统,但是SAN存储网络对于我们还太昂贵。。。。” “我们正计划构建更为完善的网络存储系统,但我们公司的IT管理人员对光纤存储系统还不了解,我们需要额外请一位了解光纤存储网络的专家。。。。” “我们一直使用NAS文件存储系统,现在因为数据库应用需要构建存储网络,我们希望我们的存储网络可以兼容I
要组建一个局域网络只有光纤可以吗?尽管我们知道光纤是目前最为成熟和稳妥的存储局域方案,并占有全世界绝大部分存储局域网络的市场份额,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存储网络领域还有交换的种种需求,用于构建存储局域网络。当然这几种技术各自有各自的技术优势,也拥有不同的前途命运。 SAS是存储交换领域的后起之秀,最近一年才刚刚发展起来,尽管目前已经有LSI推出了第一款SAS交换
企业计算领域里,数据库、ERP等系统的应用使数据量呈几何级数地增长,迅速地填满了系统内一切可用的空间,有统计甚至达到了每年125%增长率。传统的解决办法就是安装一套光纤网络(FC SAN)。这是一套利用光电信号传送数据的高速传输虚拟化、池化的概念在企业级用户中快速地普及开,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考虑把分散的子系统统一起来,做成大的计算能力池与存储池。 在SAN环境下,所有的存储空间整合到一个存储池内
iSCSI、SAN及NAS大比拼 一般来说,企业在面临iSCSI SAN存储解决管理及应用上也大同小异,其间只不过优劣好坏的差异。 至于SAN与NAS的差异而言,笔者走访了许多iSCSI厂商,大部分厂商对于此比较,多半都面露疑惑不解的表情,他们认为SAN与NAS是完全不同架构的网络之中。 不论如何,为了让读者进一步了解iSCSI、FC及NAS的差异,在此还是尽量做一番归纳整理,以供读者参考:
媒体们喜欢iSCSI(注:实际上,我们也很喜欢iSCSI,主要的理由与Charlie所说基本相同):iSCSI的部署成本不高,而且可以为DAS(直连式存储)或NAS(网络附加存储)带来许多优势。本期存储课堂并不是讲述iSCSI的运作原理,而是探讨关于IP存储的一些主要问题。在理解了光纤通道和iSCSI技术的一些重要方面后,我们可以更好地作出购买决策。 iSCSI的支持者们很容易就能举出iSCSI的
iSCSI SAN正越发受到那些受困于磁带备份的缓慢却又承受不起远程容灾备份的光纤信道的价格中小企业的关注。 iSCSI设备虽面临4gig高速光纤信道的威胁,但在软件方面的功能增强却引起更多关注。供应商在诸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复制以及远程容灾恢复等功能都作为IP SAN市场价值区隔关键因素。这些厂商认为小型用户更关注成本而非容灾恢复的速度。
iSCSI剖析概述 1.iSCSI介绍:架构和标准 iSCSI协议定义了在TCP/IP网络发送、接收block(数据块)级的网络转发,target(接收端)收到TCP/IP包之后,将其还原为SCSI命令和数据并执行,完成之后将返回的SCSI命令和数据再封装到TCP/IP包中再传送回发送端。 而整个过程在用户看来,使用远端的存储设备就像访问本地的SCSI设备一样简单。支持iSCSI技术
iSCSI,即internet SCSI,是IETF制订的一项标准,用于将SCSI数据块映射成以太网数据包。从根本上说,iSCSI协议是一种跨过IP网络来传输潜伏时间短的SCSI数据块的方法。 iSCSI(iSCSI = internet Small Comput
Copyright © 2005-2025 51CTO.COM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