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均衡
 
用某种技术将外部请求均匀分配到对称结构中的每台服务器上,接收到连接请求的服务器都独立回应客户的请求。这种技术就是负载均衡。负载均衡主要有这几种类型:
1.       基于DNS的负载均衡
DNS即域名解释系统。在我们输入www.abc.com的时候,负责将它转换成对应的IP地址。然后可以依照此IP地址访问到该网站。DNS表形式如下:
www.abc.com
192.168.1.211
基于DNS的负载均衡大概是做了下面的处理:
www.abc.com
www1.abc.com
www.abc.com
www2.abc.com
www.abc.com
www3.abc.om
然后分别将www1.abc.com, www2.abc.com, www3.abc.com映射到对应的服务器的地址。其缺点是在其中一台当了以后,如www1.abc.com,那么将地址映射到此服务器的机器将无法访问。(通常本机都会保存访问过的地址的网址的IP,位于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
2.       反向代理
通常的代理都是客户机通过代理服务访外部服务器,但是在这里的代理是代理客户机访问多个服务器,所以叫反向代理,典型的有Apachemod_backend。它的缺点是每种服务如HTTPFTP等都需要开发一个反向代理服务器。而且这个反向代理服务器本身要维持一个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双向连接。这样的话,反向代理服务器负载就比较大。
3.       基于NAT的负载均衡
NAT就是传说中的网络地址转换协议(network address tranlation),它的一个典型的应用就是多个局域网主机利用一个广域网IP来上网,负责将广域网IP+端口映射到局域网的某台主机。由此引出了一个我比较感兴趣的技术:网络穿越。当然在这里不会提到网络穿越的。
我想,你应该猜到了用法了。没错,就是将这些对称的服务器放在一个局域网内。通过NAT来协调它们的负载。
4.       第四层交换
普通的话,交换机是位于OSI参考模型的第2层的(数据链路层)。具有路由功能的交换机为三层交换机,再带上负载均衡功能的话就是4层了。-.-!怎么感觉这个定义有点怪。。
是不是可以由此推出5678……层交换机。
这种情况就是硬件的负载均衡了。性能不用说了,但是不太灵活,只支持一些主流的应用协议。
参考资料:
Linux与自由软件资源软件.FreeBSD使用大全》第2
http://baike.baidu.com/view/22276.htm